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导下对中国境内高等院校进行的整合和重组,规模较大者有两次。第一次是在1950年代初期,将大批原有综合性大学内的院系拆分,并重组成为新的专门学校。狭义的“院系调整”通常仅指第一次。

第二次则是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放弃苏式体制,回归到原有的教育体制,于是许多专门学院更名为大学,并将学院内部分科系扩建为学院,以完善大学的综合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也开始批准将部分高校并入原有的部分学校,部分高校重新回到舞台,或由若干学院合并而成立新的综合型大学。

历史背景

1951年,中国政府将苏联教育模式移植至国内,院系调整即其产物。1952年的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是最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大学体制为模板,大力建设单科性专门学院,削减原综合类大学。其导致民国建立的60余所私立高校全改为公立,教会学校全被其他大学吞并;综合类院校从近50所削减剩14所;工科比重同时强化,文科弱化严重。而稍早于1949年底的在小范围内进行院系调整则属前奏,即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

方针

调整方针是撤去综合性大学中设立的专门学院,建立独立的专门学院,以适应当时国家经济建设急需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这使原来的综合性大学被拆分,若干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与其他院校的系科合并成立新的学校,或者调整出省(市)与外省(市)部分学校的系科合并成立新的学校。

内容

1952年清华大学院系调整

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

现在北京学院路上的八大学院:

  1. 北京科技大学
  2. 中国地质大学
  3. 北京医科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 中国矿业大学
  6. 中国石油大学
  7. 中国农业大学
  8. 北京林业大学[2]

又如,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内迁武汉,合并武汉大学医学院,重新命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

又如,整合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海洋学科而组建的山东海洋学院(现已发展成中国海洋大学)。

又如,教会大学如上海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沪江大学等被瓦解并分配到其它院校内。

各地情况:

影响

此次院系调整,中国的高等院校数量大幅增加。其奠定中国高等教育重理轻文格局,将大学定位为为现代化建设培养、输出专业人才的机构。

改革开放后,大量院校重新合并,高校体制回到正轨。但是,后来所谓的综合性大学,实质为文理学校,新建大学多数也属于专业性较强的文科或者理工科院校。

参考文献

  1. 李刚. 大学的终结——1950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 中国改革. 2003, (8). 
  2. 高校丧失自主权 1952年院系调整回眸. 人民网. 2010年3月23日.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