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街舞(英語:Street Dance),起源於美國紐約,也被稱為自由舞蹈,20世紀80年代中在美國紐約黑人青年中發展出來,是嘻哈文化的組成部分。因為其表演場地主要為馬路邊、廣場上等非正式場合而得到了街舞的名稱,通常都是在街頭跳舞,現今社會美國也是很多人在街頭直接表演。

最初的街舞主要是1992年初期,出現了一種「原地性的HIP-HOP」,它沒有那些大幅度的動作和腳步移動,更沒有霹靂舞中那些在地上類似體操的動作。它的獨有風格在於注重身體的協調性,重視身體上半身的律動及增加了許多頭部、手部的動作。我們在邁克·傑克遜、瑪麗亞·凱利、后街男孩的MTV中都可看到這種新風格的舞蹈。配合嘻哈音樂所做出的有節奏感的動作,但由於嘻哈音樂自身風格的變化,與之配合的舞蹈也開始發生了變化。而其他一些音樂類型如Funk音樂和靈魂樂(soul)等的興起,導致了新的舞蹈形式的出現,一開始是由地板舞開始盛行,但由於和先前的街舞有許多共同特點,在一般人眼裏它們沒什麼區別。實際上現在街舞是一系列舞蹈形式的總稱,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肢體擺動幅度較大,對穿着打扮的要求不那麼嚴格。[1]除了自行表演外,街舞者之間還會組織鬪舞,比較誰的動作難度更高、音樂感更強。雖然很少有機會可以像芭蕾舞那樣在劇院中演出,但是有很多商家在搞促銷時或是在廣告中會邀請舞者表演以增進現場氣氛。在台灣,也有政治人物利用街舞做拜票。很多流行樂歌手,特別是饒舌歌手都會表演街舞,比如米高·傑克遜就曾多次表演其著名的太空步[2]

隨着網絡、影音平台的發展,許多的電視節目也因應而生。街舞的性質也隨着時代不斷產生出新的形式,例如:Urban Dance。

街舞不僅具一般有氧運動改善心肺功能、減少脂肪、增強肌肉彈性、增強韌帶柔韌性的功效,更具有協調人體各部位肌肉 群,塑造優美體態,提高人體協調能力,陶冶美感的功能,『通過身體及其動作, 人們傳遞出生命個體的種種情態。」

OLD SCHOOL 演變至 NEW SCHOOL 的關鍵,這可追溯至早期 OLD SCHOOL 的 音樂,其具有非常快的節拍來匹配這些 BREAKING 的動作,而後隨着 HIP-HOP 音樂的演進,人們開始瞭解 BREAKING 並不適合這些 NEW SCHOOL HIP-HOP 的音樂(NEW SCHOOL 的音樂比較慢)此時 OLD SCHOOL 與 NEW SCHOOL 的舞蹈就開始分家了。

歷史

最早的街舞與同紐約黑人區的嘻哈及說唱音樂息息相關,說唱歌手在演唱時常利用其肢體做出一些大幅度的動作,這些動作逐漸傳播開來並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定勢。然後這些動作逐漸發展成了最初的街舞:霹靂舞(breaking)。一種觀點認為,breaking這個詞來源於歌手們總是在歌曲暫停(break)時進行表演。[3]這之後,滑步(機器舞的雛形)、鎖舞等也逐漸加入到原有的街舞風格之中。這一時期的街舞風格被人稱為舊學院(old school),它們需要比較高的技巧[4]

90年代之後,又發展出了一種新的舞蹈類型:嘻哈舞,與原有的街舞相比,其幅度較小,更加注重和音樂節奏的配合。不過這種舞蹈多少也

參雜着一些瑣舞、機器舞的內容,隨着其發展又逐漸分裂出電流(wave)等新風格。[5]

街舞是美國黑人由一種發泄情緒的運動演繹成的文化,其特色是爆發力強,肢體所做的動作也較其他舞蹈誇張。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以全身的活力帶營造狂野熱情的感覺。

主要動作構成由走、跑、跳搭配組合。透過頭、頸、肩、上肢、軀乾等關 節的屈伸、轉動、繞環、擺振、波浪形扭動等連貫組合而成的,各個動作都有健身效果,既注意了上肢與下肢、腹部與背部、頭部與軀干動作的協調,又注意了組成各環節各部分獨立運動。

分類

霹靂舞

對街舞的分類有若干種不同的看法,比如按動作節奏可以分為:

  • 霹靂舞(Breaking):也叫地板舞,常有以單手撐地、頭頂地等高難度的近乎體操般的動作。Breaking 是嘻哈文化的四大元素之一,其他三大元素是 MC(rapping),DJ 和塗鴉。 (中文翻譯:地板,地板動作,霹靂舞。在台灣跳 breaking 的人都大多說地板, 說霹靂舞的大多都是外行人才如此說)
  • 嘻哈舞(Hip-hop):其他類型街舞的統稱。所謂的 HIP-HOP DANCE,正是現在最廣泛流行的一種街舞類型,如果我們以舞 蹈的觀點來看,它可以分成 NEW SCHOOL 以及 OLD SCHOOL 兩大類,如何去區 分這兩大類型呢?我們可以以年代及動作或是音樂類型來作區分,其實 HIP-HOP 就是各種街舞的總稱[6]在有些時候,嘻哈舞中較為有影響的一些舞種也會被單獨分離出來,HIP-HOP 舞蹈包含着 LOCKING(鎖舞),POPING(機械舞),BREAKING (霹靂舞),WAVE(電流)這些東西起源於美國街頭的舞者的即興舞蹈動作, 這些街頭舞者多半是以黑人或是墨西哥人為主,或許正是所謂的『窮人的娛樂』,這些流行的街舞多半發源自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區。
    • 機械舞(Popping):也稱機器舞,其特點是表演者故意做出肢體僵硬的形態,模仿機械人的樣子做動作。但現今popping已非僅機械人,事實上,popping在越來越多基礎動作的發展下,已有相當程度的多樣性,其中最主要特點即在拍子上時會利用肌肉繃緊時的震動來"pop",還有以不同速度、力量、動作移動幅度來表現拍子,豐富一個表演的精彩性,電流與Wave亦佔很大一部分。機械人樣子不過只是其中一個style。
    • 鎖舞(Locking):手臂和上身動作較大而臀部和腿部動作小。
    • 雷鬼舞(Reggae):雷鬼有許多胯部扭動的動作,並且還有身體上的wave,和popping小而精的wave不一樣,雷鬼的很大而且狂野。
  • 爵士舞(Jazz):爵士舞動作的本質是一種自由而純樸的表現,直接把內心的感受用身體的顛,抖,扭表達出來。就像我們聽到喜歡的音樂,能從內心自然的流露出感情,身體就不由自主的隨著音樂節奏而活動,如彈響手指、擺首頓足,時而興奮激烈,時而緩慢優柔的溶入音樂之中。
  • 折骨舞:又叫做斷骨舞、骨折舞、折骨舞、軟骨舞。

Flex Dance 街舞起源:20世紀90年代,布魯克林誕生了折骨舞 - 在布魯克林出生,從牙買加的舞蹈風格中逐漸成長為舞蹈音樂。一個名為Flex N Brooklyn的有線電視節目將這個風格賦予了它的名字,並展示了舞者在演出時的形象,並在形式的基礎上進行鬥爭。更多的舞者通過演出接觸過舞曲; 在FLEXN的節目中,一些表演者在他們的傳記中引用了該節目的重要性。由一位叫George Adams喬治·亞當斯的牙買加舞者為首創 (綽號布魯克最多)。這是一種極端的舞蹈 - 一分鐘表演者將他的手臂扭曲瘋狂的位置,看起來他的骨頭正在破碎(骨折),接下來他似乎在他優雅地滑動(滑翔)時徘徊,人稱「Bruk Up」(意思是關節分離)。flex的第三種原始風格,pauzin,模仿觀看某人在電視上移動並暫停,然後播放,暫停,然後播放的效果(對於未經訓練的眼睛,它看起來類似於嘻哈舞蹈的彈出)。

於是,一個名為 「Flex」 的街舞流派誕生,綜合了擂台比試、雜技表演,以及美麗又奇特的肢體表達,展現上肢各種關節的奇異脫離和復位。 Flexing 又叫 「Bone Breaking」,就像是把骨頭折來折去,然後將關節一個個分開。 Flexing 舞者要有節奏地將四肢向非自然方向扭曲,讓關節脫離原來的位置,再伴隨着律動回歸原位。扭曲、脫離、律動、歸位。

攝影師兼導演 Deidre Schoo 被 Flex 舞者 Storyboard Professor 的舞步震驚了,並且得知 Flex 擂台賽上會有更多匪夷所思的表演,於是他展開了一個歷時兩年的跟蹤拍攝項目。Deidre Schoo 的鏡頭跟着布魯克林的舞者們上跳下竄,錄製了超過 300 個小時的素材,記錄了他們台上台下的精彩和無奈,還拍下舞者 DJ Aaron 和獲得了 2010 年 Battlefest 冠軍的 Bones The Machine 強強 「合體」 的超高難度舞蹈。這些影像都在他的 86 分鐘紀錄片《Flex is Kings》中一一呈現,導致一場名為Battle Fest的舞蹈比賽。

後來,許多藝術作品也活用骨折舞: 電影「屍速列車」應用此舞蹈,在專業舞者編舞指導下,「屍速列車」里的喪屍集訓半年,才練出反折手臂的詭異姿勢。電影內容描述1名單親爸爸帶著女兒,搭乘列車前往釜山與媽媽見面,車上遭不明病毒感染,透過咬人傳播病毒,人類紛紛變成「喪屍」,其中喪屍動作亮點「反折手臂」,這是由南韓專業舞者編舞設計,臨演喪屍們訓練半年才有的成果。

2013年偶像蔡依林在「美人計」MV里中經典的折手舞,就讓不少骨科醫師看得心驚膽跳,現在韓國斷骨舞動作正夯,不少人學著反折手臂,扭曲肢體,令醫師們直呼「別亂玩」。

注意:許多醫生表示,反折手臂動作風險極高,關節使用角度已超過生理極限,即使暖身,也可能傷害肩關節骨與骨交接處的骨盂唇,造成旋轉肌肌腱破損。除非先天關節、韌帶活動度佳,又經過專業訓練,鍛鍊韌帶與肌腱的延展度,增加柔軟度,否則不建議自行學習分開關節反折手臂。

Before flexing gained mainstream exposure it was featured as early as 1992 on a local television show in New York City called 'Flex N Brooklyn』.在骨折舞獲得主流曝光之前,它早在1992年就在紐約市的一個名為「Flex N Brooklyn」的當地電視節目中亮相。 Although flexing looks like a subgenre of popping, it did not come from hip-hop dance, funk music, or hip-hop culture. It evolved from a Jamaican style of street dance called bruk-up.它並非來自嘻哈舞,放克音樂或嘻哈文化。它來自於牙買加式的街頭舞蹈,叫做bruk-up。 In a 2009 interview with WireTap magazine, dancer Stefan "Mr. Wiggles" Clemente described bruk-up as a "reggae style of animation."在2009年WireTap雜誌的采訪中,舞蹈家Stefan「 Wiggles先生 」Clemente將布魯克特描述為「雷鬼風格的動畫片」。 Flexing has been performed on the third season of America's Best Dance Crew (ABDC), on the second season of The LXD, and at the Guggenheim Museum as part of the YouTube Play event.

電影

台灣有一部以街舞狂潮為名的紀錄片,2010年10月1日在台灣上映。 而香港則有以圍繞青年、街舞及其他街頭藝術表演為題的電影狂舞派,於2013年8月公映。

劇場

台中政治人物簡孟軒領軍的典躍舞團,近年開始嘗試融合街舞與現代舞的表現方式,以人生、宗教的探討為主題,進入劇場做演出。[7]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