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涌之戰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官涌之戰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一部分

官涌附近地圖(1845年)
日期1839年11月4日-1839年11月13日
地點
結果 大英帝國撤退,引發另一場更大規模的鴉片戰爭
參戰方
大清 大英帝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林則徐
鄧廷楨
關天培
陳連升
查理·義律

官涌之戰是1839年11月發生的清帝國大英帝國之間的武裝衝突事件,是鴉片戰爭的前哨戰。清軍為了防範英軍的侵犯,於尖沙咀以北官涌山布防。清道光十九年九月廿九日至十月初八日 (1839年11月4-13日) ,義律所率英艦向清軍進行海陸攻擊,於10天內攻擊了6次,但是未能攻克官涌。[1]

背景

查理·義律乘坐的路易莎號(圖中)

道光十九年(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兩廣總督鄧廷楨和水師提督關天培商議,為了控制外洋海面,在尖沙嘴和官涌山崗一帶駐軍。關天培調陳連升防守。官涌營盤居高臨下,可以俯擊英船。英軍不斷派人到此偷襲。 1839年6月20日,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則徐要求英國商務總監義律交出兇手,義律卻自己輕判了事。此事因而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為香港被割讓埋下伏筆。同年11月,中英隨即爆發穿鼻之戰,林則徐下令軍隊駐在官涌山。

第一次

官涌營盤守軍在陳連升和守備伍通標率領下截擊偷襲的英兵,打傷英軍士兵並繳獲了槍械,英軍逃跑.

第二次

九月廿九日(11月4日)夜,英兵艦數艘,對準官涌營盤一字排開,猛烈仰攻,但目標太高,不好命中。清軍居高臨下,向英兵艦進行俯擊,英艦撤退。

第三次

十月初三日(11月8日)英兵艦以大艦正面對官涌營盤開炮,同時派小船側面包抄,乘海潮衝擊靠近岸邊,百餘人乘隙搶上山崗,把總劉明輝率眾截擊,擊傷英軍數十名,死亡數人,其餘滾下山崗。

第四次

十月初四日(11月9日),英軍在胡椒角開炮試探,營盤守軍游擊德連大炮抬炮一齊還擊,英艦被擊中,潛逃。

林則徐、鄧廷楨和關天培,增調水師官兵二百人,添置大炮六座,並調派候補知府余保純、候補縣丞張鵾新安縣知縣梁星源、駐守大鵬灣參將賴恩爵都司洪名香、宋王臺參將張斌就近帶兵往官涌通力合作,準備夾攻來犯英軍。

第五次

十月初六日(11月11日)晚,清軍按五個山梁分五路用大炮主動出擊,英軍逃跑。

第六次

十月初八日(11月13日)下午,英艦來犯,清軍仍以五個山梁,五路大炮疊轟,擊退英艦。

影響

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為防英軍再犯,在尖沙嘴、官涌添置炮台,經余保純賴恩爵梁星源等實地勘察,於尖沙嘴山麓、官涌之南山上各建炮台一座,由內地調配大炮五十多門,還將大鵬灣營改為協,派副將駐守。

參考文獻

  1. 佐敦曾经系战场?. 史檔. 2018-10-30 [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