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多尔衮书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复多尔衮书,是末抗名将史可法,对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之〈致史可法书〉招降信的回信,这篇文章曾被选为香港中学会考中国语文课程的课文,及台湾高中课文全祖望梅花岭记》的补充教材。

实际作者

〈复多尔衮书〉名义上的作者为史可法,实际上的作者众说纷纭,以史可法记室侯方域捉刀之说,最为通行。除了侯方域之外,还有何亮工黄曰芳王纲欧阳五敕等说法。[1]《南疆绎史》、《小腆纪年》称史可法“自具答书”,而非文胆之手。

简介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七月,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在围城期间,多尔衮多次劝降史可法,双方有多次信件往来,多尔衮在李雯起草的〈致史可法书〉信中提到:“愿诸君子同以讨贼为心,毋贪一身瞬息之荣,而重故国无穷之祸,为乱臣贼子所窃笑,予实有厚望焉。”[2]

史可法写〈复多尔衮书〉回复,内题:“越数日,遂命法视师北上,刻日西征。忽传我大将军吴三桂借兵贵国,破走逆贼,为我先皇帝后发丧成礼,扫清宫殿,抚辑群黎,且罢薙发之令,示不忘本朝。此等举动,振古铄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跽北向,顶礼加额,岂但如明谕所云‘感恩图报’已乎!谨于八月薄治筐篚,遣使犒师;兼欲请命鸿裁,连兵西讨。是以王师既发,复次江淮。”“今逆贼未服天诛,谍知卷上西秦,方图报复。此不独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贵国除恶未尽之忧。伏乞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贼之头,以泄敷天之愤。则贵国义闻,炤耀千秋,本朝图报,惟力是视。”不卑不亢,流传万世。[3]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二十四日,清兵以红夷大炮轰城,城堞轰塌。多铎占领新城后,再次致书史可法诱降:“若好让城,不戮一人。”史可法丝毫不为所动,史可法最后以身殉国,但他的抵抗,招致多铎的愤怒,引来了满清“扬州十日”大屠杀。

评价

这篇文章深受史可法敌国的顺治皇帝之喜爱,顺治称之:

朕幼年即羡闻我摄政睿亲王致书明臣史可法事,而未见其文。昨辑宗室王公功绩表传,乃得读其文;所为揭大义而示正理,引《春秋》之法斥偏安之非,旨正词严,心实嘉之。而所云可法遣人报书,语多不屈,固未尝载其书语也。夫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不载其语,不有失忠臣之心乎?且其语不载,则后世之人将不知其何所谓,必有疑恶其语而去之者;是大不可也。因命儒臣物色之书市及藏书家,则亦不可得;复命索之于内阁册库,乃始得焉。卒读一再,惜可法之孤忠,叹福王之不慧;有如此臣而不能信用,使权奸掣其肘而卒至沦亡也!福王即信用可法,其能守长江而为南宋之偏安与否,犹未可知;而况燕雀处堂,无深谋远虑!使兵顿饷竭,忠臣流涕顿足而叹无能为力,惟有一死以报国;是不大可哀乎!

注释

  1. 邓之诚〈史忠正答摄政王多尔衮书〉(《骨董琐记》):“摄政王致史忠正书,为华亭李舒章雯笔,见《啸亭杂录》。史复书,乐平王纲笔也。纲字乾维。见南昌彭士望《耻躬堂集》。按谈迁《枣林杂俎》云:出自沔阳黄曰芳笔。曰芳庚辰进士。忠正俾答书,词颇峻。忠正手删之云:‘不必角口。’曰芳曾刻其原草。《借庵偶笔》云:乃新建欧阳五敕笔,江都强惟良脱稿。未知孰是。”
  2. 清史稿·列传五·诸王四》
  3. 《晚明史籍考》的《史忠正公集》条目下,有谢国恢按语:“其督师杨州时,复多尔表书,辞严义正,光明磊落,为世所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