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領軍、護軍列表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南朝禁軍制度因襲東晉之制,以領軍護軍為禁軍最高將領,其中領軍掌內軍,護軍掌外軍。資重者為領軍將軍護軍將軍,資輕者為中領軍中護軍,開府置長史、司馬、五官、功曹、主簿、參軍(受命出征則置)等官屬。[1]

南朝宋時,領、護軍為第三品[1]南朝梁時,領軍將軍、護軍將軍位列十五班之末,中領軍、中護軍位列十四班之首。南朝陳時,領、護軍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2]

下表列出南朝歷任領軍、護軍。

領軍

序次 軍職 姓名 授職時間 離職時間 爵位 備註
宋國(418年-420年)-宋朝(420年-479年)
1 領軍將軍 檀祗 義熙十四年六月(418年) 義熙十四年十月(418年) 西昌縣開國侯 遷自青州刺史;卒官
2 中領軍 檀道濟 義熙十四年十月(418年) 永初元年六月庚午(420年) 作唐縣開國男 遷自中軍司馬;遷護軍將軍[3]
3 謝晦 永初元年六月庚午(420年) 永初三年正月癸丑(422年) 武昌縣開國公 遷自宋國右衛將軍
領軍將軍 永初三年正月癸丑(422年) 元嘉元年八月庚子(424年) 遷荊州刺史[4]
4 中領軍 到彥之 元嘉元年八月戊申(424年) 元嘉三年五月乙未(426年) 佷山縣開國侯 遷自南蠻校尉;遷南豫州刺史
5 領軍將軍 趙倫之 元嘉三年六月己未(426年) 元嘉五年十二月庚寅(428年) 霄城縣開國侯 遷自鎮軍將軍;卒官
6 中領軍 殷景仁 元嘉六年三月辛酉(429年) 元嘉六年十月壬申(429年) 遷自左衛將軍;母憂去職
領軍將軍 元嘉七年三月甲寅(430年) 元嘉九年七月庚午(432年) 遷尚書僕射
7 劉湛 元嘉九年七月庚午(432年) 元嘉十七年五月癸巳(440年) 遷自太子詹事;母憂去職
8 劉義融 元嘉十七年十一月丙戌(440年) 元嘉十八年六月辛未(441年) 桂陽縣開國侯 遷自五兵尚書;卒官
9 趙伯符 元嘉十八年七月戊戌(441年) 元嘉二十一年二月庚午(444年) 霄城縣開國侯 遷自徐兗二州刺史;遷豫州刺史
10 中領軍 沈演之 元嘉二十一年二月庚寅(444年) 元嘉二十四年九月己未(447年) 吉陽縣五等侯 遷自右衛將軍
領軍將軍 元嘉二十四年九月己未(447年) 元嘉二十五年九月辛未(448年) 遷領國子祭酒、本州大中正
11 劉遵考 元嘉二十五年九月辛未(448年) 元嘉三十年正月庚辰(453年) 營浦縣開國侯 遷自吳興太守;遷豫州刺史
12 劉鑠 元嘉三十年正月癸巳(453年) 太初元年二月乙丑(453年) 南平郡王 遷自豫州刺史[5]
13 蕭斌 太初元年二月乙丑(453年) 太初元年五月丙子(453年) 伏誅[6]
14 沈慶之 元嘉三十年四月庚午(453年) 元嘉三十年閏月壬申(453年) 遷自假武昌內史;遷南兗州刺史
15 柳元景 元嘉三十年閏月癸酉(453年) 孝建元年三月辛丑(454年) 曲江縣開國公 遷自護軍將軍;遷雍州刺史
孝建元年八月庚午(454年) 大明三年正月己丑(459年) 晉安郡開國公 遷自雍州刺史;遷尚書令
16 劉遵考 大明三年正月己丑(459年) 大明五年十二月壬申(461年) 營浦縣開國侯 遷自尚書右僕射;遷尚書右僕射
17 朱脩之 大明六年七月庚辰(462年) 大明七年四月甲寅(463年) 南昌縣開國侯 遷自荊州刺史;遷特進
18 劉彧 大明七年四月丙辰(463年) 大明八年二月乙巳(464年) 湘東郡王 遷自都官尚書;遷徐州刺史
19 王玄謨 大明八年二月乙巳(464年) 大明八年八月丁卯(464年) 曲江縣開國侯 遷自徐州刺史;遷青冀二州刺史[7]
20 劉彧 大明八年九月辛丑(464年) 永光元年二月戊午(465年) 湘東郡王 遷自護軍將軍;遷南豫州刺史
21 劉休仁 永光元年二月戊午(465年) 景和元年八月癸酉(465年) 建安郡王 遷自護軍將軍;遷雍州刺史
22 王玄謨 景和元年八月癸酉(465年) 泰始二年正月壬辰(466年) 曲江縣開國侯 遷自青冀二州刺史;遷江州刺史[8]
23 袁粲 泰始二年正月癸巳(466年) 泰始二年(466年) 興平縣開國子 遷自司徒左長史;遷中書令
24 中領軍 沈攸之 泰始二年十月丁卯(466年) 泰始四年(468年) 貞陽縣開國公 遷自郢州刺史;遷左衛將軍
25 王琨 泰始四年七月乙巳(468年) 泰始五年九月戊午(469年) 遷自吳郡太守;遷光祿大夫
26 劉勔 泰始五年九月乙丑(469年) 元徽二年五月壬辰(474年) 鄱陽縣開國侯 遷自豫州刺史;死事[9]
27 蕭道成 元徽二年六月庚子(474年) 昇明元年七月丙申(477年) 西陽縣開國公 遷自右衛將軍;遷司空、錄尚書事[10]
28 劉韞 昇明元年七月辛丑(477年) 昇明元年十二月壬申(477年) 遷自右衛將軍;伏誅
29 蕭嶷 昇明二年正月丁丑(478年) 昇明二年八月丙申(478年) 晉壽縣侯 遷自侍中;遷江州刺史
30 領軍將軍 蕭賾 昇明二年八月乙未(478年) 昇明三年四月辛卯(479年) 聞喜縣開國侯→公→齊公世子→齊王太子 遷自江州刺史[11]
齊國(479年)-齊朝(479年-502年)
1 中領軍 王敬則 昇明三年三月(479年) 建元元年四月甲午(479年) 重安縣開國侯 遷自右衛將軍;遷南兗州刺史
2 李安民 建元元年四月甲午(479年) 建元二年正月戊戌(480年) 康樂縣開國侯 遷自左衛將軍
領軍將軍 建元二年正月戊戌(480年) 建元四年(482年) 遷丹楊尹[12]
3 中領軍 蕭景先 永明元年正月庚申(483年) 新吳縣開國侯
領軍將軍 永明三年(485年) 遷丹楊尹[13]
4 蕭順之 永明三年八月戊午(485年) 永明四年(486年) 臨湘縣開國侯 遷自太子詹事;遷丹楊尹
5 中領軍 蕭鸞 永明四年五月丙午(486年) 永明五年十月甲申(487年) 西昌縣開國侯 遷自吳興太守;遷豫州刺史
6 蕭緬 永明五年十月甲申(487年) 永明六年(488年) 安陸縣開國侯 遷自侍中;遷太子詹事
7 領軍將軍 呂安國 永明六年七月乙巳(488年) 永明六年(488年) 湘南縣開國侯 遷自都官尚書;遷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
8 王奐 永明六年閏月辛卯(488年) 永明七年(489年) 遷自尚書僕射;遷尚書左僕射
9 沈文季 永明八年正月庚子(490年) 永明十年(492年) 西豐縣開國侯 遷自郢州刺史;遷金紫光祿大夫
10 中領軍 陳顯達 永明十年二月壬寅(492年) 永明十一年正月癸丑(493年) 豐城縣開國侯 遷江州刺史
11 領軍將軍 蕭鏘 永明十一年正月癸丑(493年) 隆昌元年正月(494年) 鄱陽郡王 遷自江州刺史;遷尚書右僕射[14]
12 沈文季 隆昌元年正月戊申(494年) 延興元年(494年) 西豐縣開國侯 遷自護軍將軍;遷尚書右僕射[15]
13 中領軍 蕭諶 延興元年八月甲辰(494年) 建武元年十月癸亥(494年) 安復縣開國公 遷自衛尉[16]
領軍將軍 建武元年十月癸亥(494年) 建武二年六月壬戌(495年) 衡陽郡開國公 伏誅
14 蕭坦之 建武二年六月乙丑(495年) 永泰元年四月丙戌(498年) 臨汝縣開國侯 遷自右衛將軍
中領軍 永泰元年四月丙戌(498年) 永泰元年(498年) [17]
領軍將軍 永泰元年(498年) 永元元年八月(499年) 遷尚書右僕射[18]
15 劉暄 永元元年八月己巳(499年) 永元元年(499年) 平都縣開國侯 遷自右衛將軍;伏誅
16 中領軍 王瑩 永元元年九月辛未(499年) 永元三年(501年) 遷自太子詹事[19]
17 夏侯詳 中興元年三月乙巳(501年) 中興元年十二月(501年) 遷自散騎常侍;遷侍中、尚書右僕射[20]
18 領軍將軍 王茂 中興元年十二月(501年) 中興二年四月(502年) 遷自護軍將軍
梁朝(502年-557年)
1 領軍將軍 王茂 天監元年四月丙寅(502年) 天監元年五月戊子(502年) 望蔡縣開國公 遷江州刺史[21]
2 兼領軍 沈約 天監元年(502年) 天監二年正月(503年) 建昌縣開國侯 母憂去職[22]
3 中領軍 柳慶遠 天監二年正月甲寅(503年) 天監四年正月癸卯(505年) 雲杜縣開國侯 遷自右衛將軍;遷雍州刺史
4 領軍將軍 張稷 天監四年十一月辛未(505年) 天監五年(506年) 江安縣開國侯 遷自都官尚書;遷吳興太守[23]
5 兼領軍 蕭秀 天監五年(506年) 天監六年四月癸卯(507年) 安成郡王 [24]
6 領軍將軍 曹景宗 天監六年四月癸卯(507年) 天監七年正月壬子(508年) 竟陵縣開國公 遷自右衛將軍;遷中衛將軍
7 兼領軍 蕭昺 天監七年正月壬子(508年) 天監七年二月丙子(508年) 吳平縣開國侯 遷雍州刺史
8 領軍將軍 呂僧珍 天監七年二月乙亥(508年) 天監十年五月丁丑(511年) 平固縣開國侯 遷自南兗州刺史;卒官
9 柳慶遠 天監十年五月己卯(511年) 天監十三年六月己亥(514年) 雲杜縣開國侯 遷自太子詹事;遷雍州刺史
10 蕭昺 天監十三年六月己亥(514年) 天監十七年五月己卯(518年) 吳平縣開國侯 遷自南兗州刺史;遷監揚州
11 蕭恢 天監十七年六月乙酉(518年) 天監十八年正月甲申(519年) 鄱陽郡王 遷自益州刺史;遷荊州刺史
12 蕭憺 天監十八年正月甲申(519年) 普通三年十一月甲午(522年) 始興郡王 遷自荊州刺史;卒官[23]
13 蕭淵藻 普通三年十一月辛丑(522年) 普通六年(525年) 西昌縣開國侯 遷自太子詹事;免官[25]
14 蕭琛 普通六年(525年) 普通六年(525年) 遷自左驍騎將軍;遷祕書監[26]
15 兼領軍 曹仲宗 普通六年八月丙子(525年) 大通元年(527年)[27] [28]
16 蕭象 大通元年(527年) 大通二年正月(528年) 桂陽嗣王 遷江州刺史[25]
17 中領軍 蕭昂 大通二年正月庚申(528年) 中大通元年十一月丙戌(529年) 遷自衛尉卿
領軍將軍 中大通元年十一月丙戌(529年) 中大通四年二月壬子(532年) 湘陰縣開國侯 遷江州刺史
18 蕭恪 中大通四年九月乙巳(532年) 中大通五年三月(533年) 南平王世子 遷自太子詹事;父憂去職
19 兼領軍 臧盾 中大通五年四月癸酉(533年) 大同二年正月甲辰(536年)
中領軍 大同二年正月甲辰(536年) 大同五年(539年) 遷吳郡太守
20 蕭范 大同五年十二月癸未(539年) 大同七年二月丁巳(541年) 鄱陽嗣王 遷自中書令;遷雍州刺史
21 兼領軍 蕭會理 大同七年五月癸巳(541年) 大同七年(541年) 南康嗣王 遷丹楊尹
22 領軍將軍 臧盾 大同七年十一月己丑(541年) 大同九年十二月壬戌(543年) 遷自金紫光祿大夫;卒官
23 蕭譽 大同九年十二月壬戌(543年) 河東郡王 遷自侍中;遷護軍將軍
24 中領軍 蕭正德 太清二年(548年) 臨賀郡王 [29]
25 領軍將軍 張纘 太清二年五月辛丑(548年) 太清二年(548年) 利亭侯 遷自湘州刺史;遷寧蠻校尉
26 中領軍 朱异 太清二年八月乙未(548年) 太清三年正月乙丑(549年) 遷自右衛將軍;卒官
27 傅岐 太清三年正月丙寅(549年) 太清三年三月壬午(549年) 遷自司卿;卒官[28]
28 領軍將軍 任約 太清三年六月(549年) 大寶二年(551年) 侯景授[30]
29 王僧辯 太清四年九月辛酉(550年) 太清五年五月癸未(551年) 遷自左衛將軍;遷尚書令
30 胡僧祐 太清五年五月癸未(551年) 承聖三年十一月丁酉(554年) 新市縣侯
31 裴畿 承聖三年十一月丁酉(554年) 承聖三年(554年) 遷自巂州刺史[31]
32 徐度 太平元年九月丁巳(556年) 太平二年五月丙午(557年) 廣德縣開國侯 遷自郢州刺史;遷南豫州刺史[32]
陳朝(557年-589年)
1 領軍將軍 徐度 永定元年十一月丙辰(557年) 永定元年(557年) 廣德縣開國侯 遷自南豫州刺史;遷南徐州刺史[33]
2 中領軍 陳擬 永定元年(557年) 永定三年(559年) 永脩縣開國侯 遷自南徐州刺史;遷監南徐州[34]
3 杜稜 永定三年(559年) 永定三年七月壬戌(559年) 上陌縣開國侯 遷自右衛將軍、丹楊尹
領軍將軍 永定三年七月壬戌(559年) 天嘉元年(560年) 遷晉陵太守[35]
4 權知領軍事 趙知禮 天嘉元年(560年) 天嘉二年(561年) 始平縣開國伯 [36]
5 領軍將軍 杜稜 天嘉二年正月庚戌(561年) 天嘉六年正月庚戌(565年) 永城縣開國侯 遷自晉陵太守;遷丹楊尹
6 中領軍 沈欽 天嘉六年正月庚戌(565年) 天嘉六年(565年) 建城縣開國侯 遷自衛尉卿
7 吳明徹 天嘉六年十二月丁巳(565年) 天康元年五月丁酉(566年) 安吳縣開國侯 遷自吳興太守[37]
領軍將軍 天康元年五月丁酉(566年) 光大元年五月癸巳(567年) 遷湘州刺史
8 杜稜 光大元年五月乙未(567年) 太建元年(569年) 永城縣開國侯 遷自鎮右將軍;遷吳興太守[38]
9 中領軍 陳伯恭 太建元年正月庚戌(569年) 太建元年(569年) 晉安郡王 遷自中護軍;遷揚州刺史
10 陳伯山 太建元年(569年) 太建四年(572年) 鄱陽郡王 遷自東揚州刺史
11 領軍將軍 沈恪 太建四年十月戊戌(572年) 太建四年(572年) 東興縣開國侯 遷自廣州刺史;免官
12 中領軍 陳伯恭 太建四年(572年) 太建六年正月壬戌(574年) 晉安郡王 遷南豫州刺史
13 陳伯固 太建六年正月壬戌(574年) 太建七年十月戊午(575年) 新安郡王 遷自侍中;遷南徐州刺史
14 陳叔堅 太建七年十月戊午(575年) 太建七年(575年) 長沙郡王 遷自江州刺史;遷郢州刺史
15 領軍將軍 徐陵 太建七年十二月壬戌(575年) 太建八年(576年) 建昌縣開國侯 遷自國子祭酒;遷太子詹事
16 中領軍 陳伯仁 太建八年十一月辛丑(576年) 太建十年正月己巳(578年) 廬陵郡王 遷南徐州刺史
17 領軍將軍 徐陵 太建十年正月己巳(578年) 太建十年(578年) 建昌縣開國侯 遷自右光祿大夫;遷丹楊尹[39]
18 中領軍 樊毅 太建十年九月壬寅(578年) 太建十二年(580年) 高昌縣開國侯 遷自左衛將軍;免官[40]
19 陳伯仁 太建十二年三月壬辰(580年) 至德元年正月(583年) 廬陵郡王 遷自南徐州刺史[39]
20 領軍將軍 任忠 至德元年正月壬寅(583年) 禎明二年六月(588年) 梁信郡開國公 遷自南豫州刺史;遷吳興內史
21 中領軍 魯廣達 禎明二年六月甲辰(588年) 禎明三年正月甲申(589年) 綏越郡開國公 遷自侍中[41]

護軍

序次 軍職 姓名 授職時間 離職時間 爵位 備註
宋朝(420年-479年)
1 護軍將軍 檀道濟 永初元年六月庚午(420年) 永初三年(422年) 永脩縣開國公 遷自宋國中領軍;遷南兗州刺史[4]
2 趙倫之 永初三年(422年) 景平元年(423年) 霄城縣開國侯 遷自雍州刺史[42]
3 劉懷慎 景平元年(423年) 景平二年(424年) 南城縣開國侯 遷自五兵尚書;卒官[43]
4 傅亮 景平二年(424年) 元嘉三年正月丙寅(426年) 建城縣開國公 伏誅
5 劉遵考 元嘉三年(426年) 元嘉三年(426年) 營浦縣開國侯 遷自淮南太守;遷南蠻校尉[44]
6 中護軍 王華 元嘉三年六月丙子(426年) 元嘉四年五月壬午(427年) 遷自右衛將軍;卒官
7 護軍將軍 殷穆 元嘉四年六月庚申(427年) 元嘉九年四月乙亥(432年) 遷自金紫光祿大夫;遷右光祿大夫
8 到彥之 元嘉九年四月乙亥(432年) 元嘉十年八月辛巳(433年) 建昌縣開國公 卒官
9 中護軍 殷景仁 元嘉十二年四月乙酉(435年) 元嘉十三年八月庚寅(436年)
護軍將軍 元嘉十三年八月庚寅(436年) 元嘉十七年七月戊寅(440年) 遷揚州刺史
10 中護軍 徐湛之 元嘉十七年十一月丙戌(440年) 元嘉十七年(440年) 枝江縣開國侯 遷自祕書監;未拜遷太子詹事
11 庾登之 元嘉二十年二月甲戌(443年) 元嘉二十年五月癸丑(443年) 遷自江州刺史;未拜卒
12 何尚之 元嘉二十一年五月壬戌(444年) 元嘉二十二年七月己未(445年) 都鄉侯 遷自吏部尚書;遷尚書右僕射
13 護軍將軍 趙伯符 元嘉二十二年十二月庚戌(445年) 元嘉二十四年三月壬申(447年) 霄城縣開國侯 遷自豫州刺史;遷丹楊尹
14 中護軍 劉宏 元嘉二十四年十月壬辰(447年) 元嘉二十六年八月己酉(449年) 建平郡王 遷江州刺史
15 護軍將軍 蕭思話 元嘉二十七年三月乙酉(450年) 元嘉二十八年三月甲寅(451年) 封陽縣開國侯 遷自吏部尚書;遷徐兗二州刺史
16 徐湛之 元嘉二十八年五月戊申(451年) 元嘉三十年二月甲子(453年) 枝江縣開國侯 遷自太子詹事;遇害[5]
17 殷沖 太初元年二月乙丑(453年) 太初元年(453年) 遷自度支尚書;遷司隸校尉[45]
18 劉鑠 太初元年(453年) 太初元年四月(453年) 南平郡王 遷南兗州刺史[46]
19 柳元景 元嘉三十年六月戊申(453年) 元嘉三十年閏月癸酉(453年) 遷自雍州刺史;遷領軍將軍
20 王僧達 元嘉三十年閏月甲午(453年) 元嘉三十年八月甲午(453年) 遷自南蠻校尉;遷吳郡太守
21 中護軍 劉義綦 元嘉三十年九月丁巳(453年) 孝建元年正月甲辰(454年) 營道縣開國侯
22 護軍將軍 何尚之 孝建元年正月甲辰(454年) 孝建元年九月丁酉(454年) 都鄉侯 遷自尚書令
23 中護軍 劉彧 孝建二年正月壬寅(455年) 孝建二年十一月戊子(455年) 湘東郡王 遷自南彭城東海二郡太守;遷侍中
24 護軍將軍 劉延孫 孝建二年十一月戊子(455年) 大明元年正月庚午(457年) 東昌縣開國侯 遷自雍州刺史;遷金紫光祿大夫
25 中護軍 劉彧 大明元年正月庚午(457年) 大明三年三月壬辰(459年) 湘東郡王 遷自右衛將軍;遷都官尚書
26 護軍將軍 劉褘 大明三年三月壬辰(459年) 大明三年七月戊子(459年) 東海郡王 遷自中書令;遷南豫州刺史
27 劉昶 大明三年七月戊子(459年) 大明五年六月丙午(461年) 義陽郡王 遷自江州刺史;遷中書令
28 劉延孫 大明五年十月甲寅(461年) 大明六年六月辛酉(462年) 東昌縣開國侯 遷自南徐州刺史;卒官
29 中護軍 宗愨 大明六年九月戊子(462年) 大明八年七月己亥(464年) 遷雍州刺史[7]
30 護軍將軍 劉彧 大明八年七月己亥(464年) 大明八年九月辛丑(464年) 湘東郡王 遷自徐州刺史;遷領軍將軍
31 劉休仁 大明八年十月甲戌(464年) 永光元年正月戊午(465年) 建安郡王 遷自太常;遷領軍將軍
32 中護軍 劉休范 永光元年正月戊午(465年) 景和元年十一月壬寅(465年) 桂陽郡王 遷自左衛將軍
33 護軍將軍 劉休仁 景和元年十月丙寅(465年) 景和元年十二月癸亥(465年) 建安郡王 遷自雍州刺史;遷揚州刺史[8]
34 中護軍 劉道隆 泰始元年十二月庚午(465年) 泰始元年十二月壬申(465年) 永昌縣開國侯 遷自左衛將軍;伏誅
35 護軍將軍 劉子仁 泰始元年十二月戊子(465年) 泰始二年八月甲申(466年) 永嘉郡王 遷自太常;遷湘州刺史
36 王玄謨 泰始二年九月戊戌(466年) 泰始四年二月乙巳(468年) 曲江縣開國侯 遷自江州刺史;卒官
37 中護軍 劉襲 泰始四年七月己未(468年) 泰始六年三月乙亥(470年) 臨澧縣開國侯 遷自侍中;卒官
38 護軍將軍 張永 泰始六年三月丁丑(470年) 泰始六年十二月丙辰(470年) 孝昌縣開國侯 遷自太子詹事;遷金紫光祿大夫
泰始七年四月癸丑(471年) 泰豫元年四月乙巳(472年) 遷自金紫光祿大夫;遷右光祿大夫
39 褚淵 泰豫元年四月己亥(472年) 泰豫元年十月辛未(472年) 雩都縣開國伯 遷自尚書右僕射;母憂去職[9]
泰豫元年十一月辛丑(472年) 元徽四年十月丙寅(476年) 雩都縣開國伯→侯 母憂去職
元徽四年十一月庚戌(476年) 昇明三年(479年) 雩都縣開國侯 [10]
40 張敬兒 昇明三年正月丁巳(479年) 昇明三年四月辛卯(479年) 襄陽郡開國公 遷自雍州刺史[11]
齊朝(479年-502年)
1 中護軍 陳顯達 建元元年四月甲午(479年) 建元二年正月戊戌(480年) 豐城縣開國侯 遷自齊國左衛將軍
護軍將軍 建元二年正月戊戌(480年) 建元二年三月戊戌(480年) 遷南兗州刺史
2 中護軍 張岱 建元二年三月戊戌(480年) 建元二年(480年) 遷自吳郡太守;以疾免[12]
3 護軍將軍 王敬則 建元二年(480年) 建元三年(481年) 尋陽郡開國公 遷自吳興太守;以改葬母去職[47]
4 蕭晃 建元四年正月癸亥(482年) 永明元年正月壬子(483年) 長沙郡王 遷自南徐州刺史;遷南徐州刺史[12]
5 柳世隆 永明元年正月壬子(483年) 永明二年正月(484年) 貞陽縣開國公 遷自南兗州刺史;遷尚書右僕射[48]
6 蕭子良 永明二年正月乙亥(484年) 永明二年(484年) 竟陵郡王 遷自南兗州刺史
7 陳顯達 永明二年(484年) 永明五年三月丁未(487年) 豐城縣開國侯 遷自益州刺史;遷雍州刺史[14]
8 中護軍 蕭子卿 永明五年(487年) 永明六年(488年) 廬陵郡王 遷自荊州刺史;遷秘書監[49]
9 護軍將軍 蕭晃 永明六年(488年) 永明七年(489年) 長沙郡王 遷自丹楊尹[50]
10 中護軍 蕭子響 永明七年二月丙子(489年) 永明七年三月庚戌(489年) 巴東郡王 遷自左衛將軍;遷江州刺史
11 蕭子隆 永明七年三月庚戌(489年) 永明七年(489年) 隋郡王 遷自中書令;遷侍中、左衛將軍
12 蕭子真 永明七年八月庚子(489年) 永明七年十二月己亥(489年) 建安郡王 遷自左衛將軍;遷郢州刺史[14]
13 護軍將軍 蕭子敬 永明七年十二月(489年) 永明十年(492年) 安陸郡王 遷自荊州刺史;遷丹楊尹[49]
14 蕭曅 永明十年(492年) 永明十一年八月壬午(493年) 武陵郡王 遷自丹楊尹;遷衛將軍
15 沈文季 永明十一年八月壬午(493年) 隆昌元年正月戊申(494年) 西豐縣開國侯 遷自太孫詹事;遷領軍將軍
16 蕭子真 隆昌元年正月丁未(494年) 延興元年(494年) 建安郡王 遷自郢州刺史;遷鎮軍將軍[15]
17 中護軍 王玄邈 延興元年八月辛亥(494年) 建武元年十月癸亥(494年) 河陽縣開國侯 遷自歷陽南譙二郡太守;遷南兗州刺史[16]
18 護軍將軍 蕭子罕 建武元年(494年) 建武二年六月壬戌(495年) 南海郡王 遷自右衛將軍;伏誅[49]
19 王玄邈 建武二年(495年) 建武四年(497年) 河陽縣開國侯 遷自南兗州刺史;卒官[51]
20 沈文季 建武四年三月乙未(497年) 永元元年(499年) 西豐縣開國侯 遷侍中、尚書左僕射[17]
21 崔慧景 永元元年六月己酉(499年) 永元二年四月癸酉(500年) 樂安縣開國子 遷自右衛將軍;伏誅
22 中護軍 蕭寶貞 永元二年五月戊申(500年) 永元三年(501年) 桂陽郡王 [19]
23 王亮 永元三年(501年) 永元三年十二月(501年) 遷自尚書右僕射[52]
24 王茂 中興元年七月辛亥(501年) 中興元年十二月(501年) 遷自襄陽太守;遷侍中、領軍將軍
25 蕭宏 中興元年十二月乙酉(501年) 中興二年四月丙寅(502年) 遷揚州刺史[20]
梁朝(502年-557年)
1 護軍將軍 張稷 天監元年十二月丙申(502年) 天監元年十二月辛亥(502年) 江安縣開國侯 遷自國子祭酒;免官
2 中護軍 楊公則 天監三年七月丁未(504年) 天監四年(505年) 寧都縣開國侯 遷自湘州刺史;遷衛尉卿
3 曹景宗 天監四年二月戊戌(505年) 天監四年(505年) 竟陵縣開國侯 遷自郢州刺史;遷右衛將軍
4 王瑩 天監五年正月丁丑(506年) 天監六年(507年) 建城縣開國公 遷自尚書左僕射;遷丹楊尹
5 蕭淵業 天監六年五月己未(507年) 天監七年二月丙子(508年) 長沙嗣王 遷自左驍騎將軍;遷南兗州刺史
6 護軍將軍 柳慶遠 天監七年二月丙子(508年) 天監七年(508年) 雲杜縣開國侯 遷自雍州刺史;未赴職遷右衛將軍
7 蕭憺 天監七年五月癸卯(508年) 天監八年四月戊申(509年) 始興郡王 遷自荊州刺史;遷中書令
8 蕭淵業 天監八年十月乙巳(509年) 天監九年(510年) 長沙嗣王 遷自南兗州刺史;遷中書令
9 蕭偉 天監九年正月乙亥(510年) 天監九年六月癸酉(510年) 建安郡王 遷江州刺史
10 蕭恢 天監十年正月癸卯(511年) 天監十一年十二月己未(512年) 鄱陽郡王 遷自郢州刺史;遷荊州刺史
11 王珍國 天監十二年三月癸卯(513年) 天監十三年(514年) 宜陽縣開國侯 遷自湘州刺史;遷丹楊尹
12 中護軍 韋叡 天監十三年五月辛亥(514年) 天監十四年二月辛丑(515年) 永昌縣開國侯 遷自通直散騎常侍;遷雍州刺史
13 護軍將軍 蕭淵業 天監十四年九月癸亥(515年) 天監十五年(516年) 長沙嗣王 遷自散騎常侍;遷中書令
14 兼護軍 蕭綜 天監十五年四月丁未(516年) 天監十五年十一月丁卯(516年) 豫章郡王 遷丹楊尹
15 護軍將軍 韋叡 天監十五年十一月壬午(516年) 普通元年(520年) 永昌縣開國侯 遷自雍州刺史;遷車騎將軍[23]
16 蕭淵業 普通元年十月辛亥(520年) 普通三年(522年) 長沙嗣王 遷自湘州刺史;遷侍中、金紫光祿大夫
17 昌義之 普通三年(522年) 普通四年十月己卯(523年) 營道縣開國侯 遷自北徐州刺史;卒官
18 中護軍 夏侯亶 普通五年正月(524年) 普通七年十一月丁亥(526年) 豐城縣開國公 遷自太府卿;遷豫南豫二州刺史
19 蕭淵藻 大通元年三月甲戌(527年) 大通三年三月庚辰(529年) 西昌縣開國侯 遷自左衛將軍;遷中權將軍
20 護軍將軍 蕭績 大通三年四月癸未(529年) 大通三年閏月己未(529年) 南康郡王 卒官
21 蕭淵藻 中大通元年十一月丙戌(529年) 中大通三年(531年) 西昌縣開國侯 遷自中權將軍;遷太子詹事
22 中護軍 蕭淵猷 中大通三年六月丁未(531年) 中大通五年八月甲申(533年) 臨汝縣開國侯 卒官
23 蕭正德 中大通五年九月己亥(533年) 臨賀郡王
24 護軍將軍 蕭淵藻 大同元年十月辛卯(535年) 大同三年二月己丑(537年) 西昌縣開國侯 遷尚書左僕
25 蕭續 大同三年二月己丑(537年) 大同五年七月己卯(539年) 廬陵郡王 遷自江州刺史;遷荊州刺史
26 蕭繹 大同五年七月己卯(539年) 大同六年十二月壬子(540年) 湘東郡王 遷自荊州刺史;遷江州刺史
27 蕭譽 太清二年四月戊寅(548年) 河東郡王 遷湘州刺史[28]
28 裴之高 太清三年(549年) 太清三年(549年) 都城縣開國男 遷自西豫州刺史;遷特進、金紫光祿大夫[53]
29 柳敬禮 大寶元年七月(550年) 大寶元年十月(550年) 侯景授[30]
30 尹悅 太清五年四月戊申(551年) [31]
31 中護軍 裴之橫 太清五年(551年) 太清五年(551年) 豫寧縣開國侯 遷自河東內史
32 護軍將軍 陸法和 太清五年五月癸未(551年) 承聖三年(554年) [31]
33 索九昇 天正元年十一月(551年) 天正元年十一月(551年) 侯景授[30]
34 王褒 承聖三年十一月己酉(554年) 承聖三年十一月辛亥(554年) 南昌縣開國侯 遷自尚書左僕射[31]
35 徐世譜 承聖三年十一月(554年) 紹泰元年(555年) 魚復縣開國侯 遷自衡州刺史;遷左衛將軍[54]
36 中護軍 蕭大成 紹泰元年(555年) 紹泰二年二月癸丑(556年) 桂陽郡王
護軍將軍 紹泰二年二月癸丑(556年) 太平二年(557年) [32]
陳朝(557年-589年)
1 護軍將軍 徐世譜 永定二年正月乙未(558年) 天嘉二年(561年) 魚復縣開國侯 遷自左衛將軍;遷宣城太守[33]
2 中護軍 孫瑒 天嘉二年十二月辛巳(561年) 天嘉四年正月壬辰(563年) 定襄縣開國侯 遷自吳郡太守;遷鎮右將軍
3 護軍將軍 章昭達 天嘉四年正月壬辰(563年) 天嘉五年十一月甲辰(564年) 邵武縣開國侯 遷自郢州刺史;遷鎮前將軍
4 中護軍 程靈洗 天嘉五年十一月丁亥(564年) 天嘉六年十二月丁巳(565年) 遂安縣開國侯 遷自左衛將軍;遷郢州刺史
5 沈恪 天嘉六年十二月丁巳(565年) 天康元年五月丁酉(566年) 東興縣開國侯 遷自郢州刺史[37]
護軍將軍 天康元年五月丁酉(566年) 太建元年正月丁酉(569年) 遷廣州刺史[38]
6 中護軍 陳伯恭 太建元年七月丁酉(569年) 太建元年九月甲辰(569年) 晉安郡王 遷自吳郡太守;遷中領軍
7 護軍將軍 杜稜 太建二年九月乙丑(570年) 太建三年(571年) 永城縣開國侯 遷自吳興太守;免官
8 中護軍 陳伯信 太建四年正月庚申(572年) 太建六年六月乙巳(574年) 衡陽郡王 遷自丹楊尹;遷揚州刺史
9 護軍將軍 淳于量 太建七年十一月庚戌(575年) 太建十年三月丁酉(578年) 始安郡開國公 遷自郢州刺史;遷南兗州刺史
10 陳伯固 太建十年四月丁巳(578年) 太建十年(578年) 新安郡王 遷國子祭酒
11 陳伯山 太建十一年六月丙戌(579年) 太建十三年(581年) 鄱陽郡王 遷自江州刺史
12 中護軍 樊毅 太建十三年五月丙辰(581年) 太建十三年六月辛卯(581年) 高昌縣開國侯
護軍將軍 太建十三年六月辛卯(581年) 太建十三年十月癸未(581年) 遷荊州刺史
13 沈恪 太建十三年十二月己亥(581年) 太建十四年正月癸亥(582年) 東興縣開國侯 遷自衛尉卿;遷特進、金紫光祿大夫[39]
14 中護軍 章大寶 太建十四年正月癸亥(582年) 太建十四年三月己巳(582年) 邵陵郡開國公 遷自豐州刺史;遷豐州刺史
15 孫瑒 太建十四年六月癸酉(582年) 定襄縣開國侯 遷自通直散騎常侍;遷度支尚書
16 護軍將軍 樊毅 至德三年正月庚午(585年) 禎明三年正月甲申(589年) 逍遙郡開國公 遷自荊州刺史[41]

參見

參考文獻

  1. 1.0 1.1 《宋書·卷四十·志第三十》
  2. 《隋書·卷二十六·志第二十一》
  3. 《宋書·卷二·本紀第二》
  4. 4.0 4.1 《宋書·卷三·本紀第三》
  5. 5.0 5.1 《宋書·卷五·本紀第五》
  6. 《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
  7. 7.0 7.1 《宋書·卷六·本紀第六》
  8. 8.0 8.1 《宋書·卷七·本紀第七》
  9. 9.0 9.1 《宋書·卷八·本紀第八》
  10. 10.0 10.1 《宋書·卷九·本紀第九》
  11. 11.0 11.1 《宋書·卷十·本紀第十》
  12. 12.0 12.1 12.2 《南齊書·卷二·本紀第二》
  13. 《南齊書·卷三十八·列傳第十九》
  14. 14.0 14.1 14.2 《南齊書·卷三·本紀第三》
  15. 15.0 15.1 《南齊書·卷四·本紀第四》
  16. 16.0 16.1 《南齊書·卷五·本紀第五》
  17. 17.0 17.1 《南齊書·卷六·本紀第六》
  18. 《南齊書·卷四十二·列傳第二十三》
  19. 19.0 19.1 《南齊書·卷七·本紀第七》
  20. 20.0 20.1 《南齊書·卷八·本紀第八》
  21. 《梁書·卷九·列傳第三》
  22. 《梁書·卷十三·列傳第七》
  23. 23.0 23.1 23.2 《梁書·卷二·本紀第二》
  24.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
  25. 25.0 25.1 《梁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七》
  26. 《梁書·卷二十六·列傳第二十》
  27. 《梁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六》
  28. 28.0 28.1 28.2 《梁書·卷三·本紀第三》
  29. 《陳書·卷三十·列傳第二十四》
  30. 30.0 30.1 30.2 《梁書·卷五十六·列傳第五十》
  31. 31.0 31.1 31.2 31.3 《梁書·卷五·本紀第五》
  32. 32.0 32.1 《梁書·卷六·本紀第六》
  33. 33.0 33.1 《陳書·卷二·本紀第二》
  34. 《陳書·卷十五·列傳第九》
  35. 《陳書·卷十二·列傳第六》
  36. 《陳書·卷十六·列傳第十》
  37. 37.0 37.1 《陳書·卷三·本紀第三》
  38. 38.0 38.1 《陳書·卷四·本紀第四》
  39. 39.0 39.1 39.2 《陳書·卷五·本紀第五》
  40. 《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
  41. 41.0 41.1 《陳書·卷六·本紀第六》
  42. 《宋書·卷四十六·列傳第六》
  43. 《宋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五》
  44. 《宋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十一》
  45. 《宋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十九》
  46. 《宋書·卷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二》
  47. 《南齊書·卷二十六·列傳第七》
  48. 《南齊書·卷二十四·列傳第五》
  49. 49.0 49.1 49.2 《南齊書·卷四十·列傳第二十一》
  50. 《南齊書·卷三十五·列傳第十六》
  51. 《南齊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八》
  52. 《梁書·卷十六·列傳第十》
  53. 《梁書·卷二十八·列傳第二十二》
  54. 《陳書·卷十三·列傳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