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築路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1933年滬西地圖,其中左上角區域為越界築路地區

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築路(英語:extra-settlement roads)是上海公共租界在界外修築道路,並進而事實上取得了一定行政管轄權的附屬於租界的「準租界」區域。與正式租界區不同,公共租界當局在越界築路區僅在特定的道路沿綫擁有警務權,並可對與道路有關的服務事項收取稅費,此區域的其他行政權仍屬於中國政府。

上海公共租界的越界築路開始於太平天國戰爭期間的1860年代,如著名的靜安寺路(Bubbling Well Rd.)、新閘路(Sinza Road)、極斯非而路(Jessfield Road)、卡德路(Carter Road)等。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大擴展以後,絕大部分越界築路已被併入該租界。但自1901年以後,該租界再度向外圍地區大規模越界築路,準備將這些地段列入進一步擴展的範圍。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上海法租界也有較大的越界築路區,但在1914年,上海法租界獲得越界築路區的警務權和稅收權,實際上等於大規模拓展法租界,將所有越界築路全部囊括其中。受此鼓勵,上海公共租界也計劃再次拓展,計劃中準備將滬杭鐵路以東的越界築路都納入租界範圍。由於袁世凱政府這時正面臨反對「二十一條」群眾運動的壓力,沒有批准這個推廣租界合同。英國政府正全力進行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以最終這一大片越界築路區直到租界收回始終維持這種特殊的准租界格局。直到1925年五卅運動之後,大規模越界築路才告一段落。

20世紀上海公共租界的越界築路包括2大部分:滬西和滬北。共築有大小馬路接近40條,其中滬西28條。滬西越界築路最遠的地方(虹橋路西端)距離公共租界的西部邊界(靜安寺附近)已有10多千米。所有越界築路所圍成的區域共有47000畝(31平方千米),甚至超過正式租界的面積(33503畝,合22平方千米)。

20世紀公共租界越界築路列表

滬西

  • 1864年築
  • 1869年築
  • 1901年築
  • 1903年築
    • 膠州路Kiaochow Road北端
  • 1906年築
  • 1907年築
    • 新加坡路Singapore Road——餘姚路,
  • 1910年築
    • 大西路Great Western Road——延安西路(1922年向西延伸至霍必蘭路,1927年再向西伸至法磊斯路)
  • 1911年築
    • 愚園路Yu Yuen Road
    • 地豐路Tifong Road——烏魯木齊北路,(1924年續建大西路至海格路段)
    • 檳榔路Penang Road西段——安遠路
    • 開納路Kinnear Road——武定西路
    • 華倫路或霍必蘭路Warren Road——古北路。
  • 1912年
    • 呂西納路Lucerne Road——利西路,東起憶定盤路。
  • 1921年
    • 靜安寺路(Bubbling Well Road)西端(海格路至大西路)
  • 1925年築
    • 安和寺路Avenue Amherest——新華路。
    • 惇信路Tunsin Road——武夷路。
    • 哥倫比亞路Columbia Road——番禺路,
    • 林肯路Lincoln Avenue——天山路
    • 法磊斯路Fraser Road——伊犁路
    • 佑尼幹路Jernigan Road——仙霞路。
    • 喬敦路Jordan Road——淮海西路。1930年代改名陸家路。
    • 凱斯威克路Keswick Road——凱旋路。
    • 麥克路或麥克利奧[勞]路Macleod Avenue——淮陰路
    • 碑坊路Monument Road——綏寧路

滬北

  • 1903年
    • 江灣路Kiangwan Road——東江灣路 
    • 赫司克而路Haskell Road——中州路
  • 1906年築
    • 北四川路Szechuen Road(North)北段——四川北路
  • 1908年築
    • 歐嘉路Urga Road——海倫路。
  • 1911年築
  • 1912年築
    • 狄思威路北段Dixwell Road——溧陽路
    • 黃陸路Wonglo Road——黃渡路
    • 白保羅路Barchet Road——新鄉路

市政建設

築路

最初這些馬路基本上都是土路、沙石路、煤渣路或彈街路。以後逐步改建為柏油等高級路面。

公用事業

  • 路燈
  • 煤氣
  • 供電
  • 自來水
  • 污水處理

公園

行政管理

警權

1918年,工部局以管理交通為由在靜安寺路設置巡捕,以後租界工部局陸續在各條界外馬路上設置巡捕。

稅收

1906年,公共租界工部局開始向越界築路區域使用租界自來水的用戶徵收特別房捐(又稱水捐、巡捕捐)。
但與正式租界不同,中國政府仍能在越界築路區域徵收一些捐稅。

司法管轄

民國初年,越界築路區域也被劃入會審公廨進行司法管轄的範圍。

城市景觀

滬西

今日上海愚園路街景

上海公共租界與法租界的景觀截然不同,界內除靜安寺路沿線一帶,大部分地區人口和工商業高度密集,建築風格混雜不一。但其西面靜安寺以西的越界築路地帶,特別是愚園路極司非爾路大西路安和寺路憶定盤路 、惇信路等界外區域卻展現出類似歐美城市市郊所謂「如畫的」郊區風貌 (picturesque suburbs),兩側是延綿不斷的精緻浪漫的花園洋房。後來更越過滬杭鐵路沿着虹橋路向西伸展。但穿過洋房之間的弄堂進入街道後的小河浜邊,(如東諸安浜),立刻就是天壤之別的棚戶區景觀。

各種機構

教育機構

醫療機構

俱樂部

宗教機構

戰爭時期

滬西

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滬西越界築路地區滬杭鐵路以東基本已建成市區的部分劃歸英國、意大利王國兩國軍隊防守。英軍防區面積較大,東北方沿極司非爾路與意軍防區相鄰,東南方隔海格路與法租界相望,南到陸家路(今淮海西路),西到滬杭鐵路,北面到蘇州河。意軍防區位於極司非爾路與膠州路之間的狹長地帶,北面也以蘇州河為界。

由于越界築路地區的特殊性,使這裏成為多方勢力角逐的場所。[2][3]許多著名漢奸都在愚園路買房定居。極司非爾路76號設立了臭名昭著的日本特工總部。還曾多次發生76號與租界巡捕之間的衝突事件。1940年英軍撤退以後,滬西越界築路地區已經難以保持中立地位。

滬北

1927年北伐戰爭期間,北四川路及其以東到虹口港的狹長地帶劃歸日軍防區。1932年一二八事變發生時,日軍將防線向西推進到淞滬鐵路一線。中日兩國軍隊發生激烈的軍事衝突,日軍以優勢兵力攻佔緊鄰的閘北華界市區乃至北郊一些鄉鎮。在其後的淞滬停戰協定中,規定日軍退回到公共租界北區、東區及越界築路地帶。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中國軍隊攻入公共租界北區、東區及越界築路地帶的日軍防區,一度進攻到匯山碼頭附近,進行過激烈的巷戰,也使用了重武器。因此該地區受到破壞。此後,日本海軍陸戰隊趕走租界巡捕,日本勢力完全佔有這一地區。

參考文獻

  1. 上海36处地名由来 每个名字都有一段神奇往事. 新浪網. [2021-10-08]. 
  2. 何以上海?. 東方網. [2021-10-08]. 
  3. 上海滩“五角场”知多少?-手机新民网. 新民網. [202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