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蔓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朱小蔓
性别
出生1947年12月[1]
中国南京市
逝世2020年8月10日(2020岁-08-10)(72岁)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
国籍 中国
母校安徽师范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职业教授学者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领域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教师教育、教育哲学
奖项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4年
当代教育名家
2017年

朱小蔓(1947年—2020年8月10日),女,江苏南京人,中国教育学家,曾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2004年当选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外籍院士。

生平

1973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在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92于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3年,在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作访问学者。历任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校团委副书记、校党委宣传组长,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团委书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政教处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1996年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2002年调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任所长、党委书记,2008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同时受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国际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联合会价值观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和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2]2020年8月1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3岁[1]

先后主持承担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一百余篇。[2]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第六届理事会)[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4]

2017年11月,入选《中国教育报》90名中国当代教育名家[5]。2019年3月,入选改革开放40年“教育人物40名”名单[6]

作品

专著

  • 《情感教育论纲》(1993年,南京出版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理论》(第一作者)(1997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获教育部师范教育改革项目一等奖
  • 《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第一作者)(199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获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教育面临挑战——思想的应答》(1999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7]
  • 《情感德育论》(200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 《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第一作者)(200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编著

  • 《家庭素质教育丛书》(主编)(1997年,南京出版社),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 《道德教育论丛(1、2卷)》(主编)(2000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教育研究者的足迹(一、二)》(主编)(2003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 《当代德育新理论丛书》(主编)(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 《研训一体教师成长丛书》(主编)(2004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21世纪之交中俄教育改革比较》(第一主编)(200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主编教材

  • 《品德与生活》(小学1-4册)(2003年,浙江教育出版社)
  • 《品德与社会》(小学5-12册)(2003年,浙江教育出版社)
  • 《思想品德》(中学1-5册)(2004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 《道德与法治》(初中1-6册)(201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1.0 1.1 深切缅怀:回归情感的教育实践家朱小蔓. 荔枝网. 2020-08-11. 
  2. 2.0 2.1 师资队伍-朱小蔓.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019-07-08]. 
  3. 中国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名单. 中国教育学会. [2017-09-15]. 
  4.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简介.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2017-09-15]. 
  5. 关于当代教育名家推选结果的公告. 中国教育报. 2017-11-29 [2019-07-08]. 
  6. 改革开放40年“教育人物40名” 入选名单. 中国教师报 (腾讯网). 2019-03-21 [2019-07-08]. 
  7. 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二等奖).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