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焯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清朝學者象傳》第一集之何焯像

何焯(1661年—1722年),屺瞻茶仙,因祖上曾在元統年間以「義行」得到旌門褒揚,人稱義門先生何義門[1]江蘇長洲人。與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並稱為康熙年間的「帖學四大家」。

生平

何焯少時鈍拙,十四歲發憤用功,拜吳縣邵彌安溪李光地為師,與閻若璩有往來,寓居閻家,常與閻通宵切磋。二十五歲時以拔貢生進京城,被尚書徐乾學祭酒翁叔元收為門生。精幹校書,長於考據,然性情偏狹,喜歡詆毀前輩如錢謙益方苞、徐乾學等人。[來源請求]其師翁叔元依附明珠,指斥湯斌為「偽道學」,何焯寫長信給叔元,表明師生絕交,索還門生帖子。叔元恨之入骨,極力打壓何焯。[2]

康熙四十一年(1701年)冬,聖祖南巡駐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巡撫李光地向康熙推薦何焯,入值南書房,賜為舉人。次年,參加禮部考試,末取,賜進士,選庶吉士。不久侍讀八皇子,與八阿哥胤禩關係密切,胤禩「將何焯一幼女私養於宅中,以為己女。」,因與胤禩營黨,陷入皇子之爭而下獄。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何焯獲罪後,在獄中仍校讀《易經》,康熙帝閱覽被沒收的何焯邸中書籍,認為何焯「固讀書種子也,而其中曾無失職觖望語」,又見其草稿有辭去吳縣令饋金,「盡以其書還之,罪止解官,仍參書局。焯即趨局校書如故」。何焯受李光地知遇之恩,但李光地出賣陳夢雷,為何焯所不齒,何寫給全祖望的信中,對李頗有微詞。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何焯去世,康熙帝十分惋惜說「修書勤,學問好。朕正欲用之,不意驟殤,深可憫惻!」,命有司存恤其孤。

何焯工書法,尤善小楷,得晉唐人法度,筆力如董其昌[3],曾為皇帝寫《四書集注》,與姜宸英汪士鉉陳邦彥並稱四大家。何焯晚年好品,號茶仙,精於茶藝。門人著錄者四百人,吳江沈彤、吳縣陳景雲為尤著。其弟子金農有詩云:「宋元雕本積萬卷,父子著書游禁庭。近不得意但高臥,秋風吹老古槐廳」。著有《義門讀書記》。乾隆三十四年蔣維鈞輯《義門讀書記》,乾隆三十七年葉樹藩據何批刻成《海錄軒朱墨套印本》,乾隆四十三年於光華輯《重訂文選集評》。

學術

武漢大學文學院韋胤宗認為,何焯是後世版本目錄、校勘之學的鼻祖。是「清人學問轉變之一典型」。歷史上,他最早專業批校,所批校的書籍遍及四部,有百種之多。衍生的批校及過錄本逾三百種。汪紹楹在《阮氏重刻十三經註疏考》中說:「。。。於校勘,實衍義門昆仲之餘緒」。不過,由於何焯早年將精力投入在時文制義,即八股文中,他的學術成就幾乎都是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學風轉變後達成的。俞正燮《癸巳叢稿》稱其「用批時文法批書」。張之洞《書目答問》中的「國朝著述諸家姓名略總目」將何焯列為校勘學家之首。自何焯起,學者們從原來的抄書做筆記逐漸改而在原書上批校。而這些批校轉而被人整理為可以單獨刊行的「讀書記」之類。[1]

何焯的學術圈子,包括了其師友與眾弟子。李光地是其師,何焯批校中常引用他的見解。何煌是其弟,與乃兄同為學者,兄弟之間多有交流。錢楚殷錢曾長子,是何焯的好友。通過楚殷,何焯得以借閱錢謙益絳雲樓燼餘之書,又得到了海虞馮舒馮班兄弟舊藏之書。何氏與毛扆陸貽典毛奇齡徐乾學等學者及藏書家的交往逐漸形成了批校、過錄的學術文化、學術風尚。何焯的弟子眾多,著名的有沈彤蔣杲陳景雲等。[1]

何焯在書法上特具造詣,尤精於小楷行書,為帖學大家。即使是何氏在書上批校的寥寥數行字,都會被後世藏家當做可貴的臨摹書帖。在何焯批校文本被過錄的過程中,他的書法被各色過錄者們當做寫字的范帖,學習書法。清朝中期的姚世鈺(薏田)以字跡與何焯極似聞名,幾乎可以亂真。其他類似的書法臨習者不少,導致後世鑑定何焯真跡變得更加困難,乃至有商家僱傭抄手模仿何焯字跡,抬高書價。[1]

著作

  • 《詩文古籍》散佚
  • 《語古齋識小錄》散佚
  • 《道古錄》散佚
  • 《義門讀書記》五十八卷
  • 《義門先生集》十二卷
  • 《義門家書》四卷
  • 《義門小集》一卷
  • 《分類字錦》六十四卷
  • 眾多在其他刻本上的批校文字、題跋等。[1]

逸事

何焯曾在南書房問左右「老頭子去否?」不料康熙聽到大怒,打算加罪。先生解釋說:「先天不老之謂老,首出庶物之謂頭,父天母地之謂子,非有心誹謗也。」[4]這個故事後來被套用在紀昀與乾隆的軼事。[5]

流行文化

光榮《三國志14》中曹操的特性「魏武之強」出自何焯對《三國志》中曹操收編青州黃巾軍一段的批校「魏武之強自此始。」

注釋

  1. 1.0 1.1 1.2 1.3 1.4 韋胤宗. 浩蕩游丝:何焯与清朝的批校文化. 北京: 中華書局. 2021. 讀書種子何焯與他的批校、過錄,學術關係的構建與學術知識的傳播. ISBN 9787101152616. 
  2. 《清史稿》卷271:「叔元愛才而褊隘,何焯在門下,初甚賞之;叔元疏劾湯斌,焯請削門生籍,叔元擯之,竟不得成名。」
  3. 吳德旋《初月樓論書隨筆》說:「張司寇(照)書名最赫,其筆力沈鷙,洵足追步香光,而氣韻遠不逮矣。姜湛園、何義門氣韻與香光為近,而筆力又不足以副之。」
  4. 昭楗《嘯亭雜錄》卷九《何義門》條云:「何義門先生值南書房時,嘗夏日裸體坐,仁皇帝驟至,不及避,因匿爐坑中。久之不聞玉音,乃作吳語問人曰:老頭子去否?上大怒,欲置之法。先生徐曰:先天不老之謂老,首出庶物之謂頭,父天母地之謂子,非有心誹謗也。上大悅,乃舍之。此錢黼堂侍郎樾親告餘者,以南書房侍臣相傳為故事雲。」
  5. 《清朝野史大觀》卷六《老頭兒》條云:「河間紀曉嵐先生一日在朝待漏,坐久倦甚,戲語同僚曰:『老頭兒胡尚遲遲其來?』語未已,履聲橐橐起於座後,則高宗微服至矣,厲聲問『老頭兒三字何解?』先生從容免冠,頓首謝曰:『萬壽無疆之謂老,頂天立地之為頭,父天母地之為兒。』高宗乃悅。」

參考書目

  • 《清史稿·何焯傳》
  • 《崇明縣誌》
  • 王應奎:《柳南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