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4O74Y74L74J7對話 | 貢獻於2023年12月30日 (六) 17:21所做的修訂 (添链接)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本名孫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又名帝象,曾化名中山樵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人,中國近代的資產階級革命領袖。

經歷

孫中山出生於農民家庭。1878年至1883年,他前往夏威夷接受了資產階級教育。1883年返回中國。1886年起,就讀於廣州博濟醫院附屬南華醫學堂,畢業後在澳門經營一家醫院。

1894年11月,組建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次年2月在香港舉行的興中會總會上提出了推翻晚清封建統治的口號。受1905年俄國革命的影響,在日本東京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4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擔任總理。孫中山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提出了「三民主義」綱領。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廢除了封建帝制,創立了「中華民國」,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同盟會改編為「國民黨」。當時,國民黨內妥協派勢力主張與反動軍閥袁世凱妥協,孫中山受到階級局限性影響,在資產階級革命中動搖,表現出了懦弱的一面。於是孫中山辭職,袁世凱接任臨時大總統職務。[1]

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了「中華革命黨」。 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他擺脫了改良主義的立場,於1923年發表了國民黨改造宣言,提出了「聯、聯、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根據三大政策,對三民主義進行了新的解釋,提出了反反封建的綱領。此後,中國國民黨驅逐黨內右派分子,於1924年建立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並準備北伐。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1929年5月28日,孫中山靈櫬移至南京東郊紫金山上的中山陵[2]

參考文獻

  1. 金以林.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求是網. 光明日報. 2021-10-18 [2023-11-23]. 
  2. 經姍姍. 南京中山陵的历史变迁. 人民政協網. 炎黃春秋. 2020-10-22 [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