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提文

出自求聞百科
Kaithī
19世紀中期印刷形式的凱提文
類型元音附標文字
語言Angika語阿瓦德語博杰普爾語摩揭陀語邁蒂利語
使用時期約16世紀–20世紀中期
母書寫系統
ISO 15924Kthi、317
書寫方向從左到右
Unicode範圍U+11080–U+110CF
注意:本頁可能包含Unicode國際音標

凱提文(Kaithi,कैथी),也叫做KayathiKayasthi,是歷史上的一種文字,曾廣泛用於北印度,主要是以前的西北行省和Oudh(今天的北方邦)和比哈爾。它曾用於書寫法律、行政和私人記錄。[1]Unicode技術委員會已經接受了在Unicode標準中編碼凱提文的提案,範圍是U+11080-110CF。[2]

詞源

Kaithi文得名於詞Kayastha,它是由書吏和文員構成的北印社會群體[3]

歷史

用凱提文記錄的文檔可追溯到至少16世紀。這種文字廣泛用在莫臥兒帝國期間。在1880年代英屬印度期間,這種文字被認可為比哈爾邦法庭上的官方文字。儘管一般而言凱提文曾在某些地區比城文更加廣泛使用,它現在已經失去了競爭力。

字母表

平常書寫形式的凱提文字母,免除了連續的頂槓。按列次序分別為:不送氣清音,送氣清音,不送氣濁音,送氣濁音,鼻音,流音,擦音,短元音和長元音。按行的次序為:喉音(軟齶音、聲門音),硬齶音,捲舌音,齒音和唇音。

Unicode

凱提文
Unicode.org chart (PDF)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U+1108x 𑂀 𑂁 𑂂 𑂃 𑂄 𑂅 𑂆 𑂇 𑂈 𑂉 𑂊 𑂋 𑂌 𑂍 𑂎 𑂏
U+1109x 𑂐 𑂑 𑂒 𑂓 𑂔 𑂕 𑂖 𑂗 𑂘 𑂙 𑂚 𑂛 𑂜 𑂝 𑂞 𑂟
U+110Ax 𑂠 𑂡 𑂢 𑂣 𑂤 𑂥 𑂦 𑂧 𑂨 𑂩 𑂪 𑂫 𑂬 𑂭 𑂮 𑂯
U+110Bx 𑂰 𑂱 𑂲 𑂳 𑂴 𑂵 𑂶 𑂷 𑂸 𑂹 𑂺 𑂻 𑂼 𑂽 𑂾 𑂿
U+110Cx 𑃀 𑃁
註釋
1.^ Unicode 版本 7.0

引用

  1. King, Christopher R. 1995. One Language, Two Scripts: The Hindi Movement in Nineteenth Century North Indi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Pandey, Anshuman. 2007. Proposal to encode the Kaithi Script in ISO/IEC 10646
  3. Grierson, George A. 1899. A Handbook to the Kaithi Character. Calcutta: Thacker, Spink & Co.