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肃(唐朝)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梁肃(752年—793年12月23日),字敬之[1],一字宽中安定郡(今甘肃泾川)人。唐朝官员散文家

生平

籍贯为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泾川县东北)。父辈移居函关(今河南新安县东)[2]。九岁时遭逢安史之乱,举家迁赴江南[3]大历四年己酉(769年)守父丧,师从李华独孤及崔元翰称他“立德玩词以为文”[4]建中元年(780年)赴长安应举,登文辞清丽科,授太子校书郎贞元五年(789年),召为监察御史崔恭认为梁肃的文章是“儒林之纲纪”[5]权德舆谓梁肃为人“笃厚诚明”。与王仲舒杨顼裴枢为忘形之契。[6]

梁肃笃信天台宗广德二年(764年)定居常州,为湛然弟子[7]。《宋高僧传》卷六《唐台州国清寺湛然传》载:“其朝达得其道者唯梁肃学士。”又与皎然[8]元浩[9]灵沼[10]释去諠[11]释法禺[12]等高僧交游。贞元九年(793年),在万年县永康里逝世,享年四十一岁。第二年春正月,葬于京师之南小赵村之原[13]。作品多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梁肃集》20卷。《全唐文》存其文6卷。

诏赠礼部郎中,赙以布帛。次年正月二十八日,葬于京师之南小赵村之原。其去世时,子梁徽之、梁宏之都未到弱冠之年,都曾学文。幼子未取名,小字振振。梁肃遗孀京兆韦氏。

注释

  1. 唐诗纪事·卷二五》谓“字钦之”
  2. 梁肃《过旧园赋》序云:“新安东南十数里,故居在焉。”
  3. 《过旧园赋》序:“余行年十八岁当上元辛丑,盗入洛阳,三河间大涂炭。因窜身东下,旅于吴越,转徙厄难之中者,垂二十年。”
  4. 崔元翰《右补阙翰林学士梁君墓志》,《全唐文》卷五二三、《文苑美华·卷九四四》。
  5. 《唐右补阙梁肃文集序》,《全唐文》卷四八○
  6. 《旧唐书》卷190下《王仲舒传》:“王仲舒、杨顼、梁肃、裴枢为忘形之契。”《新唐书》卷161《王仲舒传》:“少客江南,与梁肃、杨凭游。”
  7. 梁肃《维摩经略疏序》(《全唐文》卷五一八)
  8. 《宋高僧传》卷二十九《唐湖州杼山皎然传》:“昼生常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萼皇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 … … 与之交结,必高吟乐道。道其同者,则然始定交哉。”
  9. 梁肃《送沙门鉴虚上人归越序》(《全唐文》卷五一八):“东南高僧有普门、元浩,予甚深之友也。”;陈谏《心印铭序》(《全唐文》卷六八四、《唐文粹·卷六一》):“安定梁肃字敬之,学止观法门于沙门元浩。”
  10. 梁肃《送灵沼上人游寿阳序》(《全唐文》卷五一八):“上人形就而心和,行独而志洁,辱与仆游,殆三十年矣。初用文合,晚以道交。……今年春,予有幽忧之疾,谒长桑氏于东南,上人以无住为乐,将迈乎寿阳。相待形骸之外,相忘江湖之上。比夫世间重事者,不同日矣。”
  11. 梁肃《游云门寺诗序》(《全唐文》卷五一八):“ … … 先会一日,沙门释去諠命我友,相与探玉笥,上会稽,然后溯若耶,过凤林而南,意欲脱人世之羁鞅,穷林泉之遐奥。 … … 遂至于云门。”
  12. 《常州建安寺止观院记》(《全唐文》卷五一九)
  13. 《全唐文》卷523 崔元翰《右补阙翰林学士梁君墓志》:“(贞元)九年冬十有一月旬有六日,寝疾于万年之永康里,享年四十有一。”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