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圖書館
國家/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
類型大學圖書館
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建立時間1951年
地址 中國上海市閔行區普陀區
收藏
藏品紙質文獻、期刊、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學位論文、電子數據庫
規模447.55萬冊(紙質文獻)
使用
服務人群華東師範大學師生等
註冊用戶華東師範大學師生等
其他資訊
館長胡曉明
網站www.lib.ecnu.edu.cn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華東師範大學校園內的圖書館,位於中國上海市,由閔行校區圖書館和中山北路校區圖書館組成,為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成員、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1]。2011年,該館被網易新聞評為中國最美的50座大學圖書館之一[2]

截至2017年底,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舍總面積約5.3萬平方米,館藏印刷型文獻總量達463.80萬冊,其中圖書381.84萬冊,期刊合訂本39.31萬餘冊,古籍文獻33.26萬餘冊,學位論文4.42萬餘冊,非書資料4.95萬餘冊;各類電子文獻數據庫144個(含433個子庫),其中電子期刊7.34萬餘種,電子圖書178.03萬餘種,學位論文521.30萬餘篇[1]。有《唐顏真卿多寶佛塔感應碑》拓本、《西漢詳節》、福建《三山志》等善本[3]

科研

情報研究所是華東師範大學的研究機構,與圖書館實行館所合一體制,成立於1999年12月[4]

歷史

大夏大學時期

1925年9月,大夏大學膠州路的三層校舍落成,在校舍底層設圖書館,並成立圖書委員會。12月16日,大夏大學舉行圖書館運動大會,並發佈《大夏大學藏書樓募捐啟》,現場募集1542元2角及圖書330冊。1930年3月,大夏大學發起第二次圖書募集活動,馬宗榮出任圖書館主任後,立即發佈《募集圖書啟》,並在在《大夏周報》撰文《圖書館與募書運動》,至5月8日收到中文書籍4277冊,外文書籍820冊。

1930年春,大夏大學中山路校區開始建設,校董馬君武強調「今後大夏大學的建設是要謀圖書館和實驗室的充實」。1930年秋,圖書館遷入群賢堂二樓,新館舍按照馬宗榮所著《現代圖書館經營論》設置,設普通閱覽室、參考閱覽室、書庫、辦公室等。隨着學生數量的增加,1931年夏,大夏大學計劃建設一所二層圖書館,並由設計師建築作圖,但因九一八事變而擱置。隨着一·二八事變的發展,學校一度淪為戰區,全部圖書運往中華學藝社暫存,1932年秋回遷至原擬建實驗小學校舍,為凹字形、三大間、兩層樓房。1933年10月,學校在群賢堂205室設自由閱覽室;次年秋,將教育研究室用作雜誌閱覽室,並添平房兩間作為報紙閱覽室。1934年11月,校董會決議耗資12萬元修建新圖書館,次年3月決議題名「黃浦烈士圖書館」,1937年6月1日破土動工,但因八一三事變再次停止。

大夏大學內遷時,將5萬餘冊藏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經廬山重慶輾轉,於1938年5月抵達貴陽講武堂;另一部分藏於王伯群住宅,後被國立上海大學移存中央研究院上海大學,1946年收回時不少已散失。1938年秋,大夏大學在貴陽舉行募集圖書運動,募得7196冊圖書。1939年2月4日,因日軍空襲貴陽,學校轉移圖書至花溪,至秋季運回。1944年11月,大夏大學遷往赤水,所有圖書於11月30日裝箱,12月2日起經重慶茅台至次年3月8日全部抵達赤水,並用赤水中學房屋作圖書館,此時有藏書4萬餘冊。1946年夏,學校回遷上海,赤水的圖書於7月25日運達重慶,9月1日裝載華泰輪駁於10月24日抵達南京,經鐵路於10月31日抵達上海西站,與上海的圖書合併達5萬餘冊。因館舍狹小,學校於群賢堂三樓闢室七間充當館舍。

1948年春,大夏大學決定以400億元國幣建築新圖書館,由金祖蔭設計,9月28日動工,但因幣制改革、金圓券大幅貶值而最終廢止。1949年9月,圖書館遷往群賢堂辦公。至1951年,圖書館藏書60561冊,資料室藏書8728冊。[5]

華東師範大學早期

1951年10月,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成立,以大夏大學圖書館館舍及圖書為基礎,並引進光華大學19萬冊藏書,圖書按照大夏大學和光華大學各自的體系分開上架。1952年至1955年底,陸續接收暨南大學聖約翰大學震旦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滬江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東亞體育專科學校立信會計專科學校等校圖書共31萬餘冊。其中,交通大學珍藏的1908年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御賜給上海高等實業學堂的1894版《古今圖書集成》在1955年調至華東師範大學[6];華東師範大學所藏1888年版《古今圖書集成》則被調往交通大學,現藏於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7]

1953年5月,4000平方米的圖書館樓落成;1958年,又擴建了5000平方米的新館舍。至1965年,藏書達125萬冊。「文化大革命」期間,圖書館遭到嚴重破壞,多名工作人員被立案審查或迫害致死,書刊破損、丟失現象嚴重,改革開放後方有所好轉[8]

近期

1986年,香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董事長邵逸夫向華東師大捐資1000萬港幣建設新圖書館,1989年10月27日新圖書館逸夫樓建成,這是中國大陸高校首座逸夫樓[9]

2001年10月16日,上海市中心圖書館華東師大分館成立。2006年9月閔行校區圖書館正式啟用。2009年入選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2014年,中山北路校區圖書館進行修葺[10]

2015年,與康奈爾大學合作啟動圖書館資源共享項目,「華東師範大學-康奈爾大學」圖書館聯合資源網開通,主要包括兩校有關中國及遠東地區的文獻資源[11]

參考資料

  1. 1.0 1.1 本馆简介.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 2016年1月12日. 
  2. 全国最美的50座大学图书馆. Daxue.163.com. [2018-08-03]. 
  3. 季維龍.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 
  4. 本馆简介-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www.lib.ecnu.edu.cn. [2018-08-03]. 
  5. 吳李國. 大夏大学的图书募集和图书馆馆舍建设——基于《大夏周报》的报道. 高校圖書館工作. 2016, (6) [2018-08-03]. 
  6. 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永久失效連結]
  7. 闲话御赐《古今图书集成》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1-12]. 
  8. 宋路霞.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简介. 圖書館雜誌. 1985 [2018-08-03]. 
  9. 《东方早报》:内地高校首个逸夫楼诞生于华师大. www.ecnu.edu.cn. [2018-08-03]. 
  10. 胡文華. 修葺一新的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逸夫楼. 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 2015, (1) [2018-08-03]. 
  11. “华东师范大学-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联合资源网开通. www.ecnu.edu.cn. [2018-08-0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