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叔仁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崔叔仁(?—?),清河郡東武城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人,出自清河崔氏清河大房,東魏官員。

生平

崔叔仁個性輕生重義而勇於急人之難,重視深交之友,歷任通直散騎侍郎司徒司馬散騎常侍,外任驃騎將軍潁州刺史,因為貪污被御史中丞高仲密審核,興和年間,在私人住宅被賜令自殺。臨刑,崔叔仁賦了一首五言絕句與弟弟們訣別卻不與大哥崔㥄,是因為他沒有出很大力氣營救自己[1][2]高澄擔任丞相時,每次教訓警戒官員時,常常以鄭伯猷和崔叔仁為例來說明[3][4]

其他

崔叔仁曾經評價齊地的士大夫說:「齊地的人外表外表假裝奉行仁義,內心卻懷著計較得失的淺俗念頭。即便是像羽毛那樣輕的、像錐子那樣尖的小利都不放過。喜好嚮往虛假的名聲,善於附和迎合以求成名,威力和權勢所在之處,側著肩膀也要競相進入,只要有功名利祿可圖,濃鼻涕也覺得十分甘甜。與四方的人士相比,這裡的人是最羨慕權勢的[5]。」

家族

父親

  • 崔休,北魏撫軍將軍、殿中尚書、文貞侯

兄弟姐妹

兒子

參考資料

  1. 《魏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仲文弟叔仁,性輕俠,重衿期。歷通直散騎侍郎、司徒司馬、散騎常侍,出為驃騎將軍、潁州刺史。以貪污為御史所核。興和中,賜死於宅。臨刑,賦詩與諸弟訣別而不及其兄㥄,以其不甚營救故也。
  2. 《北史·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仲文弟叔仁,輕俠重衿期。仕魏為潁州刺史。以貪污,為御史中丞高仲密核,賜死於宅。臨刑,賦詩五絕,與諸弟訣別,不及其兄㥄,以其不甚營救也。
  3. 《魏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齊文襄王作相,每誡厲朝士,常以伯猷及崔叔仁為諭。
  4. 《北史·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三》:齊文襄作相,每誡厲朝士,常以伯猷及崔叔仁為喻。
  5. 《洛陽伽藍記·卷二·城東》:清河崔叔仁稱齊士大夫。曰:「齊人外矯仁義,內懷鄙吝。輕同羽毛,利等錐刀。好馳虛譽,阿附成名,威勢所在,側肩競入,求其榮利,甜然濃泗。於四方,慕勢最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