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可夫州

座標49°35′N 36°26′E / 49.59°N 36.43°E / 49.59; 36.43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台湾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卡尔可夫州
Харківська область
Kharkivs’ka oblast’
Flag of Kharkiv Oblast
旗幟
Coat of arms of Kharkiv Oblast
徽章
綽號:Харківщина (Kharkivshchyna)
在烏克蘭的位置
在烏克蘭的位置
國家 烏克蘭
行政中心卡尔可夫
政府
 • 州長Oleksiy Kucher[1]人民公僕黨[3]
 • 州議會120個議席
 • 議長Serhij Chernov[2](Opposition Bloc[2])
面積
 • 總計31,415 平方公里(12,129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全國第4位
人口(2017年)
 • 總計 2,701,188人
 • 排名全國第3位
 • 密度86人/平方公里(220人/平方英里)
人口統計
 • 官方語言烏克蘭語
時區EETUTC+2
 • 夏時制EESTUTC+3
地區電話區號+380-57
ISO 3166碼UA-63
車牌AX
27
烏克蘭城市列表(總數)17
• 州轄市 (烏克蘭)7
城市類型定居點61
鄉村1683
FIPS 10-4UP07
網站www.kharkivoda.gov.ua

卡尔可夫州烏克蘭語Харківська область羅馬化:Kharkivs'ka oblast')是烏克蘭東部的一個州,北界俄羅斯,東部是盧旺斯克州,東南部接頓涅茨克州,西南部鄰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西部和西北部分別是波爾塔瓦州和蘇梅州。面積31,400平方公里,相當於烏克蘭總面積的5.2%,2004年人口2,857,751。首府卡尔可夫,曾是蘇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

該州是烏克蘭人口第三多的州,2004年人口為2,857,751人,其中一半以上(150萬人)居住在州行政中心卡尔可夫市。雖然俄語是卡尔可夫州城市的主要語言,但在其他地方,大多數居民都說烏克蘭語

歷史

1923年至1929年的蘇聯行政改革期間,於1925年廢除了卡尔可夫省,留下了五個分區:杜克泰米亞(原為Bohodukhiv)、蓋辛、庫比揚斯克、蘇米和卡尔可夫。1923年在蘇俄引入,1918年在烏克蘭也存在類似的細分。在1930年,所有分區都被廢除了,區 (烏克蘭)成為烏克蘭的第一細分級別,直到1932年。

現代的卡尔可夫州成立於1932年2月27日。1932年夏天,該州的某些部分包含在最初以巴赫穆特為中心的新創建的頓涅茨克州中(後來在頓涅茨克)。然後在秋天,卡尔可夫州的某些地區被用於創建切爾尼希夫州。1937年秋季,波塔瓦州1939年冬季蘇梅州成為更多地區。

烏克蘭大饑荒期間,卡尔可夫州和基輔州的居民受害最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地區在1941年至1943年間發生了數次卡尔可夫戰役中的重大戰鬥。

1991公民投票期間,卡尔可夫州的選票中有86.33%的票贊成烏克蘭獨立宣言。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2014年12月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該州有4.2%的人口支持加入俄羅斯的本地區,有71.5%的人不支持這一想法,其餘的人則不確定或沒有回應。[4]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