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官房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日本政府机构
内阁官房
内閣官房(日语)
ないかくかんぼう
Cabinet Secretariat(英文)
机构概要
成立时间1924年(大正13年)12月20日
机构驻地 日本 100-8914
东京都千代田区永田町1-6-1
雇员数1,100人(内阁机关定额)
(2015年1月15日)
年度预算额3696亿8485万9千日圆(2021年度)
机构首长内阁总理大臣岸田文雄
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
上级机构内阁
下设机构内阁人事局长
国家安全保障局
内阁总务官室
内阁广报室
内阁情报调查室
内阁卫星情报中心
内阁网络安全中心
授权法源内阁法
网站www.cas.go.jp
影像资料

内阁官房厅舍(与内阁府合署
内阁官房长官所在的总理大臣官邸

内阁官房(日语:内閣官房ないかくかんぼう naikaku kanbō 英语译名:Cabinet Secretariat)是日本内阁所置的行政机关,为内阁总理大臣的辅佐机构,相当于秘书处或办公厅。职责包括内阁庶务,内阁重要政策规划、协调、情报收集等。

概要

内阁官房所在的内阁府厅舍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永田町一丁目6番1号(通称“本府大楼”[1])。干部执务室与内阁广报室等部分内部组织位于厅舍旁的总理大臣官邸

内阁官房负责处理内阁会议事项、内阁庶务,以及协调各部门施政。主任大臣内阁总理大臣,并由国务大臣内阁官房长官统括事务。内阁官房长官也被称为“总理的贤内助”,每在组织新内阁的时候,首先被内阁总理大臣任命,作为首相的左右手参与组阁过程。

官僚组织上,内阁官房的地位在所有府省之上。掌管事务的内阁官房副长官属于官僚最顶端的认证官,多由曾任旧内务省系统的省厅(总务省警察厅厚生劳动省国土交通省事务次官人士出任。其他单位的相似职务多半在2至3年之内轮流交替,但内阁官房副长官往往超过内阁任期,在职任期为5年到10年者大有人在。

沿革

[2][3]

  • 1924年(大正13年)12月20日:制定内阁所属部局及职员官制(大正13年敕令第307号),成立内阁官房
  • 1947年(昭和22年)5月3日:依据《内阁法》(昭和22年法律第5号)设置内阁官房。
  • 1957年(昭和32年)8月1日:设置内阁参事官室、内阁审议室、内阁调查室。
  • 1973年(昭和48年)5月1日:设置内阁广报室。
  • 1986年(昭和61年)7月1日:废止内阁审议室、内阁调查室、内阁广报室,设置内阁内政审议室、内阁外政审议室、内阁安全保障室、内阁广报官室、内阁情报调查室。
  • 1998年(平成10年)4月9日:设置内阁安全保障·危机管理室。
  • 2001年(平成13年)1月6日:因中央省厅再编,废止内阁内政审议室、内阁外政审议室、内阁广报官室、内阁安全保障·危机管理室,设置内阁总务官室、内阁情报调查室、内阁广报室[4]
  • 2014年(平成26年)1月7日:设置国家安全保障局

组织架构

首相补佐官、秘书官

内阁总理大臣直属

其他组织

过去设置的组织

  • 内阁审议室
    之后分为内阁内政审议室、内阁外政审议室 → 废止
  • 内阁参事官室 
    废止 
  • 内阁安全保障室
    之后改称“内阁安全保障·危机管理室” → 废止
  • 情报安全对策推进室
    2000年(平成12年)2月29日~2005年(平成17年)4月25日。改组为情报安全中心。
  • 行政改革推进事务局
    2000年(平成12年)~2006年(平成18年)6月22日。新设内阁行政改革推进本部并改为内阁府行政改革推进本部事务局。
  • 内阁官房邮政民营化准备室
    2004年(平成16年)5月1日~2005年(平成17年)11月9日。改为邮政民营化推进室。
  • 司法制度改革推进准备室
    2001年(平成13年)7月1日~2004年(平成16年)11月30日。改为司法制度改革推进室。
  • 大陆棚调查对策室
    2003年(平成15年)12月8日~2007年(平成19年)7月19日。负责大陆棚调查相关综合政策的实施。随着海洋基本法施行,改组为综合海洋政策本部事务局。
  • 综合海洋政策本部事务局设立准备室
    2007年(平成19年)7月3日~7月19日。为准备设立综合海洋政策本部事务局而成立,与大陆棚调查对策室整合。
  • 都市再生本部事务局[6]
    2001年(平成13年)5月8日~2007年(平成19年)10月8日。负责内阁都市再生本部事务。与相关组织整合为地域活性化统合事务局。
  • 构造改革特区推进室[7]
    2002年(平成14年)12月18日~2007年(平成19年)10月8日。负责内阁构造改革特别区域推进本部事务。与相关组织整合为地域活性化统合事务局。
  • 地域再生推进室[8]
    2003年(平成15年)10月24日~2007年(平成19年)10月8日。负责内阁地域再生本部事务。与相关组织整合为地域活性化统合事务局。
  • 中心市街地活性化本部事务局[9]
    2006年(平成18年)8月22日~2007年(平成19年)10月8日。负责内阁中心市街地活性化本部事务。与相关组织整合为地域活性化统合事务局。
  • “美丽国家营造”(美しい国づくり)推进室[10]
    2007年(平成19年)3月23日~9月25日。负责内阁“美丽国家营造”企划会议事务,负责推动美丽国家营造。“美丽国家”随着安倍内阁辞职而废止。
  • 教育再生会议担当室[11]
    2006年(平成18年)10月10日~2008年(平成20年)1月31日。负责内阁教育再生会议事务。改为新设置的教育再生恳谈会担当室。
  • 行政支出总点检会议
    2008年(平成20年)7月2日~2009年(平成21年)11月17日。为了彻底改正不适当行政支出、恢复国民信赖而设置。内容包含重新检验公益法人补助金与其存在意义,及审查特别会计内容。由经济同友会丰田汽车龟甲万日冷住友商事三井住友银行等各公司派出员工与政府借调之公务员合作进行行政支出内容总检。
  • 邮政民营化推进室[12]
    2005年(平成17年)11月10日设置。负责内阁邮政民营化推进本部相关事务。
  • 司法制度改革推进室
    2004年(平成16年)12月1日设置。负责内阁司法制度改革推进本部相关事务。
  • 再挑战担当室[13]
    2006年(平成18年)3月29日~2010年(平成22年)1月17日。负责内阁再挑战推进会议事务。
  • 消费者行政一元化准备室[14]
    2008年(平成20年)2月8日设置。负责内阁消费者行政推进会议事务。
  • 教育再生恳谈会担当室[15]
    2008年(平成20年)2月26日~2009年(平成21年)11月17日。负责教育再生恳谈会事务。
    2011年(平成23年)3月16日~2011年(平成23年)9月16日。
  • 伊拉克重建支援推进室
    2003年(平成15年)8月1日设置。负责伊拉克战争后重建支援总协调。另外,内阁府设置伊拉克重建支援担当室,两室职员互相兼任。
  • 灾区重建法案等准备室
  • 震灾志工合作室
  • 东日本大震灾重建对策室
  • 复兴厅设置准备室
    2011年(平成23年)8月25日设置。
  • 地域活性化统合事务局[16]
  • 情报通信技术(IT)担当室[17]
    2000年(平成12年)8月7日设置。负责资讯科技相关事务。也负责内阁[[高度资讯通讯网络社会推进战略本部|e-Japan}}事务。
  • 行政改革推进室
    2006年(平成18年)6月23日设置。以特殊法人公务员制度等改革、内阁府行政改革推进本部事务局合作为目的。职员由行政改革推进本部事务局兼任。
  • 地域活性化统合事务局[18]
    2007年(平成19年)10月9日~2015年(平成27年)1月。随着地域活性化统合本部都市再生本部、构造改革特别区域推进本部、地域再生本部及中心市街地活性化本部联合推动)的设置,由各本部事务负责单位都市再生本部事务局、构造改革特区推进室、地域再生推进室、中心市街地活性化本部事务局整合成立[6]
  • 遗弃化学兵器处理对策室[19]
    1997年(平成9年)10月1日设置。中国遗弃化学兵器总协调。另外,内阁府也设置负责实际废弃处理的遗弃化学学兵器处理担当室,两室职员互相兼任。
  • 公文书管理检讨室
    2008年(平成20年)2月29日设置。负责研究公文书管理体制与国立公文书馆扩充等。
  • 情报公开法改正准备室
  • 医疗创新推进室
  • 社会包容推进室
  • 东京电力福岛原子力发电所事故调查·检证委员会事务局
  • 放射性物质污染对策室
    2011年(平成23年)8月25日设置。
  • PFI法改正法案等准备室
  • 社会保障·税制一体化改革资讯传播推进室
  • 行政改革实行本部

参考文献

  1. 下村健一‘首相官邸で动いて初めてわかったこと’(朝日新书、2013年)
  2. 官制沿革表 、国立国会图书馆。
  3. 省厅组织变迁图 、国立公文书馆。
  4. 中央省庁等改革のための内閣関係政令等の整備に関する政令 (PDF). [2018-02-24]. 
  5. 内閣官房组织令(昭和32年7月31日政令第219号)最終改正:平成23年3月31日政令第60号. 内阁官房内阁总务官室. [2013-01-21]. 
  6. 地方創生、次官級ポスト新設 職員を2倍の300人に. 日本经济新闻. 2015-01-20 [2016-08-21]. 

参见

其他国家类似机构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