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林改錯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医林改錯》,凡二卷,清朝王清任作品。

王清任强调“业医诊病,当先明臟腑”,他亲自去墳场、刑场观察屍体,道光十年(1830年)撰成《医林改錯》二卷,约3万餘字,并绘有25幅臟腑图谱。王清任企图建立“气”、“血”系统,两者不相通,血管中只流血,气管中只行气,主张心臟是气管通路,认为心中无血。《医林改錯》内“活血化瘀”的方剂有二十二例,如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补阳还五汤等,被称为活血化瘀派的宗师。

《医林改錯》在医学界褒贬不一,有人说是“集数十载之精神,考正数千年之遺误”, 是“稀世之宝”;也有医家认为是“医林改錯,越改越錯”,例如《内经》认为尿液是食物中的水液进入大肠后,循下焦滲入膀胱,王清任卻批评说:“尿从糞中滲出,其气当臭,嘗用童子小便,并问及自饮小便之人,只言味鹹,其气不臭……”,又谓“中风者半身无气,半身有气者”。《医林改错》否认三焦,认为本无其事物。王清任虽然实地观察屍体,坚持“亲见臟腑”,卻缺乏“系统的实验”精神,亦乏“操作典范”,仅仅是动目而不动手,使得书中的结论过于草率,因此严重影响到本书的价值。

参考书目

  • 王道还,〈论医林改錯的解剖学〉,《新史学》,1995,第六卷第一期,頁 95-112。
  • Nathan Sivi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n Arbor, 1987).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