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寺之戰(1576年)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天王寺之戰
日期天正四年(1576年)5月
地點
攝津國天王寺一帶(今大阪府大阪市)
結果 織田軍勝利
參戰方
織田軍 一向一揆
指揮官與領導者
織田信長 鈴木孫一[1]
兵力
3萬(織田軍攻城部隊)[2]
3千(織田信長援軍)[2]
1萬5千[3]
傷亡與損失
不明,原田直政等數名將領陣亡 陣亡2700人,石山本願寺遭包圍

天王寺合戰石山合戰的一環,天正4年(1576年)5月7日,織田信長一向一揆在天王寺一帶爆發劇烈衝突,最後以織田信長取勝,建立付城包圍本願寺。

起因

天正4年(1576年)2月,毛利輝元將將軍足利義昭紀伊由良迎往備後的鞆之浦後,等於表明將與織田信長為敵[4],因此本願寺顯如雖於織田信長在前一年便和談[5],但又有跡象要據石山本願寺,發動加賀能登飛驒越中的信眾與織田家對抗[6]

戰況

決定先發制人對付石山本願寺的織田信長,在4月14日派遣原田直政荒木村重細川藤孝明智光秀筒井順慶率領3萬兵馬進攻大坂的石山本願寺,而本願寺顯如也在木津、難波一帶構築城寨防備。其中荒木村重由尼崎走水陸發動攻勢,在大坂的北野田等地建構三處城砦,封鎖河川海口的通路,明智光秀跟細川藤孝前往大坂東南方的森口、森河內放火併建砦,原田直政則在天王寺據要害之地築城砦,企圖斷絕本願寺的對外通路,為強化天王寺砦的防備,織田信長也命令佐久間信榮跟明智光秀、筒井順慶一同鎮守,同時派遣豬子兵助大津長昌前去擔任檢視確認戰況,並傳達即將進攻木津的命令,[2][3]。4月26日時,一向一揆方的勝願寺佛照寺鈴木一楠等將領也突然對住吉社進行火攻[7][8]

5月3日,織田軍以三好康長作為先鋒,率領根來眾和泉眾打頭陣,後陣則由原田直政率領山城眾、大和眾跟上,兵鋒直指一向一揆方的木津城,石山本願寺也出動1萬兵馬救援,雙方交戰時一揆方使用數千挺洋槍射擊,擊潰了作為先鋒的三好康長軍,三好康長敗退,原田直政隨後率隊補上,持續攻擊一向一揆軍,但數刻激戰下仍屈居劣勢,最後原田直政在混戰中被流彈射殺,失去主將的織田軍大敗,塙安弘塙小七郎蓑浦無右衛門丹羽小四郎等將領戰死,一向一揆趁勝追擊,反過來包圍了明智光秀、佐久間信榮筒井順慶豬子兵介大津長昌所把守天王寺砦[2][3][9][10]

一向一揆使用大量鐵砲攻擊天王寺砦,一日之間進攻兩三回,攻勢十分猛烈,但因為天王寺砦使用防牛馬的柵欄做防衛而相當牢固,而未能攻下[9]。城將明智光秀跟佐久間信榮也遣使往京都向織田信長求援,織田信長聞訊後迅速發布命令招集各方兵力,派遣村井貞勝先行救援,儘管淀川水勢洶湧,村井貞勝仍策馬渡河前往救援,而織田信長也傳令讓前往建築安土城的士兵暫時停工,趕來教援天王寺砦[2]

雖說已頒下招集令,織田信長心急下在5月5日於石清水八幡宮及一些神社、寺廟祈禱戰勝後[11],便率領百餘名親兵進入若江城,但截至5月7日才招集到3千兵力,而一向一揆的兵力卻多達1萬5千,織田信長將3千兵力分成三段,原先要任命荒木村重當先鋒,荒木村重卻拒絕,並表示要前往木津口防備,織田信長認同他的意見,改由佐久間信盛松永久秀、細川藤孝和若江眾擔任先鋒,而丹羽長秀瀧川一益池田恆興羽柴秀吉蜂屋賴隆稻葉一鐵、氏家直通、安藤守就擔任第二陣,織田信長親率親兵為第三陣,織田軍旋即往住吉的方向突擊[3][12]

開戰之初,織田信長便親自前往前線指揮全軍衝鋒,而一向一揆方也以數千挺鐵砲攻擊織田軍,織田軍仍奮力殺開一條血路通往天王寺砦,混戰中連織田信長的腿也被一向一揆的洋槍擊中而受傷,織田家臣紛紛勸告信長說,我方兵力不多,可等待兵力足夠再戰。但織田信長卻堅持繼續作戰,並將三段陣勢改成兩段,縱向出城襲擊一向一揆軍,順利擊潰一向一揆,並追擊到本願寺的城戶口,斬殺2千7百多名敵軍[3]

戰後

此戰過後,織田信長在石山本願寺的四隅建築十個付城,天王寺由佐久間信盛、信榮父子、進藤賢盛松永久秀久通父子、水野守隆池田孫次郎山岡景宗青地元珍入駐,住吉的港口也設有要害,由和泉水軍的真鍋七五三兵衛沼野傳內把守,進行海上警戒。但接納了足利義昭的毛利輝元,也正式決定跟織田信長斷交,雙方立場轉為敵對[13],而織田家臣原田直政在戰死後,受到織田信長追究責任,其一族也失勢沒落。

參考來源

  1. 年代記抄節
  2. 2.0 2.1 2.2 2.3 2.4 續本朝通鑑 二百五
  3. 3.0 3.1 3.2 3.3 3.4 信長公記 卷九
  4. 吉川文書
  5. 信長公記 卷八
  6. 大阪市史. 第1
  7. 陰德太平記
  8. 皇年代私記
  9. 9.0 9.1 當代記
  10. 兼見卿記
  11. 御湯殿上日記
  12. 言繼卿記
  13. 長府毛利家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