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拳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孫臏拳亦稱孫賓拳為中國山東省的拳種之一,相傳為戰國時期軍事家齊(今山東)人孫臏所創,現今廣泛流傳的孫臏拳,肇因楊廷棟(明齋)於山東青島國術館期間推廣,1949年國民黨撤退至台灣,高芳先帶領青島國術館及青島保安旅至台灣,因此台灣亦有孫臏拳的流傳。山東流傳地區主要在聊城、青島、淄博、濟南等地。

然而,《戰國策》、《史記》等史書亦不見有孫臏拳之記載。另外孫臏拳在清末民初才在聊城館陶青島一帶流傳,因此孫臏拳為後人借用孫臏之名創出拳術的可能性亦不能排除。雖然如此,孫臏拳已在中國大陸廣為流傳,於2011年5月23日孫臏拳被列為第三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2]

武術家

楊廷棟(1882年-1939年),字明齋,外號「楊二虎」。山東陽穀縣人。習得孫臏拳於一名姓張的趕車人(一說為商人)。 1923年,韓愧生租借「齊燕會館」禮堂北面,建立「國技學社」,可惜1926年韓愧生逝世,楊廷棟承接韓魁生的「國技學社」。而國技學社,經過籌備,於1929年9月12日正式成立「青島國術館」,楊廷棟其後大力推廣傳授孫臏拳,使得孫臏拳在青島、濟南一帶廣泛傳開。1933年,楊廷棟於第十七屆華北運動會獲得個人特別技能冠軍。

套路

孫臏拳共三百六十五手由四架組成,分別是母架三十二手、小架六十四手、大架九十六手、中架一百七十三手(中架打八方秘傳九盤)。 台灣流傳套路主要為:96手、64手,32手與32手對練,共四套。並無拳捶、八方等套路與散手。

兵器

孫臏拳有兵器:孫臏拐、子午劍、五虎槍、四封刀、迎門棍、日月燕翅圈。

孫臏拳四架口訣

三十二手母架拳,小架左右勢相連,大架攆打起伏現,中架八方不輕傳。

參考資料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11〕14号. [2017-03-29] (簡體中文). 
  2.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03-29]. 序號1143、Ⅵ-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