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演员)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胡蝶
上海王开照像在上世纪30年代拍摄的照片
女演员
本名胡瑞华
英文名Butterfly Wu
籍贯广东鹤山
出生(1908-03-23)1908年3月23日
 大清江苏省松江府上海县
逝世1989年4月23日(1989岁-04-23)(81岁)
 加拿大卑诗省温哥华
职业演员
配偶潘有声 (1958年逝世)[1]
活跃年代1924年—1966年

胡蝶(1908年3月23日—1989年4月23日),原名胡瑞华,祖籍广东鹤山,在上海出生长大,上海民国时期英占香港时期著名电影女演员,是当时充满传奇色彩的上海女性。

早年生涯

胡蝶1908年3月23日(光绪三十四年旧历二月廿一日)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省鹤山县坡山乡水寨村。出生时那时她父亲在京奉铁路上任职,全家随父亲在外地生活。9岁那年回到广东,家住广州市。她进了广州培道学校读书,在广州市度过整个少年时期。1924年,16岁的胡瑞华随家人从广州迁回上海。由于她从小爱好戏剧艺术,又碰上中国电影开创期一个极好的机遇,她便决心投身于新兴的电影艺术事业。

1924年初,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牌式的作品《孤儿救祖记》在上海公演,这部片深深地打动了前来观看的每一位观众,这其中包括年仅16岁的胡蝶。胡蝶受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事业吸引,投考了由顾肯夫等创办的中国第一家电影学校——上海中华电影学校,成为首届训练班学员。考入影校后,胡蝶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戏剧、电影理论和表演方面的课程,她尤其喜欢表演课程,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去钻研表演,在洪琛汪煦昌陈寿荫等一批电影名家的指导下,很快便显露出超常的才华。翌年,即应邀参加了徐欣夫导演,张织云王元龙主演的《战功》一片的拍摄,随即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电影演员生涯。

崛起

后相继在友联、天一等影片公司主演《秋扇怨》、《梁祝痛史》、《铁扇公主》等二十余部古装片。1928年入明星影片公司,曾主演《白云塔》、《火烧红莲寺》、《啼笑因缘》、《空谷兰》等影片。

1933年主演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片《歌女红牡丹》,她把一个忍受丈夫虐待与压榨而毫无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几分愚昧的女性刻画得相当成功。在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受到好评。她主演的《姊妹花》是她表演艺术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饰演有着不同生活道路的双胞胎姐妹大宝、二宝,把两个身份悬殊、性格各异的女性刻画得非常成功。这部影片三十年代在国内打破国产影片有史以来上座率的最高纪录,后来到东南亚、日本、西欧诸国演出,也大获好评。

电影皇后

胡蝶三十年代旧照,王开照像拍摄

1933年元旦,上海《明星日报》以“鼓励诸女明星之进取心,促成电影之发展”为宗旨,发起了一场评选电影皇后活动。在选举过程中,三位著名电影女明星——明星公司的胡蝶、联华公司的阮玲玉、天一公司的陈玉梅的票数非常接近。竞争相当激烈。结果胡蝶得21334票,陈玉梅得10020票,阮玲玉得7290票,胡蝶以巨大的优势胜出,获得了“电影皇后”的称号。在一年内,胡蝶又获得了英商中国肥皂公司的“力士香皂电影明星竞选”第一和“1934年中国电影皇后竞选”的冠军, 两年之内“三连冠”。

1935年初,苏联在莫斯科举行国际影展,中国电影界首次被正式邀请参加国际电影节,由于胡蝶是中国参展四部影片中的《姊妹花》的女主演,因而成为代表团中惟一的演员代表。

息影抗日

1937年11月上海失守。不久,明星公司在上海枫林桥的总厂被日军占领,明星公司从此不复存在。此时丈夫潘有声已在香港发展事业,于是胡蝶携同家人避居香港。胡蝶和潘有声度过了一段堪称幸福的生活。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政府驻港英军向日本华南派遣军总司令酒井隆中将投降。为了表达自己对残暴日军的反抗,她把香港投降日称之为又一个“蝶耻日”。日军占据香港后中,为了利用中国名人出面宣传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方曾重金邀请胡蝶出演《胡蝶游东京》,但被她以自己已经息影,而且有了身孕,短期内无法再现银幕为由,严正拒绝。

1942年,胡蝶夫妇领着两个年幼的儿女,跟随东江纵队港九大队艰难跋涉20多天,终于回到广东曲江。1942年11月24日到达陪都重庆

晚年

1946年,胡蝶为香港大中华公司拍摄了《某夫人》、《锦绣天堂》等片。1949年胡蝶停止拍片10年之久。直到1959年,她应邵氏公司之请重下银海,在香港、台湾先后拍摄了《街童》、《两代女性》、《后门》等片,其中以《后门》一片最为出色。它是一部伦理教育片,由著名导演李翰祥执导,胡蝶在片中扮演女主角徐太太。她炉火纯青的演技,得到行家们一致的赞赏。1960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七届亚洲影展上,《后门》获得最佳影片金禾奖,胡蝶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同年,该片再获日本文部大臣颁赠的最佳电影奖。52岁的胡蝶跃登“亚洲影后”的宝座。

1966年,胡蝶参加了《明月几时圆》、《塔里的女人》两片拍摄之后,正式退出了影坛。在台湾住了几年后,于1975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1989年在温哥华病逝。

家庭

胡蝶有一儿子阳阳,夫为潘有声,2人于1935年11月23日举行结婚典礼。

作品列表

  • 1925年:《战功》、《秋扇怨》  
  • 1926年:《夫妻之秘密》、《电影女明星》、《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第一、二集)《珍珠塔》(上下集)《孟姜女》、《孙行者大战金钱豹》  
  • 1927年:《白蛇传》(第三集)、《女律师》、《新茶花》、《铁扇公主》、《蒋老五殉情记》
  • 1928年:《大侠复仇记》(前后集)、《女侦探离婚》、《白云塔》、《血泪黄花》  
  • 1928年—1931年:《火烧红莲寺》(三至十八集)
  • 1929年:《富人的生活》、《爱人的血》、《爸爸爱妈妈》
  • 1930年:《桃花湖》(前后集)、《碎琴搂》  
  • 1931年:《歌女红牡丹》、《如此天堂》(前后集)、《红泪影》《三箭之爱》《铁血青年》、《银星幸运》  
  • 1932年:《落霞孤鹜》、《战地历险记》、《自由之花》、《啼笑姻缘
  • 1933年:《满江红》、《狂流》、《脂粉市场》、《盐潮》、《姊妹花》、《春水情波》  
  • 1934年:《三姐妹》、《路柳墙花》、《麦夫人》、《女儿经》、《美人心》、《再生花》、《空谷兰》  
  • 1935年:《夜来香》、《兄弟行》、《劫后桃花》
  • 1936年:《女权》  
  • 1937年:《永远的微笑》
  • 1938年:《胭脂泪》  
  • 1940年:《绝代佳人》  
  • 1941年:《孔雀东南飞》、《歌女红牡丹》、《家》 
  • 1947年:《春之梦》、《某夫人》  
  • 1949年:《锦绣天堂》
  • 1953年:《青春梦》
  • 1960年:《苦儿流浪记》、《后门》、《两代女性》、《街童》 、《孝道》
  • 1961年:《母爱》、《万劫孤儿》、《慈母千秋》、《万里寻亲记》
  • 1962年:《好女嫁得有情郎》、《恩重如山》、《新姊妹花》、《苦海亲情》
  • 1966年:《孤儿奇遇记》、《塔里的女人》、《明月几时圆》

参考文献

  1. 潘有声昨晨病逝今日大殓,香港华侨日报,1958-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