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特沃什·彼得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香港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厄特沃什·彼得,2018年

厄特沃什·彼得匈牙利語Eötvös Péter,1944年1月2日),又作彼得·埃特沃斯匈牙利作曲家指揮家

生平

厄特沃什出生於奧多爾黑尤-塞庫耶斯克(今屬羅馬尼亞),14歲即被高大宜·佐爾坦錄取至布達佩斯音樂學院,1965年畢業。1966年獲得科隆音樂學院獎學金,前往德國科隆學習指揮。1968至1976年,與卡爾海因茲·史托克豪森的樂團一起合作。1971至1979年,在西德廣播公司電子音樂工作室(Studio für elektronische Musik)工作。從1979年到1991年,他接過皮埃爾·布萊茲的指揮棒,擔任巴黎當代樂團音樂總監[1][2]

1991年,厄特沃什在布達佩斯為青年指揮和作曲家創立了國際厄特沃什研究所(International Eötvös Institute)。他曾在卡爾斯魯厄音樂學院(1992-1998年、2002年-)和科隆音樂學院(1998-2001年)任教,還定期在世界各地舉辦大師班和研討會。

厄特沃什常受邀指揮各大知名樂團,包括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柏林愛樂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法國廣播愛樂樂團BBC交響樂團克利夫蘭管弦樂團NHK交響樂團等等,也曾在斯卡拉大劇院皇家歌劇院皇家鑄幣局劇院沙特雷劇院等知名歌劇院指揮過。厄特沃什在BBC交響樂團、布達佩斯節日管弦樂團匈牙利國家愛樂樂團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等地擔任首席客座指揮,1994到2004年間,厄特沃什是希爾弗瑟姆廣播室樂團的首席指揮[3][4]

個人榮譽(部分)

作品(部分)

管弦樂作品

  • 1993:Psychokosmos
  • 1995:Atlantis
  • 1998:Zwei Monologe
  • 1999:zeroPoints
  • 1999:Replica
  • 2002:IMA
  • 2003:Jet Stream
  • 2006:Seven – Memorial for the Columbia Astronauts
  • 2008:雙鋼琴協奏曲
  • 2011:大提琴大協奏曲
  • 2012:DoReMi
  • 2012:The Gliding of the Eagle in the Skies
  • 2013:Speaking Drums
  • 2016:Alle vittime senza nome
  • 2018:Reading Malevich

合奏作品和室樂

  • 1985-1990:Steine
  • 1990:Brass – The Musical Space
  • 1992:Korrespondenz
  • 1993:Triangel
  • 1993:Psalm 151
  • 1996:Psychokosmos: PSY Trio
  • 1996:Shadows
  • 2007:管樂八重奏
  • 2007:女高音和管樂八重奏
  • 2010:Schiller: energische Schönheit
  • 2011:Herbsttag
  • 2014:da capo (Mit Fragmenten aus W. A. Mozarts Fragmenten)
  • 2016:The Sirens Cycle
  • 2018:Secret Kiss

獨奏作品

  • 1993:Psalm 151(紀念弗蘭克·扎帕的作品,打擊樂獨奏)
  • 1993/2001:Derwischtanz
  • 1998:zwei Gedichte für Polly
  • 2003:Erdenklavier – Himmelklavier
  • 2011:Dances of the Brush-Footed Butterfly

歌劇

  • 1975:Rademes
  • 1998:Harakiri
  • 1996:As I Crossed A Bridge Of Dreams
  • 1996-1997:Tri sestri(與契訶夫作品《三姐妹》同名)
  • 2002:Le Balcon(與讓·熱內作品《陽台》同名)
  • 2004:Angels in America(與東尼·庫許納作品《天使在美國》同名)
  • 2008:Lady Sarashina(基於日本文學《更級日記》)
  • 2008:Love And Other Demons(與馬爾克斯作品《愛情和其他魔鬼》同名)
  • 2009:Die Tragödie des Teufels
  • 2013:Paradise reloaded (Lilith)
  • 2014:Der goldene Drache(基於施梅芬尼同名作品《金龍》)
  • 2015:Senza sangue(與亞歷山大·巴利科作品《不流血》同名)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Volker Hagedorn. Dieser eine Moment. Zeit.de. 2004-12-02 [2019-07-23] (德語). 
  2. Gerhard Rohde. Komponist, Dirigent und Psychoanalytiker. Frankfurter Allgemeine. 2004-01-02 [2019-07-23] (德語). 
  3. Peter Eötvös. Akademie der Künste. [2019-07-23] (德語). 
  4. Peter Eötvös Zum 70.. Kölner Stadt-Anzeiger. 2014-02-12 (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