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

出自求聞百科

盧象(?—?),緯卿汶水(今山東泰安曲阜一帶)人,唐代官員、文人。

生平

盧象出自范陽盧氏北祖帝師房[1],是唐朝朝散大夫盧巨寶的曾孫,萊州司倉參軍盧延慶的孫子,盧季瑗的兒子[2]

唐才子傳》說他是諫議大夫盧鴻之侄,久居江東。工詩,開元年間,與王維齊名,補秘書郎,轉右衛倉曹。被丞相張九齡器重,擢左補闕,歷官河南府司錄司勳員外郎安史之亂時,投降安祿山,事平後貶永州司戶,後為主客員外郎。卒於武昌。有文集十二卷。

參考資料

  1. 《全唐文·卷六百五·唐故尚書主客員外郎盧公集序》:心之精微,發而為文;文之神妙,詠而為詩。猶夫孤桐朗玉,自有天律。能事具者,其名必高。名由實生,故久而益大。尚書郎盧公諱象,字緯卿,始以章句振起於開元中,與王維、崔顥比肩驤首,鼓行於時。妍詞一發,樂府傳貴。由前進士補秘書省校書郎,轉右衛倉曹掾。丞相曲江公方執文衡,揣摩後進,得公深器之,擢為左補闕河南府司錄司勛員外郎。名盛氣高,少所卑下。為飛語所中,左遷齊、邠、鄭三郡司馬,入為膳部員外郎。時大盜起幽陵,入洛師,東夏衣冠不克歸王所,為虜劫執,公墮脅從伍中。初謫果州長史,又貶永州司戶,移吉州長史。天下無事,朝廷思用宿舊,征拜主客員外郎。道病留武昌,遂不起。故相崔太傅時為右史,方在鄂,以文志其墓,其詞曰:「噫,公妙年有聲,振耀當代。翱翔路,不虞繳。盛名先物,易生癘疵。三至郎署,坐成遺耋。蹭蹬江皋,棲棲沒齒。」見知者恨之。公遠祖元魏、北齊、後周皆為帝師。公之叔父嵩山逸人諫議大夫顥然,真隱者也。公下世後七十三年,其孫元符捧遺草來乞詞以表之。嘗經亂離,多所散落,今之存者,十有二卷,凡若干篇。
  2. 《洛陽新獲七朝墓誌·范陽盧夫人墓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