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大火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澳门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羅馬大火拉丁語Magnum Incendium Romae)發生在公元64年7月18日的羅馬,當時羅馬帝國的君主是尼祿。關於這一場火災的種種,由於現在距離事發當年已有差不多二千年,中間歷代都有人就這題目作文學創作,使事件發生的始末變得模糊。而尼祿本人及當時的早期基督教徒在這件事的角色更是眾說紛紜。以下總結事件的大概。

尼祿和大火

羅馬大火從公元64年7月18日夜間燒到7月19日。

關於大火的規模存在很大爭議。根據塔西佗(大火發生時9歲)的記載,大火蔓延很快,燒了5天。尼祿把失火責任歸咎於基督徒,並行起了羅馬帝國第一次鎮壓基督教的行動[1][2]

歷史記載的成因

按普遍說法,大火是尼祿皇帝為奪取城中富貴人家的財產及嫁禍基督徒而指令軍隊放的。

不過,按照歷史記載,尼祿皇帝於大火時並不在羅馬城,指令放火一說並沒有根據。故火災應是一場意外。[3]

另外,也有懷疑是基督徒放火。[4]

大眾文化中的大火

參看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Dando-Collins, Stephen. The Great Fire of Rome. Da Capo Press. 2010. ISBN 978-0-306-81890-5. 
  2. 塔西佗, Annals XV.40
  3. Tacitus, Annals XV.38-39
  4. Tacitus, Annals XV.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