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韻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音節都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韻母,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音節的地方,稱為韻腳

押韻作用

人在記憶詩詞時,是以整塊進行記憶,比零碎記憶更容易記住。而押韻能夠精細地將每句詩句分塊記憶,這就是押韻的詩歌容易記牢的原因。

此外,大腦裏面有掌控節拍的器官,正因此押韻的詩歌能夠產生抑揚頓挫感。

中文文學作品的押韻系統

由於不同語言或方言,有不同的發音體系,因此押韻的實際情況亦有所不同。例如:

  • 在填寫近體詩宋詞的時候,就要按基於《廣韻》系統的韻書所載之韻部,如「平水韻」。當中韻母介音可以不同,但韻腹韻尾應當一樣。在律詩的第2、4、6、8句(偶數句)句末,及絕句的第2、4句(偶數句)句末一字須押韻。第1句句末則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
  • 在填寫當今粵語歌詞時,就要按當今的粵語發音,有些相近的韻腹韻尾可以視為通押。
  • 在填寫當今普通話歌詞時,要按當今普通話的發音。人們為了方便,把普通話的韻母歸納成「轍」,在北方地區廣為流傳的是十三轍
  • 饒舌創作中,有時會採取雙韻方式,即句末兩字之同時押韻,宋岳庭首先大量使用。

西方文學作品的押韻

西方的文學作品,也會使用押韻。莎士比亞的詩中也多押韻。而像十四行詩般的格律詩,更有必須押韻的要求。

參考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