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杜立德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香港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詹姆斯·哈羅德·杜立德
  
詹姆斯·杜立德
暱稱「吉米」
出生(1896-12-14)1896年12月14日
阿拉米達 (加利福尼亞州)
逝世1993年9月27日(1993歲-09-27)(96歲)
圓石灘
埋葬的地方阿靈頓國家公墓
效命 美國
軍種美國通信兵航空科
美國陸軍航空勤務隊
美國陸軍航空隊
美國陸軍航空軍
美國空軍
服役年份1917年-1930年 1940年-1946年
軍銜 上將
參與戰爭
一戰(美國本土職務)
二戰
*太平洋戰爭
*地中海戰役
* 二戰歐洲戰場
冷戰
* 韓戰(美國本土職務)
獲得勳章榮譽勳章
傑出服役勛章(2)
銀星勳章
飛行優異十字勳章 (3)
航空獎章(4)
其他工作蜆殼石油空間技術實驗室主任,副總裁,董事

詹姆斯·哈羅德·杜立德上將(英語:James Harold "Jimmy" Doolittle,1896年12月14日—1993年9月27日),暱稱吉米」(Jimmy),美國空軍將領、傑出的特技飛行員和航空工程師,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率編隊首次空襲日本東京,史稱杜立德空襲,杜立德因此次行動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他也因這次行動中的貢獻獲頒榮譽勳章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杜立德1896年出生於加利福尼亞,他的父母是Frank Henry Doolittle和Rosa(Rose)Cerenah Shephard。幼年時杜立德即隨父母遷居到阿拉斯加諾姆。雖然身材矮小,他卻自小喜愛拳擊,曾獲得太平洋沿岸最輕量級拳擊冠軍。

1910年,杜立德開始在洛杉磯上學。在這一年,他的學校參加在多明戈茲舉辦的的洛杉磯國際航空會議時,杜立德人生中第一次看到了飛機。他在從洛杉磯的手工藝術高中畢業後進入了洛杉磯城市學院,之後獲得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錄取資格,在那裏他在礦業學院學習。[1][2]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之後,杜立德瘋狂地迷戀上了飛行,自行製作了一架飛機。

從軍經歷

1917年,他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休學,加入美國陸軍航空兵部隊。[1][2]1918年,僅僅經過半年的時間,他就被晉升為教官。1922年9月4日,杜立德駕駛一架DH.4B型飛機,從佛羅里達飛到加利福尼亞,全程3,481公里,耗時21小時19分,成為首個完成一天內橫跨美國本土的飛行員。同年,他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獲得學士學位。[1][2]

他贏得過施奈德錦標賽、本狄克斯航空競賽和湯普森杯等航空賽事的冠軍,此後,他擔任美國軍隊新機型的試飛員之一,並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了航空工程學博士學位。

1930年,他第一次退役,進入蜆殼石油工作。1933年4月,到中國進行飛行表演,並推銷柯蒂斯-萊特公司霍克II戰鬥機。1934年,他提議將空軍從陸軍分離出來,成立單獨的兵種,並促使蜆殼石油開始研發專用的航空燃料

1940年,杜立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情況下重新入伍,負責指揮美國陸軍航空隊的轟炸機部隊。1942年4月18日,他率領16架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起飛,發動空襲東京(又稱杜立德空襲),使得珍珠港事件後美國低落的士氣為之一振。空襲部隊回程時跳傘迫降浙江鄉郊,被農民救起,[3][4]他自中國安全回國後,立即晉升準將,並由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授予「榮譽勳章」。之後,他又在北非登陸戰役中和地中海戰區指揮美軍戰鬥機部隊。1944年1月任駐英國第八航空隊司令,軍銜升至中將。他到任後對進攻德國的轟炸機護航戰術進行了重大變化:「我們戰鬥機的首要任務是在空中消滅敵機」,利用P-51戰鬥機的大航程與長續航時間,於轟炸前執行清場作戰,於數周內消滅大量德機,加速納粹德國空軍的崩潰。其後,他又參加過沖繩戰役

1945年8月,日軍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6年5月,杜立德以中將軍銜退役,重新回到蜆殼石油任副總裁,之後擔任該公司董事。1985年,美國國會和總統朗奴·列根為表彰他的卓越功績,授予他上將軍銜。1989年,總統喬治·布希(老布殊)授予他總統自由勳章

1993年,杜立德在加利福尼亞州去世,下葬於阿靈頓國家公墓。葬禮舉行時,美國所有還能飛行的B-25轟炸機全部升空以示悼念。

收藏,獲獎和聲譽[來源請求]

[來源可靠?]

杜立德的藝術作品被許多公共場所和企業收藏,也是美國眾多書籍的代表之一。他是1981、1986和1992年古根海姆獎學金和三個全國捐贈的藝術補助金的受獎人。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一直為反對「洛杉磯藝術機構對於攝影主義和區域主義的偏見」而奮鬥,但他最終贏得了評論家、收藏家和藝術家們的尊敬。澳大利亞作家彼得·凱里說「杜立德是冒險家,他的選擇往往是非主流的。」 杜立德去世後,藝術家卡爾稱他是西海岸的愛德華霍珀,捕捉「洛杉磯美麗與與眾不同的時光。」 在他的藝術作品成熟後,他以白熾繪畫精神為標題舉行巡迴展「代表洛杉磯」(2000-2002),2001年聖何塞藝術博物管也舉行了他的作品回顧,他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洛杉磯藝術家的主心骨。

相關作品

影視

腳注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