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則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高世則(1080年—1144年),字仲貽,號無功南宋官員。亳州蒙城縣(今安徽省蒙城縣)人。高公紀之子,高士林的孫子,高遵裕曾孫。

高世則年幼以恩補左班殿直。歷官閤門、祇候。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金國使節至,宋徽宗命他為掌客官。金國人至汴京城下,高世則隨康王趙構到軍前議和,康王處於艱難中,高世則在左右。康王開大元帥府,高世則為元帥府參議官,建請頒佈檄文於天下,穩定人心。康王即位為宋高宗,奉詔類編元帥府事跡付史館,為樞密都承旨兼提舉京畿監牧。任保靜軍承宣使,提舉萬壽宮。以盛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兼判溫州,以病告罷,後進少保。死後贈太傅忠節

為官清廉

在溫州作節度使判時,當地皇族多驕縱恣意,高世則卻以剛正不阿、不偏不倚的任官態度來陟罰臧否。當地居民多以之為信賴。[1]

參考資料

  1. 明 夏樹芳《名公法喜志》:「高世則。字仲貽。號無功。以節度使判溫州。所得俸祿積二萬緡。請以禪郡費。當時皇族居溫者多恣橫。世則以風裁鎮之。民賴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