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庙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BXHS-bot留言 | 贡献2023年8月1日 (二) 23:04的版本 (机器人:删除1个模板:Coord)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北镇庙

北镇庙中心建筑大殿,2011年8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辽宁省北镇市
分类古建筑
时代明至清
编号3-127
登录1988年1月13日

北镇庙位于中国辽宁省北镇市城西2千米的山岗上,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也是全国五大镇山中保存最完整的镇山庙。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镇庙始建于开皇十四年(594年),初称“医巫闾山神祠”。大定四年(1164年)重修后改称“广宁神祠”。大德二年加封医巫闾山为贞德广宁王,将神祠扩建后改称“广宁王神祠”,元末被毁。洪武三年在原址重建,改称“北镇庙”。

北镇庙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09米,占地2616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在其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石牌坊、山门、神马殿、钟鼓楼、御香殿、大殿、更衣殿、内香殿、寝宫等。庙内保存有元明清碑刻56通。庙东有乾隆年间所建的“广宁行宫”遗址。[1]

参考文献

  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至第五批·第Ⅰ卷. 文物出版社. 2004: 511. ISBN 7-5010-1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