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

出自求聞百科
位於上海黃浦區的一家咖啡店
香港一家McCafé店內

咖啡店(法語:café,英語:coffee shopcoffeehouse),是零售咖啡飲品的店鋪。通常也會搭配銷售蛋糕甜點,有些咖啡店也開始銷售茶葉飲料。

歷史

"A Street Cafe, Jerusalem," Henry Fenn (1838- ): steel engraving in Picturesque Palestine, ca 1875

中東,自16世紀起,咖啡屋(波斯語qahveh-khaneh‎,土耳其語kahvehanekıraathane)作爲社交聚會的地方,人們聚集在一起喝咖啡或茶、聽音樂,閱讀、下西洋棋雙陸棋、或聆聽《列王紀》的誦讀。在今天的伊朗土耳其,咖啡屋或會招來一群看公眾電視的男性。

傳統的關於「維也納咖啡館」的起源說法來自於在1683年「維也納之戰」中被打敗的土耳其人遺失的裝滿綠色豆子的神秘袋子。所有這些裝滿咖啡的袋子都被送給了勝利的波蘭國王約翰三世John III,也就是John Sobieski),而他將它們送給了他的一個軍官Franciszek Jerzy Kulczycki。Kulczycki用這些咖啡在維也納開了第一家咖啡館。但懷疑者們認為這個故事太過輕率,日期也比較晚,所以不足為信。

在16世紀時在伊斯坦布爾開羅麥加便有了咖啡館。17世紀第一家咖啡館在歐洲開張。通過在17世紀引進咖啡,咖啡館在17世紀第一次在歐洲流行起來。英國的第一家土耳其咖啡館由一個名叫Jacob或Jacobs的土耳其猶太人在1650年的牛津開辦。而倫敦的第一家咖啡館於2年後在Cornhill的St. Michael's Alley開張。

各地演變

美國

星巴克是全美最大的連鎖咖啡店, 第三波精品咖啡則是由藍瓶咖啡 (Blue Bottle), Stumptown Coffee, 和知識份子 (Intelligentsia Coffee) 為代表。

歐洲

通常人們會聚集在一起喝咖啡或茶、聽音樂,閱讀、聊天。

東南亞

東南亞具有當地特色的咖啡店叫做「Kopi tiam」(即「咖啡店」,其中kopi為馬來語,tiam為「店」的閩南語),又稱為鄰里咖啡店(新加坡)或傳統咖啡店(馬來西亞),通常會聚集各式小吃之類的,典型的食物包括黑咖啡、美祿等,有些還有提供肉骨茶

參考資料

  • Dutch police plan to cut `cannabusiness' in half, The Observer, Amsterdam, Mar. 19, 2005.
  • Markman Ellis (2004), The Coffee House: a cultural history, Weidenfeld & Nicholson
  • Ray Oldenburg, The Great Good Place: Cafes, Coffee Shops, Community Centers, General Stores, Bars, Hangouts, and How They Get You through the Day (New York: Paragon Books, 1989) ISBN 1-56924-681-5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