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克瑞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台湾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2年8月15日 (一) 19:26 由 小仓由菜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我来啦, replaced: 員 → 员 (2), 內 → 内 (2), 參與 → 参与, 學 → 学, 黨 → 党 (4), 間 → 间, 馬 → 马 (2), 應 → 应, 莊 → 庄 (2), 對 → 对, 動 → 动, 爾 → 尔 (3), 譯 → 译, 羅 → 罗, 為 → 为, 議 → 议 (3), 舉 → 举, 貝 → 贝 (2), 選 → 选, 並 → 并, 後 → 后, 爭 → 争 (2), 認 → 认, 總 → 总 (4), 過 → 过, 戰 → 战 (2), 強 → 强 (2), 絕 → 绝 (3), 規 → 规, 壓 → 压 (2), 繼 → 继, 職 → 职, 讓 → 让 (2), 題 → 题, 隨著 → 随着, 辭 → 辞)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尚·克瑞强
Jean Chrétien
第20任加拿大總理
任期
1993年11月4日-2003年12月12日
君主伊莉沙白二世
前任金·坎貝爾
繼任保羅·馬丁
個人資料
出生Joseph Jacques Jean Chrétien
(1934-01-11) 1934年1月11日90歲)
 加拿大魁北克省沙威尼根
政黨自由黨
配偶阿琳·謝內
信仰天主教

約瑟夫·雅克·尚·克瑞强 PC OM CC QCJoseph Jacques Jean Chrétien法語發音:[ʒɑ̃ kʁetjɛ̃];1934年1月11日),又譯克里田克里靖魁北克沙威尼根人。他於1993年當選加拿大總理。又於1997年和2000年兩次大選中連續獲勝,蟬聯總理。2003年12月卸任。他的繼任人是保羅·馬丁

早期時代

克瑞强出生在魁北克沙威尼根的一個造紙技師家庭。在這個擁有19個孩子的大家庭里,他排行第十八,他的十九個兄弟姐妹中只有九個存活下來。曾在拉瓦爾大學(LAVAL)學習法律。自稱是「沙威尼根小伙子」的他,不久就在人類起源方面小有研究。克瑞强年輕的時候曾經患過貝爾氏痲痹,使得他的左臉長期癱瘓。他的政敵如前總理金·坎貝爾,利用這一點作為政治攻擊的基礎。在公開場合和文字戰場他們羞辱克瑞强"talking out of the side of his mouth"。當克瑞强對此麻木時,這個製造負面影響策略被使用在了保守黨1993年大選的廣告上。

1957年9月10日,克瑞强與阿琳·謝內(Aline Chainé)結婚。他們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弗朗斯(France)、於貝爾(Hubert)和米歇爾(Michel)。克瑞强第一次被選為加拿大國會下議院議員是在1963年,他作為聖莫里斯選區(Saint-Maurice)的唯一通英語的自由黨候選人,29歲的他贏得了聯邦國會議員的選舉。在1965年的再次選舉中他當選為議會第一秘書,為總理萊斯特·皮爾遜(Pearson)和財政部長Mitchell Sharp服務。皮爾遜不久便提名他成為最年輕的財政部長,成為第一位說法語的加拿大財政部長。在1968年他被提名出任國家稅務局長。在當年6月的選舉後他宣誓在印地安事務和北部發展局(Minister of Indian Affairs and Northern Development)就職。1974年他被提名外經貿部長。從1976年開始,克瑞强為工業和貿易工作,1977年他正式成為財政部長。1980年他被提名司法部長和總檢察長,並且國家社會發展部工作,擔任建設談判代表,成為加拿大建設中的重要角色。1982年,克瑞强提名能源部長。在此的17年時間裡,他在內閣中歷任幾乎所有的重要部門。

在1984年皮埃爾·特魯多總理宣布他提前退休時,克瑞强試圖擔任加拿大自由黨的領袖,但是在6月的第二輪選舉中敗給了約翰·特納(John Turner)。特納提名他擔任副總理和外事局秘書。在兩端忙碌的工作迫使克瑞强暫離政壇,再次為一些組織的作私人顧問,1989年特納退休以後,克瑞强重返政壇,並在1990年的自由黨領導人選舉中,首輪投票打敗保羅·馬丁獲勝。同年12月的直選中使他重新返回了國會。

總理時期

在1993年10月的選舉中,尚·克瑞强帶領自由黨派以壓倒優勢打敗了前總理金·坎貝爾帶領的保守黨,成為了新一任加拿大總理。他在1997年和2000年的選舉中成功連任。

布萊恩·馬爾羅尼喬·克拉克皮埃爾·特魯多出任總理期間,克瑞强已有30多年的政府工作經驗,這些經驗使他在加拿大議會體制方面,擁有極為專業的了解。同時也幫助他建立了集權和高效的政府。他也能夠友好的面對批評。

克瑞强的一個主要工作目標是防止分裂組織「自由魁北克」將魁北克省整體分裂出去。1995年的全民公決,否決魁北克成為主權國家。克瑞强的政府通過了《清晰法案》(Clarity Act),其中說明加拿大政府將不會同意魁北克成為主權國家,除非在投票議題無歧義的魁北克公民投票中「絕大多數」支持獨立。「絕大多數」的大小並沒有指明,清晰法案中規定應由加拿大下議院認定,而克瑞强清楚地解釋道,「絕大多數」決不是「50%加一」。

克瑞强支持加拿大擺脫對美國的經濟依賴、尋求新的經濟夥伴,包括墨西哥中國等國。在任期間,克瑞强三次率領「加拿大貿易部隊」訪問中國。

克瑞强政府創立了一部影響長遠的法律《青少年犯罪審判法案》,代替了舊的《青少年犯罪法》,改變了加拿大青少年犯罪提起公訴的方式,他的政府在任內亦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

九一一恐怖襲擊時,他封鎖了加拿大領空,許多加拿大人將無助的旅行者帶回家。為配合反恐,加拿大加入了針對阿富汗恐怖組織的的多國聯合部隊,參與阿富汗戰爭

在克瑞强的領導下,加拿大沒有參與美國發起的2003年伊拉克戰爭,但卻為伊拉克戰後重建提供了資金支持。隨著保羅·馬丁的派系對他施加壓力,同年,他先後辭去黨魁和總理,並由馬丁透過黨內選舉接任二職,翌年卸任議員,正式退出政壇。

前任:
金·坎貝爾
加拿大總理
1993年—2003年
繼任:
保羅·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