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量反應

出自求聞百科

需量反應(英語:demand response)是利用改變用電需求,來使供電足以滿足用電。傳統電力系統主要是調整電力供應端的輸出來滿足用電,然而某些發電機組有操作上的限制(例如:升降載要花一定的時間),且尖峰備用機組的成本較高。不同於過去從供應端調整的方法,需量反應從需求端來調整。

常見的作法有降低用電離峰時的電價,來鼓勵用戶在離峰時使用電力,此作法要配合智慧電錶的安裝。另外一種作法是需量競價,為電力公司管理電力需求的一種方式,是指系統高載時期,開放用戶把節省下來的電賣回給電力公司,並由用戶出價競標[1]。電力公司則采愈低報價者先得標方式決定得標者,若得標者於抑低用電期間確實減少用電量,則可獲得電費扣減。此措施藉由用戶自報需量反應方式,賦與用戶更多自主權,激發抑低用電潛能,以改善系統負載型態,進而延緩對新設電源之開發或降低可能面臨之限電風險。

電力公司推出的負載端管理機制,工業大戶下午六時前向電力公司報價競標,得標後,隔天依報價降低用電量,電力公司支付費用,每度電報價最高十元。換句話說,電力公司花十元買回一度電,故可少發一度電,而這度電的燃料成本可能大於十元,電力公司還有利可圖,所以「需量競價」是經濟調度的手段。

參考文獻

  1. 需量反应促企业与永续双贏. 產業學習網. 2019-09-24 [2021-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