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跡器官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痕跡器官(英語:vestigial organ),是指生物經過進化後為了適應環境,較不需要的器官會漸漸退化,直到失去功能。但仍殘存在生物體可作為生物演化的證據。[1][2]

痕跡器官例子

人類痕跡器官例子

以下列出了一些人類的痕跡器官:

器官名稱 大概位置 原用途 現在用途
盲腸闌尾 腹部右下方 消化葉子等食物 貯存腸道益生菌[3]
智齒 口腔後方 幫助咀嚼葉子 無用途
動耳肌 耳朵前、後和上方 移動耳廓 固定耳廓
立毛肌 全身皮膚底下 立起毛來保溫和使自己看似更大 無用途
尾椎 臀部後方 支撐尾巴 支撐身體
體毛 全身皮膚表面 保暖 無用途
瞬膜 眼睛邊上 清理眼睛表面 無用途

其它動物痕跡器官例子

器官名稱 生物 原用途 現在用途
後肢 鯨魚海豚 走或奔跑獲得食物 輔助游泳[4]
視網膜視錐細胞 哺乳動物(除了靈長類動物 看見色彩 無用途[5]
翅膀 家雞渡渡鳥鴕鳥 無用途[6]

參考文獻

  1. Bernard Delahousse; Martin Meganck. Engineering in Context. Academica. 2009: 270. ISBN 978-87-7675-700-7. 
  2. 痕迹器官. 2011-04-06 [2014-07-16]. 痕跡器官不僅提供了生物進化的證據,也有助於確定生物進化所經歷的途徑。 
  3. 蟲垂は無用の長物にあらず、免疫に重要 サイエンスポータル 2014-4-11
  4. 痕迹器官. 2011-04-06 [2014-07-16]. 生活在海中的鯨的後肢已經完全退化,但在體內還有腰帶骨、股骨和脛骨等後肢骨的遺蹟。 
  5. Clutton-Brock, J. Dorling Kindersley Handbooks - Mammals. : 26, 27. ISBN 978-7-5057-2025-1. 
  6. TerraNature | New Zealand Ecology - Moa. [2007-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