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字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于2022年8月19日 (五) 16:22提交的版本 (noteTA 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4), 內 → 内, 國 → 国, 團 → 团 (2), 語 → 语, 灣 → 湾 (3), 豐 → 丰 (5), 戲曲 → 戏曲 (2), 陸 → 陆 (5), 興 → 兴, 陽 → 阳, 廣 → 广 (2), 來 → 来, 對 → 对, 稱 → 称 (4), 區 → 区, 為 → 为, 於 → 于 (2), 種 → 种, 劇 → 剧 (5), 頭 → 头 (2), 級 → 级, 進 → 进, 現 → 现 (3), 個 → 个, 們 → 们, 業 → 业 (3), 職 → 职 (2), 營 → 营, 還 → 还, 戲 → 戏 (13), 時 → 时 (2), 鶴 → 鹤 (2), 頂 → 顶, 閩 → 闽, 話 → 话 (2), 紀 → 纪, 「 → “ (4), 」 → ” (4))

白字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海丰县
分类传统技艺
序号218
编号项目Ⅳ—74
登录2006年

白字戏,原指中国广东省粤东地区流行的以粤东闽语演唱而得名的戏曲剧种:潮州白字戏和海陆丰白字戏[1]。潮州白字后来演变成潮剧,而海陆丰地区仍称白字戏,白字戏之名现在所指是海陆丰白字戏。

潮州白字戏

潮州白字戏现通称潮剧,“白字戏”名称今多特指盛行于汕尾市的白字戏,“白字”是同唱、念都用中州韵的正字戏相对而言。

海陆丰白字戏

相对于“潮州白字”(流行在潮州、汕头揭阳3个地级市)称为海陆丰白字南下白字(潮州白字又称“顶头白字”)。

综述

它们都在海内外的潮州人、鹤佬人聚落盛行,在通行鹤佬白话的台湾也曾大大流行,清朝的台湾很兴白字戏和正字戏;官音戏,20世纪时还有职业的潮州戏班,现时台湾已没有在地职业剧团的营业演出,偶有香港潮汕的剧团来公演。

潮剧和海陆丰(汕尾)白字戏都列进了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现存有海丰县白字戏剧团。白字戏的曲牌分为正板白字曲、反线曲和杂调,曲牌由牌头、牌腹、牌尾三部分构成。

参考

  1. 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 广东印记 第4册.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8.12: 31. ISBN 978-7-218-13306-5. 
  2. 朱小丹主编. 广东年鉴 2017年. 广东年鉴社. 2017.09: 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