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國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周朝諸侯國
國君之嬴姓江氏
爵位不詳
國都江(河南省息縣西南)
始封此國者周成王
創始年前1101年
始祖玄仲
滅亡年前623年
亡國之君嬴貞
滅亡原因楚國所滅
史書記載春秋
(始見於僖公二年)
世本
史記·秦本紀》

江國殷商春秋時期華夏河南一帶建立的一個諸侯國,又作鴻、邛、邛,音鴻,國名又作鴻國邛國,讀作紅(hóng)。以鴻鳥作為圖騰,卜辭有鴻的國名,以後發展成為國號。江國是江姓的主要起源地。[1][2]

歷史

起源

江國遠祖起源於遠古帝王夏禹時期,大禹的臣子伯益因輔佐大禹有功,封伯益之後玄仲於江地(今河南正陽),建立諸侯國江國,子孫世襲江國爵位。江國是伯益後裔的封國[3],與黃國徐國同為伯益之後,同為嬴姓。周朝時候,由於江國於周朝不同源,被當作淮夷看待。

另有學者考證,江為東夷族與夷的一支,是東夷後人。何光岳先生認為:江為東夷族與夷的一支。徐少華先生認為,江人周初以前應在東方,周公東征伐淮夷,踐奄後才南遷。周穆王時及其以後,溯淮河兩岸西侵,漸入中土[1][4][5]周成王平定東夷叛亂後,封江國為諸侯國[4]

周室諸侯國

西周晚期,召公平淮夷,江國、黃國等嬴姓諸族歸附於周,各自所居即成為周王室承認的封土。據《世本》、《史記·秦本紀》等記述,江為嬴姓國。周代,江國位於今河南正陽縣東南、淮水北岸。江國故城平面長方形面積約17.5萬平方米,時代為東周至漢代。江國建國初期,曾一度繁榮,國力強盛,政局穩定,人民漁、獵、耕、織,安居樂業。江國所屬人口,史書中未見記載,根據其時代人口密度推斷,其人口當在一萬人左右。後期東周勢微,大國崛起,戰事頻仍,江國深受其害,加之淮水泛濫,往往淹沒江國的中心地帶,春秋時江國介於三國勢力之間,經常依於這些大國,所以江國一直沒能強盛起來。

春秋早期,江國曾與楚國聯姻,楚成王將自己的妹妹江羋嫁到江國,江國依於楚國。待齊國稱霸時,江國一直對楚國有戒心,害怕被楚所滅,因此加入齊桓公發起的聯盟,改依於強齊,與齊國宋國謀楚。《春秋》僖公二年(前658年),「齊侯、宋公、江人、黃人盟於貫」[4][6]。《左傳》曰:「服江、黃也」,杜預註:「江、黃,楚與國也,始來服齊,故為合諸侯」。僖公四年(前656年)秋,為了討伐陳國對齊國的不忠,齊國和江國、黃國進攻陳國。不久,江又參加了北方諸侯謀楚的陽穀召陵之會。和黃國一樣,江國因懼楚,未敢貿然參與直接伐楚的行動。即便如此,也已得罪了決意北上東進的楚國。

亡國

春秋時期楚成王死後,魯文公三年(前624年),楚國發兵攻打江國,晉國先仆出兵攻打楚國去救援江國,晉國把江國的事情報告周襄王王叔桓公、晉國的陽處父攻打楚國至方城山關口,楚師暫時撤走。魯文公四年(前623年)秋天,楚穆王再次出兵,江為楚國所滅。

江國既是晉國盟國,又是秦國同姓國。《左傳·文公四年》記載,江的亡國,大大刺痛了同姓秦國秦穆公為江國亡國服哀。楚人滅江,秦伯為之降服(杜預《注》:降服,素服也,意思是秦穆公穿樸素的衣服,表示悲哀謙卑,和現在的降半旗意義是一樣。出次、不舉、過數)。大夫諫,(秦伯)公曰:「同盟滅, 雖不能救,敢不矜乎! (意思是雖然江國也為嬴姓,但不能相救,實為慚愧,大丟面子。)吾自懼也。[1][4][7]

江國滅亡後,江人被楚國強遷於楚國內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為楚的臣民。在戰國時江人後裔江乙出任郢大夫(為春秋後期楚平王所建的都城),即在今湖北江陵。這支成為楚人的江姓後來向南方移民,最終形成了廣西江姓人。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陳國,今河南淮陽地區,後由淮陽為中心向四方散遷,其中一支向東北方遷移到齊魯大地。秦漢時期,江人主要活動於河南山東湖北地區,後來向西、北、南發展,河北山西安徽等地也有了江姓的足跡。兩晉南北朝時,北方戰火紛飛,政權頻繁更迭,中原地區百姓大批向東南方遷移,江姓也隨這股南移之風向江東移民,定居於會稽,即今浙江紹興。這一時期是江姓歷史上發展的重要轉折點,最終發展形成了南方大姓。唐宋之際,隨中原居民的多次南下移民,江姓進入了贛、浙、閩廣大地區,明朝時進入台灣

地理位置

古代江國位於正陽境內,領土疆域在淮河流域一帶,江國都城遺址位於今河南正陽縣東南大林鄉塗店附近、淮水北岸。江國故城平面長方形,佔地面積7.5萬平方米,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2公里,為東周至漢代時期修建。故城約有900平方公里,距淮河1公里,城池約有2.4平方公里,是一片險拔的高地,古稱「鳳凰台」,當地人叫它「烽火台」。在古城遺址內,曾出土有時代生活用陶器殘片。

遺址內西北角有座2000平方米的圓椎形土堆,高8米,曾是江國國君遊樂、納涼的地方,古稱「江亭」。江亭在西漢時猶存。《後漢書·劉表袁術呂布列傳第十五》載:術,不得過,復走還,六月,至江亭。《後漢書·郡國二》載: 汝南郡,高帝置;安陽侯國,有江亭,故國,蠃。《水經注》:淮水又東經安陽縣故城南,江國也,今其地有江亭,春秋文公四年,滅江。江國故城曾經有口皆碑的二柏土地遍、三步兩架橋、七步兩座山、十二蓮塘月兒彎、鳳凰台江祠江亭、臥牛堆、觀音寺等遺蹟,如今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為當年的古江國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另有學者提出江國故城遺址可能在正陽縣南的陡溝附近[1]。另有研究認為,江國的屬地當在今河南正陽縣南部、信陽市平橋區東北部和羅山縣北部一帶。江國國境跨越淮河南北,以淮北為主,都城在淮河北岸。[4]

出土青銅器

江國的青銅器如下[8]。:

參考資料

  1. 1.0 1.1 1.2 1.3 王永寬. 江姓起源及古江国考述. 《天中學刊》 2011年6期. [2013-03-06]. 
  2. 历史上的纪国鲜为人知:在齐鲁两国夹缝中生存. 齊魯晚報. [2013-03-06]. 
  3. 《元和姓纂·卷一·178》:嬴姓,顓頊元孫伯益之後,爵封於江,後為楚所滅,以國為氏。
  4. 4.0 4.1 4.2 4.3 4.4 金榮權. 古江国地理与历史论考.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年1期. [2013-03-06]. 
  5. 胡迎建. 江姓的由来. 《尋根》 2005年第1期: 108–110. [2013-03-06]. 
  6. 左丘明. 春秋左氏傳/僖公. 
  7. 左丘明. 春秋左氏傳/文公. 
  8. 吳鎮烽編撰. 金文人名汇编 修订本.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06: 111. ISBN 7-101-04711-4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