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塵餘生系列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台湾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異塵餘生
  • Fallout
異塵餘生
類型
開發商
發行商
主創Tim Cain[1]
平台
首作異塵餘生
1997年9月30日
最新作異塵餘生76
2018年11月14日

異塵餘生(英語:Fallout,中國大陸譯作「輻射」)黑島工作室Interplay Entertainment公司開發與發行的一系列經典電腦角色扮演遊戲。遊戲設定為22世紀,但故事背景和藝術風格深受20世紀50年代核恐慌的影響。首作發布於1997年。有時候該系列被稱為是1988年出版的遊戲:《荒野遊俠》精神上的續作,但《荒野遊俠》屬於美商藝電版權,而且故事不是發生在同樣的遊戲世界裡。

遊戲系列包括數個角色扮演遊戲版本,從1997年發行的《異塵餘生》,1998年的《異塵餘生2》,2008年的《異塵餘生3》到2015年的《異塵餘生4》,以及2010年的《異塵餘生:新維加斯》,一個策略遊戲異塵餘生戰略版:鋼鐵兄弟會》,一個遊戲機的動作冒險遊戲異塵餘生:鋼鐵兄弟會》以及其他一些支線遊戲等。

2001年的PC Gamer雜誌排名,《異塵餘生》和《異塵餘生2》排在所有電腦遊戲裡的第四位。[2]

《異塵餘生》、《異塵餘生2》、和《異塵餘生戰略版:鋼鐵兄弟會》使用仿3D建模的圖形引擎,用等角投影的45度傾角畫面的平面圖形。《異塵餘生》和《異塵餘生2》採用開放性設計,擁有非常高的自由度。

在2003年黑島工作室解散之後,Bethesda Softworks購買了所有製作《異塵餘生》系列遊戲的權利。《異塵餘生3》和《異塵餘生4》即由Bethesda開發。 [3][4]Interplay在2年內還擁有製作《異塵餘生》大型多人線上遊戲的權利。

遊戲設定

故事背景

異塵餘生系列遊戲的歷史觀是基於「科幻黃金小說」這個概念而建立的。遊戲的故事發生在架空歷史的美國,這就意味著,輻射世界中所說的2077年,實際上是現實世界20世紀40-50年代的人們所構想的2077年。不過,二戰後的歷史改變並不是兩個世界唯一的不同,歷史從二次大戰後與真實歷史產生分歧,一些未來的科學發現也脫離現實。《異塵餘生》所陳述的世界建構於1950年代人們對第三次大戰的危機感與對數百年後未來的想像。遊戲中的名言「戰爭,戰爭從未改變」說明了這個情緒。

在這個虛構時間線中,蘇聯沒有解體但走向與美國的緩和路線,而中國則維持極左政策一直到21世紀並取代蘇聯成為新的超級大國。21世紀50年代,隨著世界石油存量持續減少而發生能源危機,進而引起國際關係緊張。世界局勢發生了一系列的劇變,包括歐洲與中東開戰,聯合國倒台,美國發展出超級生化武器,兼併加拿大,中國為爭奪能源入侵阿拉斯加等。最終在2077年10月23日引起了大規模核戰爭,在2個小時內,大部分先進文明毀滅,極少數人通過「避難所」或居住於偏遠地區倖存。地表的95%變成寸草不生的「荒野遊俠」,放射線的影響直到戰後210年的異塵餘生4還未完全消散。

在輻射世界中,連科學原理也發生了變化。比如,戰爭期間美國為對抗石油危機,研製出微型核融合,能給200年後的倖存者社區和車輛提供電力。半導體元件和大規模集成電路也沒有普遍使用,絕大多數的電子設備和電腦是採用真空管制成的,但達到了相當的功能水平並具有超長壽命。另外,放射線不一定致人死命,對於某種攜帶特殊基因的人類,放射線會使其變成生命超長但皮肉腐爛的「屍鬼」。作為特殊的倖存者,他們是荒野遊俠上少數保存戰前記憶的人。

至於核戰爭的起源,沒有人確定是哪國首先使用核武器。《異塵餘生2》中的美國總統理查森認定是中國先發射的核彈。人工智慧角色「天網」(SkyNet)則說核戰爭是人工智慧啟發的,因為它們覺得常規戰爭太無趣了,不過這個答案也屬一家之言,顯然不可盡信。經典的異塵餘生作品對於核戰以前的歷史和常規戰爭的局勢提及甚少。然而,Bethesda接手後的作品更傾向於說核戰前夕中國已瀕臨全線潰敗(提到上海,南京已淪陷於美軍,異塵餘生4的開場新聞甚至說美軍已向北京推進),此說法暗示了核戰爭是中國方面的「狗急跳牆」之舉。

戰後世界

除了進入避難所的人還安全的活著,剩下的人大多都死了(不過在其他人保護下也有倖存者)。核戰開始後,除了那些避難所居民外,大部份生活在地表的人都成為了屍鬼(Ghoul),一部分跟常人無異,但很多已經特化成壽命極長的怪物。地面上也出現各種變種動物,例如兩個頭頸的牛、鹿、羚羊;巨大化的蟑螂與蚊子。因為美國在戰前開發的進化病毒(FEV)洩露,在荒野上也形成了一些高速進化的變異怪物,在主教(Master)意圖征服世界的進程中,也實驗出了不少可怕的變種人(Mutant)。

大地一片荒蕪,伴隨著避難所的打開,荒野上出現了失去科技的原始部落人,以搶劫為生的強盜,作惡多端的毒販和奴隸販子,還有重新建立文明的城市人,以及沒有喪失科技的鋼鐵兄弟會和戰前美國政府,甚至還有中國核潛艇的倖存者,他們利用潛艇的部件建立了一個科技發達的城市。

避難所

避難所是遊戲的重要設定。避難所由避難所科技公司設計和建造,每一個避難所足以容納1000人,並且能自給自足。

由於預見了大戰的來臨,美國政府在2054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建造放射性落塵避難所(Fallout shelter),這些避難所的產品名為「Vault」。然而政府總共只建立了122個避難所,遠遠不夠保護全美國的人口。實際上,這些避難所只有少數作為「對照組」按宣稱方式正常執行,一些是為了提供純種人類標本庫,絕大多數則秘密進行殘酷而不人道的社會試驗,目的只是為少數精英日後重新殖民地表或外星提供一些依據和啟發。

遊戲系列

此章節簡要列出異塵餘生系列的已發表作品,發表年份,發行公司和開發工作室。

正傳

《異塵餘生》(1997,黑島)

《異塵餘生2》(1998,Interplay/黑島)

《異塵餘生3》(2008,貝塞斯達)

《異塵餘生4》(2015,貝塞斯達)

外傳

《異塵餘生:新維加斯》(2010,貝塞斯達/黑曜石)

衍生作品

《異塵餘生戰略版:鋼鐵兄弟會》 (2001, Interplay/14 Degrees East)

《異塵餘生:戰爭》

《異塵餘生:戰爭》(Fallout: Warfare)是一套桌面角色扮演遊戲。用《異塵餘生戰略版》劇情為基礎,這遊戲還包括一套簡要的SPECIAL人物建立系統。此遊戲捆綁於《異塵餘生戰略版》的精裝版。規則書是Christopher Taylor編寫的。《異塵餘生:戰爭》包含5個不同的幫派、車輛、4種遊戲、和33種不同的角色。規則只需要10面骰子。遊戲所用的簡要SPECIAL人物系統可以讓每角色有他自己獨一的屬性及特別的技能如駕駛、醫療和修理。遊戲的規則書現在可以從《異塵餘生》愛好者網站下載。

《異塵餘生:鋼鐵兄弟會》

《異塵餘生:鋼鐵兄弟會》(Fallout: Brotherhood of Steel)出版於2004年是指經《異塵餘生》系列唯一的遊戲機遊戲,有XboxPlayStation 2版本。主角是鋼鐵兄弟會的新兵,被吩咐一個自殺性的任務尋找一群失蹤的聖騎士。一片動作角色扮演遊戲,《異塵餘生:鋼鐵兄弟會》與之前出版的《異塵餘生》遊戲有巨大的不同,不管是遊戲體驗還是藝術風格。《異塵餘生:鋼鐵兄弟會》發生在3個主要的地點:Carbon和Los兩個城鎮和一個避難所。《異塵餘生:鋼鐵兄弟會》的主角在劇情里沒有任何的伴侶。遊戲作曲家也與前遊戲不同:此遊戲的音樂是由SlipknotKillswitch Engage樂團演奏,前篇音樂是由The Ink Spots樂團和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迷界一般把《異塵餘生:鋼鐵兄弟會》的劇情列為非正式劇情(canon),因為遊戲的劇情和藝術與原篇不一致。這遊戲是Interplay最後發行的《異塵餘生》產品。

此遊戲無中文版。

《異塵餘生》大型多人線上遊戲

之前,由於Interplay Entertainment的破產,貝塞斯達軟體公司購買了《異塵餘生》續編的版權,但是沒有購買大型多人線上遊戲的版權。2007年4月4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存檔顯示貝塞斯達用575萬美元購買了《異塵餘生》的大型多人線上遊戲版權。貝塞斯達現有《異塵餘生》大型多人線上遊戲的版權,購買合同陳述如果Interplay Entertainment能在2年內獲取3000萬美元的投資,Interplay Entertainment可以在4年內開發並出版此遊戲。[5]業界都覺得Interplay Entertainment沒有足夠的金融能力來獲取需要的投資和開發此遊戲。

《異塵餘生:避難所》

《異塵餘生4》的衍生產品,為推銷《異塵餘生4》。由Bethesda開發。扮演避難所所長,管理避難所。

風格與影響

《異塵餘生聖經》

在1990年代末,因為其他遊戲的開發,《異塵餘生3》的開發在Interplay Entertainment內被推遲好幾次。在集思廣益和擴大《異塵餘生3》的影響力兩方面的考慮下,《異塵餘生2》劇情設計師Chris Avellone給予玩家了一些《異塵餘生2》劇本。這些劇本被玩家稱為《異塵餘生聖經》(Fallout Bible)。

嗶嗶小子與避難所男孩

嗶嗶小子(Personal Information Processor-Boy,簡稱:PIP-Boy)為遊戲早期玩家取得的腕上型電腦,負責處理玩家的物品、武裝、任務等清單。 《異塵餘生》與《異塵餘生2》使用使用的是同一個「嗶嗶小子2000」,由獲選者(一代主角)從13號避難所取得並傳承。 《異塵餘生戰略板》使用的是「嗶嗶小子2000」的修改版本,叫作「嗶嗶小子2000BE」。 《異塵餘生3》和《異塵餘生:新維加斯》則是使用「嗶嗶小子3000」。 《異塵餘生4》則是使用「嗶嗶小子3000 Mark-IV」。

避難所男孩這個角色是避難所科技公司的吉祥物, [6] 頻繁地出現在與避難所科技相關的物件。 當中包括嗶嗶小子,嗶嗶小子在裡頭展現了各式的穿著與武器,以及各種狀態、特徵與可供選擇的屬性。 [7]

翻譯花絮

本遊戲原名Fallout,台灣正式翻譯作《異塵餘生》,中國大陸唯一引進的正式版亦稱《異塵餘生2》,而此系列在大陸民間一般通稱為《輻射》。

《異塵餘生》一稱最早可能來自於盜版商,之後傳播到網際網路遊戲站點而知名,比如大陸早期知名的遊戲門戶新浪遊戲(時稱「遊民部落」),至少在1999年就開始使用《異塵餘生》稱呼作為相關資源的標題。

根據線上Merriam-Webster字典的解釋,Fallout的意義是:the often radioactive particles stirred up by or resulting from a nuclear explosion and descending through the atmosphere,與此主題最為相關的直譯則是輻射塵[8],所以如果以直譯的角度看,翻譯成「輻射」有誤譯的嫌疑,翻譯作異塵餘生有些自行引申之嫌,但可較完善的傳達遊戲內涵及精神[9]

參考資料

  1. Dransfield, Ian. The History of Fallout. Retro Gamer. 2018-10-03, (186): 21. 
  2. 50 Best Games of all Time. PC Gamer. 2001年10月: 70. 
  3. fm8k-040907.txt. 2007-04-09 [2007-05-16]. 
  4. View-topic - Fallout license changes hands. 2007-04-09. 
  5. Boyer, Brandon. Fallout IP Sold to Bethesda. Gamasutra.com. 2007-04-13 [2007-04-04]. 
  6. Papercraft Vault Boy now online. Official Bethesda Softworks Blog. 2008-07-25 [2008-11-23]. 
  7. Fallout: Welcome to the Official Site. Fallout.bethsoft.com. [2010-02-04]. 
  8. 劍橋英漢辭典. 
  9. 话说《异尘余生》这个译名由谁在何时提出来的?简直太棒了!!!. 13號避難所 網路論壇. 2009-12-26 (中文). 至於FALLOUT,餘生兩個字的確很好,不過FALLOUT這個……咱們來百度一下: fallout 翻譯—百度詞典 fallout 【音標】:['fɔ:laut] 【詞典解釋】:名詞 n. 1. 辐射性落塵,原子塵

    異塵兩個字可以算是半翻了,還算不錯
      參數|quote=值左起第42位存在換行符 (幫助)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