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源兗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2年9月9日 (五) 11:23 由 小仓由菜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2), 內 → 内 (2), 參考 → 参考, 國 → 国, 學 → 学, 軍 → 军 (7), 華 → 华, 豐 → 丰, 縣 → 县, 飛 → 飞, 協 → 协, 調 → 调, 馬 → 马, 雲 → 云 (3), 廣 → 广 (2), 爾 → 尔, 發 → 发, 門 → 门 (3), 傳 → 传 (2), 詞 → 词 (2), 類 → 类, 於 → 于 (2), 數 → 数, 點 → 点, 鎮 → 镇, 達 → 达, 館 → 馆 (2), 選 → 选, 後 → 后 (2), 書 → 书 (2), 試 → 试, 進 → 进, 兩 → 两, 戰 → 战, 資 → 资, 馳 → 驰, 設 → 设, 結 → 结, 職 → 职, 廬 → 庐, 陳 → 陈 (9), 殺 → 杀, 編 → 编 (3), 從 → 从, 補 → 补, 輯 → 辑 (2), 廟 → 庙, 記 → 记, 趙 → 赵, 喪 → 丧 (2), 適 → 适, 徵 → 征)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陳源兗(?—1853年),字岱雲,湖南茶陵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

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編修[1]不久,授江西吉安府知府,調廣信府,因母喪丁憂去職。守喪結束後,補安徽池州府知府。

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桐城直撲廬州,巡撫江忠源檄征陳源兗前往協防。太平軍以雲梯登城,陳源兗鎮守大東門,數次打退敵軍。太平軍又挖掘隧道,埋設地雷,均被官軍化解。兩軍僵持多日,城內缺糧,兵馬睏乏。十二月,太平軍從水西門隧道攻入城內,陳源兗自東城飛馳援救,到達西門後,江忠源已戰死。陳源兗於是前往文廟自縊殉國。《清史稿》有傳。[2]

參考資料

  1. 《詞林輯略·卷六》:陳源兗,字岱雲,湖南茶陵人。散館授編修。官至安徽池州府知府。
  2. 《清史稿·卷四百九十》:陳源兗,字岱雲,湖南茶陵州人。道光十八年進士,改翰林,授編修,旋授江西吉安府。先是源兗妻易氏以源兗遘疾幾殆,籥天原以身代,刲臂和藥飲源兗,源兗以愈,易氏旋病卒。同鄉公舉孝婦,請旌於朝。源兗適召對,宣宗垂詢及之,遂有是命。以迴避原籍調廣信,母故,去任。服闋,簡放安徽遺缺知府,補池州。
    咸豐三年,粵匪自桐城竄撲廬州,巡撫江忠源檄源兗赴廬協守,賊架雲梯薄城而登,源兗守大東門,屢卻之。賊復穴威武門為隧道,伏地雷,官軍迎掘之。尋水西門地雷發,轟塌城垣數丈,急搶築,城卒完。時陝甘總督舒興阿奉命統兵萬五千人來援,屢戰不利,賊連日攻益急,城中餉乏兵疲。十二月,賊復穴水西門隧道攻入,源兗自東城馳救,至則江忠源已戰歿,遂赴文廟自經死。先嘗與所親謁文廟,徘徊庭樹,謂「事亟吾且死此,以無負先師殺身成仁」之訓,蓋死志素定雲。
  •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 朱汝珍,《詞林輯略》, 清朝傳記叢刊, 學林類(18), 明文書局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