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清朝)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杨锐(1855年[1][[Category:1855年[1]出生|Y杨锐]]—1898年9月28日),退之,易字叔峤,又字钝叔蝉隐四川省绵竹县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维新派人士。

生平

杨锐肄业尊经书院。优贡朝考得知县。张之洞督两广,杨锐跟随赴粤。光绪十一年(1896年),举顺天乡试,考取内阁中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经陈宝箴推荐,与谭嗣同林旭刘光第并加四品卿,充军机章京,参新政。戊戌政变中,9月24日凌晨,在绳匠胡同寓所被捕,与谭嗣同等(总称戊戌六君子)同时被杀害。临刑前,杨锐多次质问自己的罪名,被监斩官刚毅拒绝。就刑时,血喷涌丈余[2]。杨锐就刑后,缝合尸体费银七百五十两[3],由四川同乡李征庸出资。灵柩寄居清字庵(又称清慈寺),前来祭奠者多人[4]。被祸之际,张之洞曾致电李鸿章欲救之,终因大臣惮祸未果。

著述

传世的主要著述有[5]

  • 《杨叔峤集》三卷,内《文集》一卷、《诗集》二卷,沈宗元校,民国三年成都昌福公司铅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 《说经堂诗草》一卷,清末刻本,首都图书馆藏。
  • 《犀峰氏着稿》一卷,钞本,云南省图书馆藏。

纪念

杨锐墓

杨锐于1898年9月28日殉难后,其灵柩由乡人黄尚毅和其子杨庆昶于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五日(1898年10月10日)护送出京,运回四川绵竹南门外南轩祠(今绵竹南轩中学校)侧安葬。其兄杨聪的灵柩也于1902年12月7日葬于杨锐墓旁。1958年农业深耕时将二墓封土铲平,幸得杨聪墓志碑一件被县文化馆征集(现存绵竹文管所)。该墓志详细表明杨锐下葬的地点,时间及和杨聪墓的距离,1980年代初绵竹南轩中学又在该墓地修建学生操场,因之在原址恢复墓葬已不可能的情况下,绵竹县政府于1995年将杨锐墓迁葬城南郊剑南湖风景区,征地一亩,四周建有围墙。题书碑文:“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杨锐之墓”,墓旁竖有保护标志碑和杨锐生平简介碑各一幢。现为德阳市文物保护单位。[6]

杨先生祠

杨先生祠旧址在绵竹县城内小西街(今县中医院所在地)其故居,为纪念杨锐而建,祠落成于民国五年(1916年),坐西向东,面积约2600平方米,内有“紫微山馆”、“说经堂”、“杨锐纪念馆”、“崇经壁”、“聚书楼”、“爱莲水榭”等建筑。祠内名人楹联甚多,堂中有民国四年袁大总统题匾“成仁取义”一件。由于文革等原因,致使杨锐故居被折毁,建为中医院。[7]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
汉室党锢、晋代清谭,振古如斯,于今为烈,恰似子胥相国,悬睛看越寇飞来。 — 康有为,杨先生祠联
千秋盛业,百日维新,公自大名垂宇宙
法泽长存,音容宛在,我来含泪吊英贤。 — 赖心辉,杨先生祠联
丹心报国死何辞,恨未血溅帝衣,明臣非罪
青史垂名期不朽,果能书忠董笔,做鬼亦雄。 — 王闿运撰,熊克武送,杨先生祠联
入耳子规啼,试论日下年光,吊古几更春草碧
还家丁令返,重看巴西山色,迎神初奠荔枝红。 — 徐世昌撰,杨先生祠联

参考文献

  1. 不少记载将杨锐生年系于1857年,但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朝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中所收杨锐的档案,杨锐在1898年44岁,可知他生于1855年,另外王闿运在1894年日记里称杨锐已经四十岁,因此认为杨锐生年为l855年。王夏刚著。《戊戌军机四章京合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06.第44页
  2. 《杨参政公事略》,《戊戌变法》第四册,第66—67页
  3. 《新闻报》(1898年10月22日)
  4. 黄尚毅:《杨叔峤先生事略》,《碑传集补》,卷十二
  5. 柯愈春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册)。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6. 宁志奇“百年风云仰铁肩——戊戌六君子杨锐故里遗迹揽胜”王培生张昌禄。《绵竹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1998年10月第1版.
  7. “杨先生祠”,黄德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绵竹县委员会。《绵竹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 林旭 · 杨锐 · 杨深秀 · 刘光第 · 康广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