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之信

這是特色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出自求聞百科
尚之信
大清平南親王、奮武大將軍
前任:尚之孝[參 1]
繼任:國除
尚之信
主君順治帝康熙帝吳周太祖→康熙帝(再次)
姓名尚之信
德符
白岩
職官侍衛 → 討寇將軍 → 招討大將軍(吳周) → 奮武大將軍
封爵平南王世子 → 輔德公(吳周) → 輔德親王(吳周) → 平南親王
封地廣東
旗籍鑲藍旗
出生1636年
逝世1680年
廣州

尚之信(1636年—1680年),字德符,號白岩,別稱「俺答公[參 2]漢軍鑲藍旗人[參 3],祖籍山西洪洞[參 4],平南王尚可喜長子。尚之信年少時曾入宮為侍衛,順治帝賜其同公爵秩。及後,尚之信歸廣東,輔佐尚可喜處理藩內軍政,之信大權獨攬,與尚可喜多有不合。可喜以其酗酒嗜殺,奏請朝廷改以次子之孝襲平南王爵。在三藩之亂中,尚之信接受吳三桂招討大將軍、輔德親王之職爵,反叛清廷。不久,因與吳三桂齟齬,旋即降清,封奮武大將軍、襲平南親王。1680年(康熙十九年),因被家屬、部將告發仍懷有異志,尚之信被康熙帝賜死於廣州

生平

早期

尚之信生於1636年(崇德元年)七月二日戌時,平南王尚可喜次子,母胡氏。因長兄尚之忠出繼伯父尚可進,故為長子[參 5]。尚之信少有勇力,嗜酒,不拘小節[參 2],早年追隨其父於鎮所[參 3]。順治年間,尚之信入宮擔任侍衛,順治帝以尚可喜功多,賜之信同公爵秩[參 3],稱其「安達」(即滿語「兄弟」之意),因此有「俺答公」之稱[參 2]。1671年(康熙十年),尚可喜因年邁,上疏請求尚之信返回廣東佐理藩下軍政事務,康熙帝允其請。尚之信回廣東後,另建營宅,自攬大權,與尚可喜多有矛盾[參 6]。尚可喜幕僚金光反感之信所作所為,經常為可喜出謀劃策[參 7]。1673年,尚可喜聽從金光的建議,上疏朝廷請求帶二佐領歸老遼東海城,以之信襲平南王爵[參 7]。康熙帝以此為契機宣布撤藩,結果吳三桂造反,開啟三藩之亂,朝廷緊急下令停裁尚藩,命尚可喜留鎮廣東[參 7]

依附三桂

三藩之亂爆發後,尚可喜仍然忠於清廷,潮州總兵劉進忠響應叛亂,可喜遣其次子尚之孝統兵討伐[參 7]。尚可喜對尚之信酗酒嗜殺非常不滿,奏請以之孝襲平南王爵,康熙帝感念可喜忠誠,允其請,封尚之孝為平南大將軍、之信為討寇將軍[參 7]。此舉引起尚之信不滿,為家族團結之計,尚之孝上書請辭平南親王爵[參 1]。1676年春,尚可喜病重,總兵祖澤清、孫楷宗、水師副將趙天元相繼叛變,孫延齡、耿精忠、鄭經勢力紛紛入侵廣東,形勢危急。尚之信藉機派兵圍住平南王府,殺死金光,罷尚之孝兵權,投靠吳三桂,尚可喜自盡未成,不久憂鬱而終[參 7]。吳三桂授予之信招討大將軍、輔德公,旋即進封輔德親王[參 7]。三桂又以董重民為兩廣總督駐肇慶、謝厥扶為將軍,水陸互為照應,屢次催促尚之信出兵。之信出金十萬賄賂之,催促乃止[參 7]。尚之信不滿吳三桂插手廣東事務,又着手密謀降清,他遣使大將軍喇布軍前表示戴罪立功之意,康熙帝宣諭安撫之信。1677年,尚之信誘捕董重民,謝厥扶兵敗入海,遣都統尚之瑛迎清軍。康熙帝權益利弊,考慮到尚可喜有大功勳於清廷,優容尚之信,命其承襲平南親王爵,從叛部署皆恢復舊職,尚之信遂遣使入貢[參 8]

降清之後

1677年秋,傅宏烈在廣州與吳世琮作戰,尚之信遣總兵尚從志等三千人支援。康熙帝令尚之信自韶州出兵,取宜章郴州永州,之信以廣東土賊眾多為藉口進行推脫。莽依圖攻韶州,康熙帝令尚之信移兵梧州,又不從。莽依圖所部深入廣西,康熙帝令尚之信策應,之信又以廣東三郡初定為藉口搪塞,後在康熙帝強令下派遣部將王國棟赴宜章[參 8]。1678年,吳三桂病死,尚之信自請進兵廣西,康熙帝授之信奮武大將軍,與其餘各路大軍並進[參 8]。1679年,趙天元降清,尚之信奏請處死之。大軍進至橫州,尚之信稱疾而還,遣總兵時應運隨莽依圖。吳周所部占據武宣,康熙帝反覆催促尚之信出兵[參 8]。1680年春,尚之信自率大軍進攻武宣[參 8]

賜死及身後

尚之信為人猜忌,與尚之孝不合,因之孝常年統兵,之信不願意其留在廣州,遂上疏將之孝排擠回京師[參 8]。此外,之信行為暴虐,醉酒即怒,時常拔刀或持弓傷人、對屬下私刑凌辱。孫楷宗復降清廷,康熙帝寬免其罪,尚之信卻將其杖殺[參 8]。部將王國棟、尚之璋、甯天祚等怨恨,密謀除掉之信,與巡撫金儁皆上書表示之信桀驁不馴、仍懷有二心。康熙帝下令將尚之信逮捕,發還廣州,之信上疏抗辯,被康熙帝奪官削爵,勒令進京[參 9]。部將李天植因忿恨王國棟告發之信,與之信諸弟,之節、之璜、之瑛以議事為名將國棟誘殺,後皆被賚塔所捕[參 9]。1680年閏八月十七日[參 10],尚之信被勒令自裁,妻子入官。尚之節、尚之璜、尚之瑛、李天植遭處斬[參 9]

尚之信葬於廣州西報資寺[參 10]。他死後,尚藩遭到清廷裁撤,所部十五佐領改隸漢軍,駐防廣州[參 9]。尚氏家族被召還北京,子弟被編成五個佐領,隸漢軍鑲藍旗,其中第三參領第五佐領為勛舊佐領,由尚氏家族世襲[參 11]。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帝特旨將尚之信妻子歸宗,賜田房、奴僕,其女五人擇配[參 10]。根據《尚氏宗譜》記載,康熙帝給予尚之信平反,認識到其「貞誠」,尚氏內部也認為尚之信「陽為順逆,實保地方」,並在乾隆中期的宗譜續序中加以說明[參 4]。有學者認為尚家不敢在康雍乾時代捏造事實,因此具有一定可信度[參 12]。但清史學界對於尚之信依附吳三桂是不是權宜之計還存在爭議[參 4]

家屬

  • 母胡氏。
  • 妻耿氏,靖南忠敏王耿繼茂之女。[參 10]
  • 子尚崇溢等三人。[參 13]
  • 女五人[參 10],一女為革退二等侍衛達祜第四子達賴(即鎮國將軍洛托之孫、追封多羅和惠貝勒塞桑武之曾孫、追封和碩莊親王舒爾哈齊之玄孫)之嫡妻。[參 14]

參考資料

注釋

  1. 1.0 1.1 趙爾巽等 1988,第9415頁
  2. 2.0 2.1 2.2 李林 2006,第278頁
  3. 3.0 3.1 3.2 佚名撰、王中翰注 1987,第6669頁
  4. 4.0 4.1 4.2 李林 2006,第162頁
  5. 劉慶華 2010,第437頁
  6. 趙爾巽等 1988,第12856頁
  7.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趙爾巽等 1988,第12857頁
  8. 8.0 8.1 8.2 8.3 8.4 8.5 8.6 趙爾巽等 1988,第12858頁
  9. 9.0 9.1 9.2 9.3 趙爾巽等 1988,第12859頁
  10. 10.0 10.1 10.2 10.3 10.4 李林 2006,第279頁
  11. 劉慶華 2010,第437(引《八旗通志》)頁
  12. 李治亭 2005,第350頁
  13. 佚名撰、王中翰注 1987,第6673頁
  14. 《愛新覺羅宗譜》15冊丁三 第8025頁
前任:
始封
吳三桂周王政權
輔德親王

1676年-1677年
繼任:
降清
前任:
尚之孝
大清
平南親王

1677年-1680年
繼任:
清廷撤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