林文欽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林文欽
台中市私立明台高级中学莱园内的林文欽胸像
表記
漢字 林文欽
白話字 Lîm Bûn-khim
臺羅拼音Lîm Bûn-khim
漢字 幼山
白話字 Iù-san
臺羅拼音Iù-san
本名
漢字 万安
白話字 Bān-an
臺羅拼音Bān-an
表字
漢字 允卿
白話字 Ún-khim
臺羅拼音Ún-khim

林文欽(1854年—1900年),万安允卿幼山霧峰林家林奠国之三公子。林献堂之父。

生平

性情温和,喜读书,不喜习武。光緒十九年(1893年)癸巳恩科中式第七十九名举人。知书达礼,乐善好施,以孝母闻名。

与侄林朝栋合力开墾台湾中部大部份地区,其范围东到番界,西到台中,北到大甲溪,南到集集大山,因此家产大增。家中因参与平定戴潮春之乱有功,巡撫刘铭传委任台湾樟脑卖权,经营有成因而成为巨富。晚年,台湾割让,日本人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领台,林文欽深居简出,不问世事。

参与公共事务

  • 赞助中法战争: 光緒十年八月(1884年),法国海军中将孤拔将军,率24艘战舰攻打基隆。林文欽奉台湾兵备道刘璈之命,与堂姪林朝栋各征召乡勇一营500人驰援[1]。林文欽率部驻台南,器械糧秣,皆自行供应。后调至通霄(予李惟义),并捐鉅款助军。事平,以功驻銓郎中,分发兵部武库司候用。
  • 协助清赋: 光緒十四年(1888年),协助刘铭传清赋有功,而加道衔。
  • 1895年与堂姪林朝选等人,共同募集练勇,成立台湾“中部保防局”。

行善

以“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仁心悲愿,被尊称为“万安舍”。对下人宽慈,视僮僕为家人,平日相处未曾有疾言厲色。

  • 1889年河南省旱灾,以母亲名义捐出救济金賑济饑民。
  • 1889年散数千金化解泉州数十年的分类械斗。
  • 经常为窮乡僻壤修路造桥。
  • 大肚溪下游,靠近乌日处设立免费渡口,服务往来的旅客近五十年。
  • 每年捐献三百稻米,赞助彰化女婴收容所。
  • 常免费供应病患药物,贈送窮人义米,并贈送死者棺木。

史迹

文魁匾額

目前在霧峰林家花园景薰楼堂屋前面,中央悬挂著林文欽考中举人所设立之“文魁”匾額。上联写著“顶带兵部尚书闽浙总督部堂兼代办,监临兼理船政福建巡撫军譚钟麟代办监临日溝起居注官詹事府司经洗马提督福建全省学政王锡蕃”下联写“光緒癸巳恩科乡试中式第七十九名举人林文欽立。”见证世代武将出身夺得榮耀的林家,成功转型为名副其实“文武双全世家”。

说到文魁匾,霧峰林家绝非台湾唯一,但卻是纯度最高的(板桥林家文魁匾为透过捐官而得)。

莱园

富甲一方后,进而开始营建宅第,即今霧峰林家顶厝,另外又在家宅后山建莱园(光緒十九年1893年),以頤养母亲罗太夫人。

乡进士墓

位于台中市大里区德芳路三段与爽文路、树王路路口之“进士公园”,墓碑题字“乡进士”(民间对举人的尊称,非进士),留有明治33年(1900年)所立林文欽“墓道”碑(原址位于大里区会旁,市区重划后移置现址保存)。高约205公分,宽77公分,碑趺有贔屭馱负,碑額上题“皇恩”两个字.配饰两条龙纹,碑文“诰授中憲大夫乡进士允卿林公墓道”。

File:林允卿进士墓.jpg
“乡进士”林允卿墓

墓碑以花岗岩雕刻,額刻彤日云彩、祥鹤纹饰,文曰:“和邑清诰授中憲大夫乡进士允卿林府君之墓”。墓园略呈直径约50公尺的圆形,墓穴以石砌龟甲纹狀,整座墓园面向西南,远眺八卦山脉,左右豎立有石质笔桿一对,相距约95公尺,气派十足,四周墓墙上有鹿、麒麟梅花等雕刻。由墓裎半圆形广场石狮子下碑文“江西吉水县,陈宝忠择地”,显示此墓乃聘唐山师傅精心制作,艺术及历史价值极高。

目前,本墓地大致维持良好。墓珵区为历代守墓长工所开壁之菜园,并非破坏之証。唯墓后竹林有些许遭伐墾为菜园、且一对石笔立于稻田之中,邻近工厂更危及墓园之“后土”建筑,使本古迹的完整性有些许的破坏隐憂。

林允卿墓道碑

目前公办的第四期重划区将林允卿墓划为住宅区用地,本墓在未来数年内有遭到夷平之风险。

家属

  • 母亲罗太夫人是一位夫的女儿,她温柔、慷慨、和藹、仁慈,时时激励儿子要施舍行善。
  • 林献堂在日据五十年间,领导台湾知识份子从事“非武力”抗日运动,捐钱出力鞠躬尽瘁。

注释及参考资料

  1. 郑喜夫,《台湾先贤烈专辑(第四辑)林朝栋传》,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9年,第29-30頁、第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