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台湾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高郁
出生9世紀
唐朝
逝世929年
馬楚
職業馬楚官員

高郁(9世紀—929年),揚州人,五代十國時期政權馬楚的謀主,幫助馬楚開國之君馬殷鞏固權力建立楚國。馬殷晚年,為馬殷之子和繼承人馬希聲所恨,馬希聲假稱馬殷命令,於天成四年(929年)將高郁處死。

建楚之前

高郁生年不詳,是揚州人,明敏多略。史籍未言他如何成為馬殷下屬,但因為馬殷自己也還是孫儒的下屬時,曾在孫儒試圖接管軍部在揚州的淮南時在孫儒帳下作戰,[1]高郁可能那時已加入馬殷軍。乾寧三年(896年)九月,馬殷剛被唐昭宗任為武安軍留後,以高郁為謀主,署都軍判官。當時馬殷想送禮結好相鄰軍閥荊南節度使成汭和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及廣南的劉隱,高郁指出成汭地盤小軍隊少缺乏能力不足懼,劉隱志在五管(嶺南)而已,而楊、馬所部在楊、孫爭奪淮南控制權時已經結仇,試圖和楊行密結盟將是徒勞的,反而強調結好朝廷、安撫百姓、操練軍馬。馬殷採納了這些建議。[2][3][4][5]

楚國年間

唐朝亡於天祐四年(907年),領土被彼此敵對的政權們瓜分。馬殷已是武安全權節度使,附庸於唐朝的主要繼承者後梁朝,被後梁開國皇帝後梁太祖封為楚王,故其政權稱為楚國。高郁仍為他的謀主,於開平二年(908年)六月建議允許楚人將茶葉賣給北方(即後梁),征其稅以為軍用。馬殷從之,因而在後梁太祖同意下,在後梁都城大梁及荊、襄、唐、郢、復各州設置賣茶的官邸。在此計劃下,楚國茶葉可以被船運到北方賣掉,所得的錢又能購買南方缺少的絲綢和馬匹。每年還有茶葉二十五萬斤作為貢品送給後梁朝廷。楚因而開始富庶。[2][3][5][6]

同時,馬殷不對商旅課稅,以鼓勵楚國境內商業。結果各地商人都來楚國經商。為從中取利,大約同光三年(925年),高郁建議馬殷鑄鉛鐵為錢,十鐵錢抵一銅錢,這樣楚國的錢不能在外邦使用,商人只能在離開楚之前購買貨物。這種劣幣政策,使得楚國貨物大賣,又能獲得缺少的資源,年收入數十萬,更加富饒了。[2][7]高郁又建議百姓用絲帛代替錢交賦稅,湖南百姓本來不懂蠶桑,也開始學習。[5]

這些年,馬殷一直相信高郁的建議,其他王公都嫉恨高郁的能力。同光元年(923年)後梁為後唐所滅後,馬殷附庸於後唐,[8]派兒子牙內馬步都指揮使馬希範入覲後唐莊宗納貢。莊宗注意到馬希範警覺機敏,試圖製造不和,說:「我早就聽說馬氏會被高郁奪取,現在有你這樣的兒子,高郁怎能得逞?」於天成四年(929年)成為楚國北面獨立的荊南統治者的高季興也試圖製造關於高郁的流言,引起馬家的疑心,但馬殷對流言並不在意。高季興於是派使者送信給已被馬殷任以楚國大部分國事的馬殷次子節度副使馬希聲,稱想通過馬希聲和高郁結為兄弟,還讓使者對馬希聲說「高公知道楚國用高郁,大喜,認為滅亡馬氏的一定是高郁。」馬希聲生疑,馬希範也因為莊宗之言想除去高郁。馬希聲妻族行軍司馬楊昭遂又有取代高郁的野心,也經常對馬希聲說高郁的壞話。馬希聲因而彈劾高郁奢侈僭越,交通他邦,請求誅殺。馬殷拒絕,笑道:「主上征戰而得天下,能用策略,因為高郁助我霸業,故欲離間罷了!就像梁朝王彥章兵權那樣。中了此計必定要到破滅的地步,現在你誅殺高郁,正中其下懷,小心,別說了。」但馬希聲堅請罷其兵權,於是馬殷免除高郁行軍司馬之位。高郁不悅,對親信說:「我要在西山建屋養老,馬家的狗崽子長大了,能咬人了。」馬希聲聞知,更生氣了,認為父親猶豫不決,早晚遭禍,七月或八月,誣告高郁謀反,沒有預先通知馬殷,就詐稱馬殷之命,殺了高郁及其族黨,[9]並張貼榜示,稱高郁謀反。馬殷年老不關注事務,不知此事,當天看到四處大霧,覺得奇怪,對左右說:「我以前跟隨孫儒,他每殺害無辜,天都起大霧,難道獄中有人冤死?」次日聞高郁死,拊膺大慟:「我老成這樣了,命令都不能自己下了,勛舊被殺!」看著左右說:「我也命不久了!」[5]卻沒有處罰馬希聲。次年馬殷過世。[3][10]

高郁雖然有才,但性貪且奢侈,認為自己喝水的井不乾淨,用銀葉護之,名為「拓里」,因而被忌恨者彈劾。一次辰州百姓向氏燒制出一條龍,四面風雷急雨都不能撲滅,龍很快燒成灰燼,但龍角沒有燒化,晶瑩如白玉。向氏把龍角當寶貝收藏起來,高郁卻估其價強行買走。有術士說:「高司馬這是要禍事了嗎,為什麼用這種不祥之物來招致厄運?」不久高郁即被誅。後來的陰晦天,還經常有人看到高郁的冤魂作祟。[5]馬希範繼位之後,臨江觀看競渡,置酒未及飲,忽然驚起,看著弟弟馬希廣說「高郁來了!」馬希廣也驚道:「高郁死很久了,大王別妄言!」馬希範流鼻血,當夜就死了。[9]

評價

  • 司馬光資治通鑑》評價高郁「馬氏之良佐也」,並認為後唐莊宗以離間計除高郁雖然最終成功,卻是市井商人所為,非帝王之體。[11]
  • 《十國春秋》論曰:國家之興,豈不借有師武臣力哉!……而(李)瓊之驍悍、之謀畫、(許)德勳以威斷稱、(秦)彥暉以果毅著、(王)環則智深勇沉,(拓跋)恆則慷慨切直,皆一代將相才也。[12]郁劻勷帷幄,富國裕財,雖古之計然何加焉。橫遭屠僇,自棄忠良,鳥盡弓藏,痛深行路,哀哉!

注釋及參考文獻

  1.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七
  2. 2.0 2.1 2.2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
  3. 3.0 3.1 3.2 《新五代史》卷六十六
  4.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
  5. 5.0 5.1 5.2 5.3 5.4 《十國春秋》卷七十二
  6.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六
  7.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四
  8.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二
  9. 9.0 9.1 五代史補
  10.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六
  11.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四
  12. 《十國春秋》卷六十七楚武穆王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