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慈靜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邢慈靜
慈靜
姓名邢慈靜
親屬
馬拯

邢慈靜(1572年—?),號蒲團主人蘭雪齋主臨邑(今山東省)人。邢侗妹、馬拯妻,[1]善畫白描。書法追仿李北海衛夫人,作品與邢侗相似。精於刺繡,被人稱為「針神」。[2]著有《非非草》一卷、[3]《追筆黔途略》一卷(黔途略)。[4]宋弼選《山左明詩抄》與李衍孫 《武定明詩抄》有收錄其詩作。[5][6]

生平

年幼時邢慈靜與第九嫂楊氏相唱和,稱閨中詩友。萬曆四十年(1612年)邢侗去世。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馬拯升任貴州左布政使,邢慈靜勸阻丈夫辭官歸里,但馬拯堅持上任,於是邢慈靜攜子隨行。馬拯到貴州半年病逝,邢慈靜作詩以諸葛亮的經歷來哀悼亡夫。邢慈靜扶柩返歸山東故里,將路途的艱辛寫成《黔塗略》一書。[7]

家族

  • 邢侗:字子願。萬曆二年進士,陝西行太僕卿。[8]

相關考證

席文天《邢慈靜年齡試辨》提及邢慈靜年紀比邢侗小二十多歲。

評價

  • 陳維崧《婦人集》:「慈靜畫觀音大士莊嚴妙麗,用筆如玉台膩發,春日游絲。」《玉台畫史》
  • 劉重慶:「夫人禊帖,自是夫人帖。然而筆法婉勁,晉體獨存,余不知右軍當年面目何似,然而視禊帖傳世本千百矣,後有真賞,或者其首肯於此言。」《芝蘭室蘭亭序》的
  • 王士祿:「文筆高古,存班惠姬之風」《然脂集》
  • 無聲詩史》:書體頗顯子願,而書品清雅,作大士像及墨花亦彤管之秀也

作品

畫大士

泥金觀世音菩薩,上方以小楷泥金書贊語。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邢慈靜墨石圖軸

曾被清人張槃收藏,加一題識,讚譽邢慈靜書畫雄渾,神采奪目。現藏於山東博物館[9]

白描大士圖卷

邢慈靜於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9月)作於蘭雪齋。現藏於青島市博物館[10]

詩文

邢慈靜的詩結集 《蘭雪齋集》和 《菲菲草》,兩書被收入明清之際的詩壇盟主錢謙益編纂的 《列朝詩集》; 《明史·藝文志》著有邢慈靜 《非非草》一卷;宋弼 《山左明詩抄》收入其詩作5首;季衍孫 《武定明詩抄》收入30首。 《邢氏家乘》和 《臨邑縣誌》各收錄4首, 《武定府志》收錄2首。清朝康熙年間的詩壇盟主王士禛,稱其 「有夫子氣」,並信手寫下了 「來禽夫子本神清,香茗才華未讓兄。徐庾文章建安作,悔教書法掩真名」的 《論詩絕句》。部分詩作:

《題九嫂後院石榴》:「榴花小院開未殘,綠葉成蔭子一團。為語主人須愛惜,休教風雨鬧酸酸」。

《過運河》:「夫重封侯妾隨行,泊船運河戀寒更。遊魂自苦人何在,芳草無言路不明。仿佛玉關傷舊別,月夜徘徊訂新盟。夢回檐馬迎風處,猶是沙場劍戟聲」。

《思諸兄》: 「千里關出鎖暮愁,鶺鴒原在海東頭。故園棠棣春常在,悵望犁雲意未休」。

《孤雁》: 「凌寒隻影下龍荒,豈為區區覓稻糧。天假秋風雙擊帛,蘆花明月滿天霜」。

《念佛》: 「佛本在心不在天,心卻無佛何用念? 但將一片念佛心,化作三尺降魔劍」。

《讀三國志》: 「抱膝長吟道自尊,一時魚水感恩深。當年若穩隆中臥,不到秋風五丈原」。

《靜坐》其一:「閒拋針線坐來深,靜里頻將面目尋。色相都忘身是幻,一潭清影月沉沉」。其二:「荊釵裙布念重違,卻掃焚香自掩扉。莫向吹簫羨嬴女,多年已辦五銖衣」。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六藝之一錄》
  2. 《女紅傳征略》
  3. 《明史·藝文四》
  4. 《香祖筆記》
  5. 范韌庵李志賢. 书法辞典.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 ISBN 9787805191164. 
  6. 6.0 6.1 明清闺阁绘画研究. 紫禁城出版社. ISBN 9787800476433. 
  7. 《臨邑縣誌》
  8. 《明史·邢侗傳》
  9. 山東博物館墨石圖軸
  10. 青島市博物館白描大士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