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哲学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恋爱哲学解释的本质,属于社会哲学伦理学领域。 [1]

当前理论

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试图解释什么是和爱的功能。向一个没有经历过或从未被爱过的人解释爱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对这样的人来说,即使不是完全感性的行为,爱情也很奇怪。试图解释爱的主要理论类型有:心理学理论,其中大多数人认为爱是促进健康的行为。演化思想史认为爱是自然选择过程的一部分,还有一些宗教理论,例如:认为爱是上帝的恩赐。也有一些理论认为爱情是无法解释,就如神秘主义

恋爱伦理学

埃里希·弗罗姆在著作《爱的艺术》中,提出了一些爱的要素:关心责任心尊重了解。其中积极的关心最为重要,如果我们说爱种花,却整天都忘记浇水,这种爱是说不过去。而关心这行为应该是出于自觉的行为,并且是对对方对自己的期望的一种行动,这就是责任心。如果爱情没有尊重,责任就会成为控制和奴役,因此我们应尊重对方的独特性。何时怎样才能得知对方的独特性?就是需要了解对方。若爱情没有经过了解,一切的关心、责任心和尊重都会是盲目。[2]

而在克尔罗斯基所著、唐君毅所翻译的《爱情之福音》当中曾论及恋爱专一的问题。书中提及,爱情需要专一是因为涉及人所心灵之活动,爱情中重要的不是你爱他,也不是他爱你,也不是这个事实之和。而是你爱他,他知道你爱他;他爱你,而你知道他爱你,着眼点在于“知”。[3]

西方传统

古典根据

恩培多克勒认为爱是厄洛斯,祂是世界束缚在一起的力量,[4]古典爱情哲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会饮篇[5]柏拉图的会饮篇就深入地探讨了爱的概念,并引入了不同的解释和观点来定义爱。[6]从其丰富的思想中,我们也许可以挑出三个主要理论,这些理论影响了随后的几个世纪中。

  1. 两种爱的想法,一种是天上的,一种是地上的。正如《项狄传》在两千年后所获悉的那样,“根据马尔西利奥·费奇诺对Valesius的评论。这些爱中,一个是理性的,另一个是自然的。第一,激发了对哲学和真理的渴望;第二:简单地激发欲望。” [7]
  2. 亚里士多德的人类概念是从两个原始人分裂出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后来引用了这个神话:“关于这些原始人的一切都是双重的:他们有四只手和四只脚,两张脸” [8]-支持了他的重复理论。
  3. 柏拉图的爱情升华理论-“向上……从一到两个,从两个到所有公正的形式,从公正的形式到公正的行动,从公正的行动到公正的概念,直到他从公正的概念得出了绝对美丽”。 [9]

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则更强调友谊(友爱,感情)而不是爱欲(爱)。而[10]文艺复兴和之后的友谊和爱情辩证法仍然继续发挥作用, [11]西塞罗指出,“爱(amor)和'友谊'(amicitia )一词是来自[12]卢克莱修伊壁鸠鲁的工作基础上,他既赞扬维纳斯是“宇宙的指导力量”,又批评那些“相思病...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的人一直在懒惰和放荡。[13]

宗派主义

伊斯兰黄金时代影响下,出现了宫廷爱情的概念。[14]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由此认为这是现代世界浪漫爱情的哲学基础。[15]

高卢怀疑论

除了浪漫的热爱外,[16]司汤达起也可以追溯到一种怀疑性的法国传统。司汤达结晶理论表达了对爱情的想象力,只需要一个触发即可将对方想像成完美的境界。[17]马塞尔·普鲁斯特更为进取,把无法接近或嫉妒视为爱情的必要诱因。[18]雅各·拉冈几乎用他的话嘲讽了这个想法:“爱就是把你没有得到的东西带给不存在的人”。 [19]路思·伊瑞葛来的拉康学说则努力在这个世界中寻找爱情的空间,他发表了:“这个世界将在性解放的掩护下,强调色情为损害爱情。”[20]

西方爱情哲学家

东方传统

  1. 鉴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宗教与性之间的亲密关系, [21]印度的林加姆和尤尼 ,或中国的阴阳是基于男女原理的宇宙极性的结构形式, [22]通过真相或神圣的性交可能更容易理解, [23]密宗发展了一种完整的神圣性传统, [24]导致它与佛教合并,将性爱视为开悟的途径:正如萨拉哈所说,“那幸福莲花和金刚鹦鹉之间的喜悦……消除了所有的污秽”。[25]
  2. 印度教的友谊传统作为婚姻中爱情的基础可以追溯到吠陀经的早期。[26]
  3. 孔子有时被看作是一种爱的哲学(相对于宗教)。[27]

参考文献

  1. Irving Singer. Philosophy of Love: A Partial Summing-Up. MIT Press. 31 March 2009. ISBN 978-0-262-19574-4. 
  2. 弗洛姆. 爱的艺术. 台湾: 志文. 1969-09-30. ISBN 9787532745159 (繁体中文). 
  3. 克尔罗斯基著 唐君毅译. 爱情中的道德. 爱情之福音. 台湾: 正中书局. 2003-08-01. ISBN 9789570915822 (繁体中文). 
  4. Erotic, in Richard Gregory,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Mind (1987) p. 228
  5. Linnell Secomb. Philosophy and Love: From Plato to Popular Cultur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 June 2007. ISBN 978-0-7486-2368-6. 
  6. Plato's theory of love: Rationality as Passion (PDF). 
  7. Lawrence Sterne, The Life and Opinions of Tristram Shandy (1976) p. 560-1
  8. S. Freud, On Metapsychology (PFL 11) p. 331
  9. B. Jowett trans, The Essential Plato (1999) p. 746
  10. Aristotle, Ethics (1976) p. 377-9
  11. William C. Carroll ed., 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 (2004) p. 3-23
  12. Quoted in Carroll, p. 11
  13. Lucretius, On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1961) p. 27 and p. 163-5
  14. K. Clark, Civilisation (1969) p. 64-5
  15. Carroll, p. 31
  16. Irving Singer, The Philosophy of Love (2009) p. 40M
  17. Irving Singer, The Nature of Love (2009) p. 360-1
  18. G. Brereton, A Short History of French Literature (1954) p. 243
  19. Adam Phillips, On Flirtation (1994) p. 39
  20. Luce Irigaray, Sharing the World (2008) p. 49 and p. 36
  21. Max Weber, The Sociology of Religion (1971) p.236
  22. Carl Jung, Man and his Symbols (1978) p. 81 and p. 357
  23. Sophy Hoare, Yoga (1980) p. 19
  24. Margo Anand, The Art of Sexual Ecstasy (1990) p. 38-47
  25. Quoted in E. Conze, Buddhist Scriptures (1973) p. 178
  26. Hindu Philosophy of Marriage[永久失效链接]
  27. F. Yang/J. Taamney, Confucianism (2011) p.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