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殺三士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1]

經過

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根據原文所述,周朝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於是齊景公便要他放手去做。

齊景公的國師晏子(晏平仲)設了一個: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勇士,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因為武人都很笨。就像武夫一樣。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只知道比誰比較勇。比誰比較猛。比誰更對國君忠誠。比誰更有男子氣概。所以晏子這一招。擺明就是挑撥離間的心理計謀。

席上酒酣耳熱之際。公孫接說自己勇猛過人「一搏特豜,再搏乳虎」,所以有資格拿取桃子。田開疆說自己善於領兵作戰開疆闢土「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所以也拿了一個桃子。此時古冶子拔劍而起說道:自己某次與國君一同乘船渡河時,遭到巨黿的攻擊。他馬上跳入水中逆流百步、順流九里,終於找到了該只巨黿並斬殺之。他的功勞之大並不是其他兩人所能比擬的,要求其他兩人放回桃子。

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儘管如此,二人對報出功績的醜態感到羞恥,晏子用話術推崇兩人都是國之棟樑。只可惜互不相讓。桃子只有兩顆,那麼要給誰呢?兩人一聽之下,瞠目怒視,為表示自己對國君忠誠,一氣之下拔劍自盡。剩下一個古冶子。他對自己先前羞辱別人,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感到羞愧,因此也拔劍自刎。晏子(晏平仲)就順利達成他「拔掉三人兵權」的目的了。

後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的涵義;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還可以發現一些古代權力分配與君王殺功臣的斧鑿。該故事在秦漢時期就已廣為流傳,大漢的畫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場景。[2]漢朝樂府詩《梁父吟》抒發了對三位勇士犧牲的感嘆,對晏子的權謀也稍稍做了諷刺。《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講述此故事[3]

註釋

  1. 成语里的历史故事: 二桃杀三士侠义卷. 中信出版集團. 2020. ISBN 978-7-5217-2153-9 (中文). 
  2. 汉墓壁画中的二桃杀三士. 東方早報. 2014年5月7日 [2014年7月6日]. 
  3. 细数中华千古风流人物. Jackie cao. 2021: 155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