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拳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孙膑拳亦称孙宾拳为中国山东省的拳种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军事家齐(今山东)人孙膑所创,现今广泛流传的孙膑拳,肇因杨廷栋(明斋)于山东青岛国术馆期间推广,1949年国民党撤退至台湾,高芳先带领青岛国术馆及青岛保安旅至台湾,因此台湾亦有孙膑拳的流传。山东流传地区主要在聊城、青岛、淄博、济南等地。

然而,《战国策》、《史记》等史书亦不见有孙膑拳之记载。另外孙膑拳在清末民初才在聊城馆陶青岛一带流传,因此孙膑拳为后人借用孙膑之名创出拳术的可能性亦不能排除。虽然如此,孙膑拳已在中国大陆广为流传,于2011年5月23日孙膑拳被列为第三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

武术家

杨廷栋(1882年-1939年),字明斋,外号“杨二虎”。山东阳谷县人。习得孙膑拳于一名姓张的赶车人(一说为商人)。 1923年,韩愧生租借“齐燕会馆”礼堂北面,建立“国技学社”,可惜1926年韩愧生逝世,杨廷栋承接韩魁生的“国技学社”。而国技学社,经过筹备,于1929年9月12日正式成立“青岛国术馆”,杨廷栋其后大力推广传授孙膑拳,使得孙膑拳在青岛、济南一带广泛传开。1933年,杨廷栋于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获得个人特别技能冠军。

套路

孙膑拳共三百六十五手由四架组成,分别是母架三十二手、小架六十四手、大架九十六手、中架一百七十三手(中架打八方秘传九盘)。 台湾流传套路主要为:96手、64手,32手与32手对练,共四套。并无拳捶、八方等套路与散手。

兵器

孙膑拳有兵器:孙膑拐、子午剑、五虎枪、四封刀、迎门棍、日月燕翅圈。

孙膑拳四架口诀

三十二手母架拳,小架左右势相连,大架撵打起伏现,中架八方不轻传。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11〕14号. [2017-03-29] (简体中文). 
  2.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03-29]. 序号1143、Ⅵ-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