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

出自求聞百科

中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主導下對中國境內高等院校進行的整合和重組,規模較大者有兩次。第一次是在1950年代初期,將大批原有綜合性大學內的院系拆分,並重組成為新的專門學校。狹義的「院系調整」通常僅指第一次。

第二次則是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放棄蘇式體制,回歸到原有的教育體制,於是許多專門學院更名為大學,並將學院內部分科系擴建為學院,以完善大學的綜合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也開始批准將部分高校併入原有的部分學校,部分高校重新回到舞台,或由若干學院合併而成立新的綜合型大學。

歷史背景

1951年,中國政府將蘇聯教育模式移植至國內,院系調整即其產物。1952年的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是最大規模的院系調整,以蘇聯大學體制為模板,大力建設單科性專門學院,削減原綜合類大學。其導致民國建立的60餘所私立高校全改為公立,教會學校全被其他大學吞併;綜合類院校從近50所削減剩14所;工科比重同時強化,文科弱化嚴重。而稍早於1949年底的在小範圍內進行院系調整則屬前奏,即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的教育系併入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華北大學三校的農學院合併為北京農業大學[1]

方針

調整方針是撤去綜合性大學中設立的專門學院,建立獨立的專門學院,以適應當時國家經濟建設急需專業人才的現實需要,這使原來的綜合性大學被拆分,若干重要組成部分或者與其他院校的系科合併成立新的學校,或者調整出省(市)與外省(市)部分學校的系科合併成立新的學校。

內容

1952年清華大學院系調整

調整產生了許多專業工學院,例如四大工學院:

現在北京學院路上的八大學院:

  1. 北京科技大學
  2. 中國地質大學
  3. 北京醫科大學(今北京大學醫學部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5. 中國礦業大學
  6. 中國石油大學
  7. 中國農業大學
  8. 北京林業大學[2]

又如,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內遷武漢,合併武漢大學醫學院,重新命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

又如,整合山東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海洋學科而組建的山東海洋學院(現已發展成中國海洋大學)。

又如,教會大學如上海聖約翰大學震旦大學滬江大學等被瓦解並分配到其它院校內。

各地情況:

影響

此次院系調整,中國的高等院校數量大幅增加。其奠定中國高等教育重理輕文格局,將大學定位為為現代化建設培養、輸出專業人才的機構。

改革開放後,大量院校重新合併,高校體制回到正軌。但是,後來所謂的綜合性大學,實質為文理學校,新建大學多數也屬於專業性較強的文科或者理工科院校。

參考文獻

  1. 李剛. 大学的终结——1950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 中國改革. 2003, (8). 
  2. 高校丧失自主权 1952年院系调整回眸. 人民網. 2010年3月23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