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求国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流求国或称琉求,是唐朝史家魏徵令狐德棻等在《隋书·流求国》和《隋书·陈棱传》中所提到的一个在东方海上的岛国。根据该史料的记载,在公元7世纪初(大业年间),隋炀帝派遣两名武将数次到达流求国,杀其国王欢斯渴刺兜,将其住民及数千名不驯服的男女捕回隋。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曾遣使自澎湖巡检司出发宣抚流求,渡海遇到一个“山长而低者”的地方,使臣认定到达琉求,但跟当地人语言不通,登陆的两百馀人中有三人遭到杀害,无功而返。元成宗元贞三年,福建省平章政事高兴言:“今立省泉州,距琉求为近,可伺其消息,或宜招宜伐,不必它调兵力,兴请就近试之。”九月,高兴遣省都镇抚张浩、福州新军万户张进赴琉求国,生擒一百三十余人而返。第二年正月,又将所俘留求人放回,要他们归顺元朝,此后不了了之。元朝汪大渊的《岛夷志略》则称琉求,文中提及“自彭湖望之甚近”,对于琉求峙山的描述被认为是指今高雄寿山,并略述其地的物产(其中硫磺与台湾早期的物产相对应)和原住民的猎头之类习俗。

法国学者圣第尼于1874年认为这个流求国就是今天的台湾,可能是依循《元史·琉求》的记载:“……在南海之东。漳泉兴福四界内彭湖诸岛,与琉求相对。”

《隋书》上的记载

隋炀帝征讨流求一事,详见于《隋书》卷81〈东夷列传〉46〈流求国传〉、以及同书卷64〈列传〉29〈陈棱传〉。其大致经过如下:

简单来讲,炀帝总共征讨过流求三次。第一次是公元607年,因为语言不通,所以只“掠一人而返”。次年,再令朱宽第二次进击,但也仅“宽取其布甲而还”。而当时倭国使者来朝,看了后说:“这是夷邪久国。”第三次则是在公元610年,由陈棱和张镇州领军,是一次相当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虏其男女数千人”而返。

注释

  1. 即西元605年。
  2. 即西元607年。
  3. 该引文将“陈棱”误写为“陈棱”。
  4. 即大业六年,西元6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