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源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香港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穆勒-尤里實驗
此錶盤展示地質學時間及地球歷史事件。冥古宙40.78億前年部分為無生命時期,其餘部分體現了生命之演進。最後二百萬年的第四紀為人類時間,在圖中太短而看不到。

自然發生論,或者說 生命起源[1][2][3][a],指的是自然歷程中無生命物質如何演變為有機分子乃至生命的學說[2][4][5][6]

生物學的解釋

最早生命形式誕生

位在美國冰川國家公園前寒武紀疊層石stromatolite),可能是已知最早的生命化石紀錄。

地球誕生時(後期重轟炸期後)的面貌和現在有巨大不同,包圍在地球外表的水汽雖已凝結成液態性的水-海洋,但溫度還是很高,那時具有活動力的火山遍佈地表,不時噴出火山灰岩漿大氣很稀薄,一氧化碳等各種氣體於空中形成一朵朵的捲雲氧氣很少,因無充足的大氣層掩蔽,整個地球曝露在強烈的紫外線之下,與海洋的物質作用。此時雲端的電離子不斷引起風暴,而交加的雷電不時侵襲陸地。

遺傳物質出現

在海洋中幾百萬年過去,這些物質越聚越多分子間互相影響,而形成更複雜的混合物,在這其間來自外太空的隕石也可能帶來一些元素參與變化[7]RNA在生命最初的進化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RNA比DNA的結構更加簡單,而且是一種更加有效的化學催化劑,因此這就意味着RNA構成的生命比DNA生命更容易出現。DNA有兩項特質:乙聚化和物。第一,它能通過轉錄產生mRNA,而mRNA則能夠轉譯出蛋白質;第二,它能自行複製。DNA這兩項特質也是細菌類的有機生物的基賓治質,而細菌是生命界最簡單的生命體,也是目前我們可以找到最古老的化石

DNA的複製本領來自其特殊的構造,DNA為雙股螺旋,細胞的遺傳訊息都在上面。然而DNA在複製過程中也會出錯,或是分子群的一小部分出錯,如此複製工作就不盡完美,製造出來的蛋白質也可能完全不同。但也就是如此進化便開始產生,一旦生命有了不同的型態,自然才能實施淘汰和選擇的法則,生物才能一步步的進化下去。我們從化石中得知三十億年前那些類似細菌的有機物之間,已有顯著的不同。

時間比喻

生命的進化並不容易,若把地球誕生至今的這段日子當成一年,雖然三月可能已經有微生物,但要到十一月的第三個星期最簡單的魚類才出現。而早期人類在除夕左右出現,但文明人類的時間只有佔據最後一分鐘。

主要爭議

原始大氣成分

上述描述論及原始大氣時,提到是一個缺氧的環境,此時地球沒有臭氧層的保護。在強烈的紫外線照射下,DNA、RNA及蛋白質難以存在。假如有氧氣存在,其強烈的氧化能力也會破壞蛋白質等有機分子。所以在海中才有機會生成生命的複雜物質。

蛋白質和遺傳物質的矛盾關係

上述解釋在產生DNA/RNA遺傳物質的時候只是一筆帶過。然而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蛋白質和遺傳物質存在嚴重的依賴關係。沒有蛋白質的參與無法完成DNA/RNA的複製和組合,沒有DNA/RNA攜帶的資訊,蛋白質也就無從產生。這讓科學家陷入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螺旋。 《新不列顛百科全書[8]說:「惟獨這兩種分子共同發揮作用,生物才可能在地上生存。」可是這套百科全書指出,這兩種分子怎麼會彼此緊密合作,「在生命起源方面」仍然「是個關鍵性的啞謎」。而目前解釋此一矛盾的理論,較為人所知的是「RNA世界學說」,透過具備兩種特性的RNA可以構成簡單的生命形式,才進一步延伸。

註釋

  1. 有時稱為生物創建 (Bernal, 1960, p. 30)

參考文獻

  1. Oparin, Aleksandr Ivanovich. The Origin of Life. Phoenix Edition Series. 由Morgulis, Sergius轉譯 2. Mineola, New York: Courier Corporation. 19382003. ISBN 978-0486495224. 
  2. 2.0 2.1 Peretó, Juli. Controversies on the origin of life (PDF). International Microbiology. 2005, 8 (1): 23–31 [2015-06-01]. PMID 15906258. Ever since 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by Aleksandr I. Oparin, in the 1920s, the intellectual challenge of the origin of life enigma has unfolded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life originated on Earth through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that can be supposed, comprehended, and simulated; that is, there were neither miracles nor spontaneous generations. 
  3. Compare: Scharf, Caleb; et al. A Strategy for Origins of Life Research. Astrobiology. 18 December 2015, 15 (12): 1031–1042. Bibcode:2015AsBio..15.1031S. PMC 4683543可免費查閱. PMID 26684503. doi:10.1089/ast.2015.1113. What do we mean by the origins of life (OoL)? [...] Since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 phrase OoL has been used to refer to the event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non-living to living systems on Earth, i.e., the origin of terrestrial biology (Oparin, 1924; Haldane, 1929). The term has largely replaced earlier concepts such as abiogenesis (Kamminga, 1980; Fry, 2000). 
  4. Oparin 1953,第vi頁
  5. Warmflash, David; Warmflash, Benjamin. Did Life Come from Another World?. Scientific American. November 2005, 293 (5): 64–71. Bibcode:2005SciAm.293e..64W. PMID 16318028.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105-64. According to the conventional hypothesis, the earliest living cells emerged as a result of chemical evolution on our planet billions of years ago in a process called abiogenesis. 
  6. Yarus 2010,第47頁
  7. NASA Researchers Make First Discovery of Life’s Building Block in Comet 星塵號採集維爾特二號彗星塵埃樣本,發現了甘氨酸
  8. 參考:「The New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英文版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