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盟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星盟(英语:Covenant)是以一群虚构外星种族组成的神权政治军事联盟,在电子游戏《最后一战》系列首要三部曲中担任主要对立角色。它们由各式各样的物种组成,并在对先行者的宗教崇拜下团结起来,且它们相信称为“光环”的先行者环形世界将带来一条通往救赎的路。在星盟的领导者高等先知谴责人类亵渎了它们的神,声称消灭人类是“它们神的意志,而星盟则是神的工具”;这使较为高等的外星人们企图对科技较低等的人类发起长期性的种族灭绝运动。

星盟最初于2001年的系列首作《最后一战:战斗进化》中登场,并是玩家角色——人类超级战士士官长的敌人。但星盟并未意识到“光环”是具毁灭性的武器而非救赎,且还企图在该系列中的两个不同场合将“光环”启动,并在这过程中无意释放了一种被称为洪魔的致命性寄生体。

为将星盟中各种不同的种族创作其独特的外貌,发行商Bungie的美术人员从爬行动物熊类鸟类等动物的特征中吸取灵感。星盟大多被设计成具有紫色和反光表面的外表来作为其设计方案,以为了将外星人与人类作出区隔。星盟已获得了评论家普遍正面的反响,他们大多称赞该组织为玩家所提供的挑战;但也有些评论家对于在《最后一战3》中的主要敌人从精英变为鬼面兽而感到遗憾,并反过来称赞它们在《最后一战:瑞曲之战》中的回归。

发展

与《最后一战》宇宙中大多数的角色及物种一样,星盟也是从初步概念起不断更改,直到系列首作《最后一战:战斗进化》中首次登场而定案。在游戏的发展过程中,设计师决定建立三种“流派”,分别代表着每个种族——人类、星盟和先行者。设计团队对于星盟的外观设计上决定采用“光滑且具光泽”,以及具有反光表面、有机形状及紫色调的运用[1]

星盟的科技、建筑和设计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不断变化,有时原因出自于现实因素和美学[2]。据Bungie的美术人员艾瑞克·阿罗约(Eric Arroyo)的说法,在《最后一战:战斗进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星盟船舰“真理与和解”(Truth and Reconciliation)原本能透过长斜坡来让玩家角色上船。但要让一艘完全纹理化的船靠近玩家,因技术上的考量,设计师想出了一个“重力升降”的装置,这使得船能在较远的距离将玩家送上船(因此也不需要将细节处理得太精细),且还为星盟的科技增添了“视觉上的乐趣”[3]

美术团队也花了大量时间在星盟的武器上,好让它们适合外星人且还能被玩家识别[4]。与此同时,设计师希望星盟科技的各种方面能够合理化的呈现,特别是其载具[5]Bungie最终在电影和其他媒体上发现并摄取了各方面的灵感,以用于星盟的科技设计上[6]

物种

为了设计星盟的各种外星物种,Bungie从各种活体动物及电影中获取灵感[7];为此,星盟中的物种具有着类人猿爬行动物鸟类熊类等动物的特征[7]

精英(Elites/Sangheili

精英是游戏中最强且最棘手的敌人(和盟友)之一,来自桑赫里奥斯(Sanghelios)它们在星盟语言中被称为“Sangheili”。它们的身高约8英尺0英寸(2.44米)左右,且拥有独特的能量护甲。精英最初的嘴巴相当简易,之后发展成有着成对的下颌骨来取代下颌。Bungie的概念艺术设计王世凯(Shi Kai Wang)表示,负责人杰森·琼斯曾一度坚持赐给精英们一条尾巴[8]。虽然王世凯认为这会让外星人看起来过于动物化,但这项概念最后基于现实考量而放弃,其中包括精英驾驶载具时其尾巴该摆向何方[9]。王世凯表示:“有一次,我们考虑过只让精英们把它们的尾巴向前拉于它们的两腿间,”“但是[我们]放弃了...原因很明显。”[9]据美术人员保罗·罗素(Paul Russel)的说法,当Bungie被微软收购且使《最后一战》成为Xbox旗下的作品时,微软对精英的设计提出了质疑,因为他们觉得精英和的相似之处可能会为此不受日本消费者的欢迎[10]

野猪兽(Grunts/Unggoy

在其他种族中又被称作“Unggoy”,来自于巴拉荷(Balaho)星球,在游戏中经常被视作炮灰。如果玩家或NPC杀死它们的指挥官,野猪兽们便会被塑造成会抱头下蹲且懦弱的战士,并会打乱阵型、恐慌和临阵脱逃。且它们也因时常在高风险的情况下对敌人进行自杀攻击而闻名,野猪兽们会在每只手中握着等离子手榴弹而跑向敌人,企图杀死对手或它们自己。在小说《最后一战:瑞奇之殒》和《最后一战:洪魔肆虐》中,野猪兽戴有甲烷呼吸器且被形容成像狗一样。它们也会穿戴着甲烷套装,以使它们拿下平时佩戴的呼吸装置以在没有甲烷的环境中维持生命。在《最后一战:瑞曲之战》中,如果玩家以某种特定方式杀死野猪兽,那它们背著的甲烷罐就会点燃并使其失控乱飞、在整个区域反弹,此时的它们如果击中玩家则会造成伤害[11]

豺狼和散兵(Jackals & Skirmishers/Kig-Yar

豺狼又被称作“Kig-Yar”,来自于绕着Chu'ot的赞恩(Eayn)星球,会携带能量盾牌或远程武器来作战。其盾牌或盔甲颜色代表着种姓的阶级。豺狼的整体设计曾经过重整,并已确认了担任敌人的定位[12]。它们的外表看起来像鸟类动物或猛禽。这种特殊物种没有像其他物种一样加入星盟,而是以雇佣兵的身份工作;这主要是因它们遵循着海盗般的文化,而非其他物种的宗教信仰。在《最后一战:丰饶星战役》一书中,据透露,豺狼是星盟中第一个遇见人类的物种。由此产生的事件引发了人类与星盟战争的开端。

猎人(Hunters/Mgalekgolo

Bungie的设定,猎人又称为“Mgalekgolo”,来自于泰行星(Te),是由大量被称为Lekgolo的蠕虫生物的集体体,并包覆于坚硬的装甲之中[13]。最初的概念设计比最终定案看起来更像人形、更软(装甲较少)、带有角盾和锋利的尖刺[14]。猎人还配备了重型等离子连发炮并还带有大盾牌。

工程师(Engineers/Huragok

会漂浮且安静的外星生物被称为工程师或“Huragok”,虽然从《最后一战:战斗进化》中被拔除,但后来在《最后一战》小说中现身。工程师不具备任何实战用途,虽然在游戏《最后一战3:ODST》、《最后一战:星环战役》及《最后一战:瑞曲之战》中会出手帮助玩家或敌人。它们实际上是由被先行者创造的人造生命形式,在被星盟奴役后用来建造、修复和维护星盟的技术。

先知(Prophets/San'Shyuum

先知又被称为“San'Shyuum”,来自于真主国星(Janjur Qom),为星盟的皇家统治者;主要由王世凯与艾瑞克·阿罗约设计。先知会坐在一个浮空且可动的王座上,并与自身的有机结构融合在一起[15]。先知在角色上被设计成弱气又邪恶[15]。此外,三个先知掌权者是各自独立设计的[16]

鬼面兽(Brutes/Jiralhanae

于《最后一战2》中新增的战斗部队之一,来自于多姆萨克(Doisac)星球。鬼面兽的身体比精英更高大、更强壮,它们的社会围绕着部落首领所组织起来。受到动画师观看摩托车电影的启发,鬼面兽融入了猿猴和熊的元素,同时保留了外星人的外貌[17]。王世凯对该生物的最终概念充满了子弹带和人类头骨,这些在游戏中皆被简化[18]。鬼面兽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象征星盟滥用的外星武力,且据设计主管杰米·格里瑟梅(Jaime Griesemer)所述,鬼面兽就是个“罗马的野蛮人”。

对于《最后一战》三部曲的最后一作——《最后一战3》,设计师必须让星盟精细化,以配合游戏登陆性能更强大的Xbox 360硬体。Bungie对《最后一战2》中的鬼面兽并不满意;它们是在开发后期才添加,这导致鬼面兽仅像是个“坏掉的海绵”且“对战斗没有兴趣”。且它们的设计也很一般,就只是个有着子弹带的毛猿(不禁使人联想到《星球大战》的丘巴卡)。随着精英们在游戏故事中离开星盟,鬼面兽成为了玩家的主要敌人,这需要彻底改变该角的行为和设计。概念艺术家从犀牛大猩猩中获取灵感来设计该角的新样貌。设计师增加了带有搭扣、手套和皮带的盔甲,使其更符合星盟的美学;而其服装和头盔更佳华丽,且战斗经验变得老练。盔甲旨在向物种传达文化和传统,并强调它们的素质和力量。在《最后一战3》中的设计取自古希腊斯巴达人。角色动画师在Bungie的一个带垫子的房间中记录了新鬼面兽的动作。此外,鬼面兽还变得更加聪明,如鬼面兽队长(Brute Leaders)在指挥大规模行动的同时还会向玩家投掷手榴弹。

兵蜂(Drones/Yanme'e

于《最后一战2》中首次出现的战斗部队,又被称为“Yanme'e”,它们来自于帕拉莫克(Palamok)星球(是个环境与地球相似的星球)。由于兵蜂在游戏的动作表现上须包含了行走、跑步、爬行或飞行,这让动画师在制作时感到有些困难。来自《最后一战:战斗进化》的旧概念艺术被重新用于设计兵蜂设计的最终定案。兵蜂的外表取自蟑螂蚱蜢黄蜂的特征[15]

参考资料

来源资料
  1. Trautmann (2004), 86.
  2. Trautmann (2004), 98.
  3. Trautmann, 100.
  4. Trautmann (2004), 125.
  5. Trautmann, 143.
  6. Trautmann (2004), 48.
  7. 7.0 7.1 Trautmann, 51.
  8. Trautmann, Eric. The Art of Halo. New York: Del Ray Publishing. 2004: 37. ISBN 0-345-47586-0. 
  9. 9.0 9.1 Trautmann, Eric. The Art of Halo. New York: Del Ray Publishing. 2004: 38. ISBN 0-345-47586-0. 
  10. Jarrard, Brian; Smith, Luke, &c. Bungie Podcast: With Paul Russell and Jerome Simpson (MP3) (Podcast). Kirkland, Washington: Bungie. 2008-08-21 [2008-08-27]. 
  11. Boulding, Aaron. Halo: Combat Evolved Review. IGN. 2001-11-09 [2009-02-19]. 
  12. Trautmann, 28.
  13. Bungie (2004), 4–5.
  14. Trautmann, 33.
  15. 15.0 15.1 15.2 Trautmann, 55.
  16. Trautmann, 56.
  17. Trautmann, 37.
  18. Trautmann, 38.
参考书籍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