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分類表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台湾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本頁面列出了病毒的分類,包含病毒以及類病毒朊毒體衛星病毒亞病毒因子

生物分類總表

由於病毒並不像其他生物能藉由交配產生後代,因此在種別的定義上與一般生物有所不同。

概論

ICTV 分類法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英文: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簡稱 ICTV)是國際微生物學聯合會(英文:International Union of microgical Societies)發展、改進和維護通用病毒分類的唯一機構,在1966年建立起了一個病毒分類的通用系統和統一的命名法則。第七屆 ICTV 會議首次規範化了病毒物種的概念,即病毒分類的分支層次中的最低分類單元[1]。分類的主要依據是病毒顆粒的特性、抗原特性與生物特性。

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小部分的病毒得到了研究,從來自人體的病毒樣品中發現有20%的序列是未曾發現過的,而來自環境中(如海水、大洋沉積物等)的病毒樣品則大部分的序列都是全新的[2]

病毒分類從域開始,結構如下,分類後綴在括號中:[3]

Realm(-viria
亞域 Subrealm(-vira
Kingdom(-viriae
亞界 Subkingdom(-virites
Phylum(-viricota
亞門 Subphylum(-viricotina
Class(-viricetes
亞綱 Subclass(-viricetidae
Order(-virales
亞目 Suborder(-virineae
Family(-viridae
亞科 Subfamily(-virinae
Genus(-virus
亞屬 Subgenus(-virus
Species

物種名稱通常以「疾病」病毒的形式出現,尤其是感染高等動植物的類群。 ICTV 2022版分類表中總共有6個域、10個界、17個門、2個亞門、40個綱、72個目、8個亞目、264個科、182個亞科、2818個屬、84個亞屬與11273個種。除亞域、亞界和亞綱外,其他級別的分類單元都被使用。共有6個域、1個地位未定綱、19個地位未定科及2個地位未定屬被承認[4]

巴爾的摩分類法

巴爾的摩分類法是基於病毒 mRNA 的合成方式

諾貝爾獎獲得者生物學家戴維·巴爾的摩在1970年代提出了巴爾的摩分類系統[5]。巴爾的摩分類法與ICTV分類法一起用於現代病毒的分類[6][7][8]

巴爾的摩分類法是基於病毒 mRNA 的生成機制。在從病毒基因組到蛋白質的過程中,必須要生成mRNA來完成蛋白質合成和基因組的複製,但每一個病毒家族都採用不同的機制來完成這一過程。病毒基因組可以是單鏈或雙鏈的 RNADNA,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反轉錄酶。而且,單鏈RNA病毒可以是正義(+)或反義(-)。這一分類法將病毒分為7類:

舉一個病毒分類的例子:水痘病毒,即帶狀疱疹病毒,屬於疱疹病毒目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亞科水疱病毒屬;同時,帶狀疱疹病毒是巴爾的摩分類法中的第一類,因為它是雙鏈 DNA 病毒,且不含有反轉錄酶。

ICTV 2022版病毒分類表

此套分類系統與細胞生物分類系統有許多共同特徵,如分類單元結構,但也存在一些差異,比如所有分類名稱都使用斜體,這與國際藻類、真菌和植物命名法國際動物命名法不同。

A型DNA病毒域 Adnaviria

雙鏈DNA病毒域 Duplodnaviria

  • 香港病毒界 Heunggongvirae 2門
    • 衣殼病毒門 Peploviricota 1綱
    • 尾噬菌體門 Uroviricota 1綱
      • 有尾噬菌體綱 Caudoviricetes 7目
        • 有尾噬菌體目 Caudovirales 4科
          • Crevaviridae 2亞科
          • Intestiviridae 3亞科
          • Steigviridae 1亞科
          • Suoliviridae 5亞科
        • Juravirales 2科
          • Yangangviridae 3屬
          • Yanlukaviridae 1屬
        • Kirjokansivirales 4科
          • Graaviviridae 2屬
          • Haloferuviridae 3屬
          • Pyrstoviridae 1屬
          • Shortaselviridae 1屬
        • Magrovirales 1科
          • Aoguangviridae 1屬
        • Methanobavirales 2科
          • Anaerodiviridae 1屬
          • Leisingerviridae 1屬
        • Nakonvirales 2科
          • Ahpuchviridae 1屬
          • Ekchuahviridae 1屬
        • Thumleimavirales 4科
          • Druskaviridae 2屬
          • Hafunaviridae 4屬
          • Halomagnusviridae 1屬
          • Soleiviridae 1屬
        • 地位未定科
          • 埃凱曼病毒科 Ackermannviridae 2亞科、7屬
          • Aggregaviridae 1屬
          • Aliceevansviridae 3屬
          • Arenbergviridae 1屬
          • Assiduviridae 3屬
          • 自複製短尾噬菌體科 Autographiviridae 9亞科、71屬
          • Casjensviridae 24屬
          • 蔡斯噬菌體科 Chaseviridae 2亞科、1屬
          • 德默萊茲噬菌體科 Demerecviridae 3亞科、5屬
          • 德雷克斯勒噬菌體科 Drexlerviridae 4亞科、8屬
          • Duneviridae 3屬
          • Fervensviridae 1屬
          • Forsetiviridae 1屬
          • Fredfastierviridae 1屬
          • Grimontviridae 5屬
          • 格蘭噬菌體科 Guelinviridae 1亞科、3屬
          • Helgolandviridae 1屬
          • 代列爾噬菌體科 Herelleviridae 5亞科、8屬
          • Kleczkowskaviridae 1屬
          • Kyanoviridae 54屬
          • Madisaviridae 1屬
          • Mesyanzhinovviridae 2亞科、1屬
          • Molycolviridae 1屬
          • Naomviridae 1屬
          • Orlajensenviridae 1亞科
          • Pachyviridae 3屬
          • Peduoviridae 58屬
          • Pervagoviridae 1屬
          • Pootjesviridae 1亞科、4屬
          • Pungoviridae 1屬
          • 朗特里噬菌體科 Rountreeviridae 2亞科、2屬
          • 薩拉瑪噬菌體科 Salasmaviridae 3亞科、5屬
          • Saparoviridae 2屬
          • 斯基托噬菌體科 Schitoviridae 9亞科、27屬
          • Speroviridae 1屬
          • Stanwilliamsviridae 2亞科
          • Straboviridae 3亞科、15屬
          • Suolaviridae 1屬
          • Verdandiviridae 2屬
          • Vertoviridae 2屬
          • Vilmaviridae 2亞科、2屬
          • Winoviridae 2屬
          • Zierdtviridae 2亞科
          • 佐貝爾噬菌體科 Zobellviridae 1亞科、6屬
          • 地位未定亞科、屬

單鏈DNA病毒域 Monodnaviria

包含4界

RNA病毒域 Riboviria

包含2界、2科、4屬

核酶病毒域 Ribozyviria

多變DNA病毒域 Varidnaviria

包含2界

地位未定種類

地位未定綱:

地位未定科:

地位未定屬:

亞病毒因子(Subviral Agents)

衛星(Satellites)

  • 衛星病毒 Satellite virus
    • 單鏈RNA衛星病毒 Single-stranded RNA satellite virus
    • 雙鏈DNA衛星病毒 Double-stranded DNA satellite virus
    • 未定屬
  • Satellite nucleic acid
    • Single-stranded satellite DNA
    • Double-stranded satellite RNA
    • Single-stranded satellite RNA
    • RNA satellite
    • 未定屬

類病毒(Viroids)

朊毒體(Prions)

  • Mammal-prion
  • Fungi-prion

干擾缺損病毒(Defective Interfering)

  • 缺損干擾 RNA Defective Interfering RNA
  • 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

參考文獻

  1. Fields p. 27
    • As defined therein, "a virus species is a polythetic class of viruses that constitute a replicating lineage and occupy a particular ecological niche". A「polythetic" class is one whose members have several properties in common, although they do not necessarily all share a single common defining one. Members of a virus species are defined collectively by a consensus group of properties. Virus species thus differ from the higher viral taxa, which are「universal」classes and as such are defined by properties that are necessary for membership.
  2. Delwart, E.L. Viral metagenomics. Rev. Med. Virol.. 2007, 17 (2): 115–131. PMID 17295196. doi:10.1002/rmv.532. 
  3. ICTV Code. talk.ictvonline.org.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2020-04-26]. 
  4. Virus Taxonomy: 2022 Release. talk.ictvonline.org.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2022-07-26]. 
  5. Baltimore, D. The strategy of RNA viruses. Harvey Lect.. 1974,. 70 Series: 57–74. PMID 4377923. 
  6. van Regenmortel, M.H.; Mahy, B.W. Emerging issues in virus taxonomy. Emerging Infect. Dis.. 2004, 10 (1): 8–13. PMID 15078590. 
  7. Mayo, M.A. Developments in plant virus taxonomy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6th ICTV Report.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Arch. Virol.. 1999, 144 (8): 1659–1666. PMID 10486120. doi:10.1007/s007050050620. 
  8. de Villiers, E.M.; Fauquet, C.; Broker, T.R.; Bernard, H.U. & zur Hausen, H. Classification of papillomaviruses. Virology. 2004, 324 (1): 17–27. PMID 15183049. doi:10.1016/j.virol.2004.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