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澹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謝澹(?—425年6月25日),字景恆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謝安的孫子,謝瑤的兒子,謝該謝模謝璞的兄弟。

早年

謝澹放任曠達,任性而為,不求在世上聞名,與范泰是世外之交[1]。謝澹年輕時就官居顯要的職位[2],歷任尚書[1]桓玄篡奪東晉皇位時,任命謝澹兼任太尉,與王謐一起帶著文冊到姑孰去宣達旨意[2]

保身

謝澹堂弟謝混劉毅關係很好,謝澹常常為此感到擔心,逐漸疏遠了謝混,謝澹常常對弟弟謝璞、堂侄謝瞻說:「謝混這樣的性格,遲早會家破人亡。」義熙八年(412年)謝混因是劉毅的黨羽而被殺,朝廷因為謝澹之前所說的話,沒有株連謝澹[3][4]義熙十年(414年),有關部門上奏太常謝澹派了四個人回謝家種植蔥和菜,謝澹因此被免官[5]

晉宋之交

元熙年間,謝澹官至光祿大夫,又兼任太保劉裕將要接受晉恭帝禪讓的時候,有關部門建議派侍中劉叡進獻玉璽,劉裕認為應該選擇有人望的官員,於是就讓謝澹代理[6]。元熙二年六月甲子(420年7月5日),晉恭帝派使持節、兼太保、散騎常侍、光祿大夫謝澹與兼太尉、尚書劉宣范向劉裕奉上璽書,轉交皇帝玉璽[7]。謝澹曾和劉裕一起飲宴,謝澹痛飲之後大聲說話,目中無人,鄭鮮之想止住他,劉裕認為謝澹是世俗之外的人士,不應該以規矩限制他,但是劉裕也對此感到不高興,從此不再讓謝澹處理政務。後來謝澹再度和劉裕飲宴,醉著對劉裕說:「陛下用的群臣,必須是曲意遷就,不違背命令的人才能富貴,汲黯一類的人是沒有用的。」劉裕大笑[8]。謝澹的侄子謝承伯因為犯罪,被革除了廬陵郡公的爵位。劉裕認為謝安的功勳德行惠及當世,因此封謝澹為柴桑侯,食邑一千戶,負責祭祀謝安[2]

抑謝晦

景平年間,謝澹累次升遷至光祿大夫。謝澹的堂侄謝晦將前往荊州擔任刺史,赴任之前謝晦去與謝澹道別,謝晦的臉上有自負的神色,謝澹問謝晦的歲數,回答說是三十五歲。謝澹笑著說:「當初荀羨二十九歲就做了北府都督,你已經比他老了。」謝晦非常慚愧[9][10]

晚年

元嘉年間,謝澹擔任侍中特進金紫光祿大夫[11]元嘉二年五月戊寅(425年6月25日),謝澹去世[12]

參考資料

  1. 1.0 1.1 《南史·卷十九·列傳第九》:澹字景恆,晦從叔也。祖安,晉太傅。父瑤,琅邪王友。澹任達仗氣,不營當世,與順陽范泰為雲霞之交。歷位尚書。
  2. 2.0 2.1 2.2 《晉書·卷七十九·列傳第四十九》:安有二子:瑤、琰。瑤襲爵,官至琅邪王友,早卒。子該嗣,終東陽太守。無子,弟光祿勛模以子承伯嗣,有罪,國除。劉裕以安勛德濟世,特更封該弟澹為柴桑侯,邑千戶,奉安祀。澹少歷顯位,桓玄篡位,以澹兼太尉,與王謐俱齎冊到姑孰。元熙中,為光祿大夫,復兼太保,持節奉冊禪宋。
  3. 《南史·卷十九·列傳第九》:初,澹從弟混與劉毅昵,澹常以為憂,漸疏混,每謂弟璞、從子瞻曰:「益壽此性,終當破家。」混尋見誅,朝廷以澹先言,故不及禍。
  4.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六·晉紀三十八》:初,混與劉毅款昵,混從兄澹常以為憂,漸與之疏,謂弟璞及從子瞻曰「益壽此性,終當破家」澹,安之孫也。
  5. 《太平御覽·卷九百七十七·菜茄部二》:《義熙起居注》曰:十年,有司奏太常謝澹遣四人還家種蔥菜,免官。
  6. 《南史·卷十九·列傳第九》:宋武帝將受禪,有司議使侍中劉叡進璽,帝曰:「此選當須人望。」乃使澹攝。
  7.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又遣使持節、兼太保、散騎常侍、光祿大夫謝澹,兼太尉、尚書劉宣范奉璽書,歸皇帝璽綬,受終之禮,一如唐虞、漢魏故事。
  8. 《南史·卷十九·列傳第九》:澹嘗侍帝宴,酣飲大言無所屈,鄭鮮之欲按之,帝以為澹方外士,不宜規矩繩之;然意不說,不以任寄。後復侍飲,醉謂帝曰:「陛下用群臣,但須委屈順者乃見貴,汲黯之徒無用也。」帝大笑。
  9. 《宋書·卷四十四·列傳第四》:初為荊州,甚有自矜之色,將之鎮,詣從叔光祿大夫澹別。澹問晦年,晦答曰:「三十五。」澹笑曰:「昔荀中郎年二十七為北府都督,卿比之,己為老矣。」晦有愧色。
  10. 《南史·卷十九·列傳第九》:景平中,累遷光祿大夫。從子晦為荊州,將之鎮,詣澹別。晦色自矜,澹問晦年,答曰:「三十五。」。澹笑曰:「昔荀中郎年二十九為北府都督,卿比之,已為老矣。」晦色甚愧。
  11. 《南史·卷十九·列傳第九》:元嘉中,位侍中、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卒。
  12. 《宋書·卷五·本紀第五》:夏五月戊寅,特進謝澹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