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三世(西班牙)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2年8月17日 (三) 15:44 由 小仓由菜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7), 內 → 内 (4), 貴 → 贵 (7), 參考 → 参考, 結婚 → 结婚, 國 → 国 (13), 開 → 开 (3), 會 → 会, 長 → 长 (4), 與 → 与 (5), 間 → 间, 務 → 务, 幹 → 干, 愛 → 爱, 權 → 权 (5), 歐 → 欧 (2), 監 → 监, 將 → 将 (4), 馬 → 马 (7), 嚴 → 严 (2), 來 → 来 (6), 專 → 专, 義 → 义, 對 → 对 (5), 爾 → 尔 (20), 樣 → 样, 譯 → 译 (2), 羅 → 罗 (3), 為 → 为 (8), 於 → 于, 亞 → 亚 (16), 數 → 数 (3), 據 → 据, 納 → 纳 (2), 節 → 节, 輕 → 轻, 薩 → 萨 (3), 負 → 负, 責 → 责, 維 → 维 (3), 離 → 离, 費 → 费 (9), 聖 → 圣 (3), 貝 → 贝 (5), 實 → 实, 蘭 → 兰 (8), 敗 → 败, 並 → 并 (4), 後 → 后 (5), 級 → 级, 兒 → 儿, 產 →…)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卡洛斯三世
西班牙國王
統治1759年8月10日-1788年12月14日(29年126天)
前任斐迪南六世
繼任卡洛斯四世
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國王
統治1734年12月1日-1759年8月10日(24年252天(
前任查理六世
繼任費迪南多一世
帕爾馬和皮亞琴察公爵
統治1731年7月22日–1734年12月1日
(3年132天)
前任安東尼奧·法爾內塞
繼任查理六世
出生1716年1月20日
 西班牙馬德里馬德里皇家城堡
逝世1788年12月14日 (72歲)
 西班牙馬德里皇宮
安葬
配偶薩克森的瑪麗亞·阿瑪莉亞
子嗣瑪麗亞·約瑟法
瑪麗亞·路易莎
小菲利佩
卡洛斯四世
費迪南多一世
加布里埃爾王子
安東尼奧·帕斯卡
王朝西班牙波旁王朝
父親費利佩五世
母親埃麗莎貝塔·法爾內塞
宗教信仰天主教
簽名卡洛斯三世的簽名
卡洛斯三世的雕像

卡洛斯三世(西班牙語:Carlos III,1716年1月20日—1788年12月14日)波旁王朝西班牙國王(1759年—1788年在位),即位前封號為帕爾馬公爵(稱卡洛一世,1731年—1735年)。他也是那不勒斯國王(稱卡洛七世,1735年—1759年)和西西里國王(稱卡洛四世,1735年—1759年)。

早年事跡

卡洛斯三世是西班牙波旁王室的第一位國王菲利普五世第二次婚姻所生的兒子,1716年出生於馬德里,他的母親是帕爾馬公國的郡主埃麗莎貝塔·法爾內塞。1731年,法爾內塞家族絕嗣,15歲的卡洛斯因為母系血緣繼承了得到帕爾馬公國作為自己的封地。他在1734年波蘭王位繼承戰爭期間趁哈布斯堡王室無暇南顧,從奧地利奪取那不勒斯和西西里,並以帕爾馬公爵身份兼任兩國君主。

那不勒斯與西西里國王

十九歲的卡洛斯成為那不勒斯兼西西里國王之後,並未展現他後來那樣傑出的治國才幹與精力,而是將王位作為奢侈享受的特權。因此到1755年之前,他對政務細節頗為疏忽,將半數時間花費在打獵上,更一味滿足口腹之慾,把自己吃得肥肥胖胖,與後來的瘦長身材恰成對比。即使如此,因為知人善任,他仍有出色的政績。從1741年開始,卡洛斯在首席大臣貝爾納多·塔努奇(1752、1754年先後兼任司法部長與外交部長)的勸說鼓舞下,緩和了當地嚴酷的封建等級制度,打擊了長久以來把持當地的三個特權階層──貴族(控制國會、管制稅收並打擊改革)、教士(以接近迷信的方式使人民精神臣服)、律政人士(掌握地方行政權並對貴族和主教負責)。[1]

為了制衡貴族的強大勢力,卡洛斯吸引貴族來宮廷以便就近監視,並催生、成立支持他的新貴族;他勸阻年輕人流入修道院,把教士人數從十萬降低為八千一百人,課教產百分之二的稅,更限制教士的合法免稅權。貝爾納多·塔努奇限制貴族之司法權,向司法腐敗戰鬥、改革法律程序,又將嚴厲的刑法修改成溫和許多。本來卡洛斯還對猶太人實施赦免及宗教寬容,但修道士以上帝之名警告他之後,他於是將赦免取消,維持對猶太人的禁令。[1]

1759年異母兄長費迪南多六世國王去世後,卡洛斯三世繼承了西班牙的王位。在卡洛斯啟程離開那不勒斯的時刻,那不勒斯人民為之悲傷難過,沿岸聚集著大批人群為國王送行,當人民送別這位「愛民如子的君主」時,據說大多數人都哭了出來。[2]

國內政治

卡洛斯三世起用岡波斯洛里達布蘭卡等大臣整頓國政,執行一種開明專制政策。他還設立一個國務會議以協調各大臣的工作。在軍事方面,卡洛斯三世把僱傭兵制度改為徵兵制,並學習陸軍強國普魯士的訓練方法。一時間,西班牙的國勢頗有起色。卡洛斯三世採取的另一件有影響的大舉措是:將耶穌會會士從西班牙及西班牙的海外領地驅逐出境。長期以來,耶穌會捲入一系列的政治陰謀之中,已經令許多國家,包括最重要的天主教國家西班牙和法國感到不滿。卡洛斯三世的舉動可能直接影響了教皇後來解散耶穌會。

對外行動

卡洛斯三世的對外政策相比之下顯得有些冒進。他的主要方針是,聯合同為波旁家族統治的法國反對英國。 1761年,卡洛斯三世與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簽訂波旁家族條約,約定共同遏制英國。 但這個條約卻使西班牙捲入了與英國直接對抗的、極不明智的七年戰爭之中。 由於在戰爭中失敗,西班牙失去了在北美洲的重要殖民地佛羅里達。 1770年,卡洛斯三世又險些在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與英國發生衝突。

北美獨立戰爭中,卡洛斯三世又站在殖民地人民一邊反對宿敵英國,雖然有些勉強。 1779年,卡洛斯三世正式對英宣戰,並為北美殖民地提供援助。 這次他找對了陣營:隨着美國的勝利與獨立,西班牙又收回了佛羅里達並獲得梅諾卡島巴黎和約)。

家庭

1738年,卡洛斯與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三世的女兒瑪麗亞·阿瑪莉亞結婚,兩人共有6子4女:

  1. 瑪麗亞·伊莎貝爾(1740年—1742年),夭折
  2. 瑪麗亞·伊莎貝爾·安娜(1743年—1749年),夭折
  3. 瑪麗亞·約瑟法(1744年—1801年)
  4. 瑪麗亞·路易莎(1745年—1792年),神聖羅馬皇后
  5. 費利佩·安東尼奧(1747年—1777年),卡拉布里亞公爵
  6. 卡洛斯(1748年—1819年),即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
  7. 費爾南多(1751年—1825年),即兩西西里國王費迪南多一世
  8. 加布里埃爾(1752年—1788年)
  9. 安東尼奧·帕斯卡(1755年—1817年)
  10. 法蘭西斯科·哈維爾(1757年—1771年),早逝

參考資料

  1. 1.0 1.1 (美)威爾·杜蘭著、幼獅文化公司譯,《世界文明史‧第31‧盧梭時代的南歐》,頁56-57
  2. (美)威爾·杜蘭著、幼獅文化公司譯,《世界文明史‧第31‧盧梭時代的南歐》,頁70
卡洛斯三世(西班牙)
西班牙波旁王朝
卡佩王朝的分支
出生於:1716年1月20日逝世於:1788年12月14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者:
費爾南多六世
西班牙國王
1759年-1788年
繼任者:
卡洛斯四世
前任者:
安東尼奧·弗朗西斯科
帕爾馬公爵
1731年-1734年
繼任者:
查理二世
前任者:
查理四世/六世
那不勒斯國王
西西里國王

1734年-1759年
繼任者:
斐迪南三世/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