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2022年8月19日 (五) 04:24的版本 (noteTA 跳过, replaced: 國 → 国, 高級 → 高级, 參 → 参, 會 → 会, 長 → 长 (4), 與 → 与, 龍 → 龙 (2), 舊 → 旧, 雲 → 云, 見 → 见, 為 → 为 (9), 於 → 于, 寶 → 宝, 選 → 选 (2), 後 → 后 (2), 書 → 书 (14), 當 → 当, 職 → 职, 復 → 复 (3), 謝 → 谢, 別 → 别, 組 → 组, 載 → 载, 織 → 织, 諸 → 诸)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长、组织部长,雅称大冢宰,别名吏书、天官卿、六官之长。

沿革

此职可追溯至曹魏,将汉朝的吏曹尚书改为吏部尚书,管理官员选拔、考核和任免。隋朝确立六部,吏部尚书成为六部尚书之首,唐武德元年(618年),因隋旧制。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列太常伯。咸亨元年(670年),复为吏部尚书。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改为天官尚书。神龙元年(705年),复为吏部尚书。天宝二年(743年)三月二十七日。改为文部尚书。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十五日。复为吏部尚书。掌铨六品七品选。侍郎掌铨八品九品选。至景云元年(710年),宋璟为吏部尚书,始相通与侍郎分知,因为故事者也。[1]至后代仍为常职。明朝废除宰相后,吏部尚书成为百官之首。

吏部尚书名人

晋朝

南朝

隋朝

  • 虞庆则 (开皇元年到开皇三年)
  • 韦世康 (开皇三年到开皇七年,开皇十三年到开皇十五年)
  • 苏威 (开皇十二年左右)
  • 牛弘 (仁寿年间、大业二年之后)

唐朝

明朝

清朝

参考文献

  1. 后周、北宋王溥,《唐会要卷第58·尚书省诸司中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